2024-08-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50元記憶:為受傷感尋找意義

至於這麼難過嗎?曾經問自己這個問題無數次,得到的答案是:那時的我確實受傷了。不是因為金額,是因為傾訴感受得到的是漠視與否定。

考上高中以後,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渺小。 成績在國中被師長看好的我,卻難以熬過高一的數學和英文段考。看著一塌糊塗的成績單,一種深層的自卑自內心發散。那樣的感覺,是打從心底覺得自己不配。 身邊的同學成績優異,說著流利的英語,也有大把出國經驗可以分享。我恰與他們相反,班排幾乎墊底,英文只在國中按照進度學完1200單字,旅遊經驗稀少,一餐超過50元就覺得奢侈。 即使能交到朋友,我依然覺得自己與他們格格不入。 . . 班上曾經訂過好幾次外賣,都是價位較高的店家。因為害怕被視為異類,我有時候也會用省下來的錢跟著一起訂,究竟訂了幾次,記憶已經模糊。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別班朋友一起訂的那次。 當時如果有班級要叫外賣,班上同學通常也會呼朋引伴,幫別班的朋友一起訂,因此幫別班的朋友訂自己班的外賣,在我們學校是很常見的事。 那一次我和別班的朋友都訂了一樣的品項,一份五十元,我向朋友收了她的錢,加上自己的錢交給負責訂餐的同學。 怎知那次外賣遲到許久,眼看快過中午,班上同學紛紛埋怨起店家。我們的餐點直到接近下午一點才送來,訂餐的同學站在講臺上,引導大家從箱子裡取出自己的餐點。 因為擔心來不及吃,大家都很著急。我和朋友來慢了一步,箱子周圍便已圍滿人潮。我們索性在門邊等待人潮散去,然而當我們終於能擠到箱子前面時,卻發生了另一件讓我們意外的事。 箱子裡的餐點品項正確,然而少了一份,大概是店家太過忙碌少送了。 我先將那份餐點拿給朋友,接著詢問訂餐的同學能不能幫我聯絡店家補送或是退款。眼看同學當即答應,我也就沒有親自聯絡店家。 現在想來,當時的我在沒有看到那位同學馬上打電話當下,就應該自己聯絡才對。 我遲遲沒有等到那位同學的回應,一個月以來幾次詢問,得到的回應都是「我會處理」或是「我等等幫你問」,卻沒有一次真的處理。發自內心的自卑感與自我懷疑讓我不敢多問,於是我多付的五十元就不了了之了。 . . 當時的我為什麼不自己問店家,除了太過依賴那位同學,還有一點是擔心店家不信任我,畢竟並不是由我打電話訂購。所以決定被動等待,而不是主動詢問店家。 後來澈底放棄的原因或許還有受傷。先是被訂餐同學冷處理,將這件事說給班上朋友聽時,也得到事不關己的回應。的確,也許會有人覺得只是五十元而已,哪有那麼嚴重?然而五十元對當時的我而言卻非常重要,可以是我省錢時早餐加上午餐的餐錢。 知道別人沒必要理解我的心情,也知道自己當時的經濟能力和班上多數人相差甚遠,只是我確實因為這樣受傷了。 曾經厭惡自己,覺得自己太大驚小怪,為什麼要因為50元難過,明明店家不是故意的,訂餐同學也未必有責任要處理這件事。 後來回想,感到受傷的原因其實無關金額,而是自己的感受沒有被認真對待。即使緊張,依舊盡量微笑地詢問同學,得到的卻是可以在下一秒就被拋在腦後的承諾。將感覺對朋友傾訴,卻換來朋友的閃躲與轉移話題。50元,這個我認為重要的金額,在別人眼中似乎不值一提。 我就像應該大而化之,不該惦記這件事一樣,可是同學的表情和回應卻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這麼多年,即使現在的我已經不用再為了這個金額省吃儉用。 無法回到過去避免這種感覺,於是決定自己賦予這段記憶意義。 . . 此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嘗試建立起曾經缺乏的自信,練習不執著於物質的比較,也學會對自己好一點,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盡力學習,讓心靈和物質生活都有所好轉。 不會再因為自己的家庭不如別人和諧與富裕哀歎,也不會總是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配。我嘗試將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盡己所能做好每件事,並且永遠相信自己值得一切理想的未來。 如今回看那次經驗帶給我的意義,或許還有待人處事的反思。如果我是負責訂餐的同學,一旦我不方便詢問店家,我就會明確婉拒,請她自己聯絡店家。假如我答應會幫忙詢問,那麼不管再忙,我都會打電話聯絡店家,積極處理這件事。 倘若現在的我回到高中,無法在當天得到訂餐同學聯絡店家的結果,我就會在離開學校後主動聯絡店家,而非被動等待同學的回答。仔細想來,這個經驗帶來的意義其實還有很多,比如重視自己當下的感受、不漠視和閃避別人的傾訴,以及在重要的事上盡量自己傳達訊息。


成為記憶的經驗無法改變,但現在的我可以試著向前走,將那段感到受傷的曾經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00後雜貨鋪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