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活品質提升,應該怎麼教「需要」和「想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Cambridge Dictionary中對於 “needs” 的定義是 “the things you must have for a satisfactory life” (google翻譯:滿足生活所必須擁有的東西) 。GenZ、GenAlpha以後的世代眼中的「滿足生活」已經不再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底層基本需求了 (這裡僅限 “first world country 第一世界” 為案例) 。

相信很多人已經在職場上遇過與GenZ共事時溝通隔閡的趣事,就是因為「satisfactory life 滿足生活」的定義已經不一樣了。

金錢管理中如果繼續教孩子「needs 需要」是生存所需的東西,「wants 想要」是生存所需以外的東西,那我認為孩子會在這麼多元發展的環境底下失去自己開創的能力。

既然是「satisfactory life 滿足生活」,那麼比起直接教孩子教課書的選項 (ex. 食物、水、衣服…etc.),更重要的是陪著孩子探索他們的「satisfactory life 滿足生活」長什麼樣子?基本需求有了,他們的心理需求和自我滿足需求有哪些?然後需要什麼資源達成?

「錢」只是一部分的工具,還有「時間」、「熱情」、「好奇心」等等。

只要是對「satisfactory life 滿足生活」目標有幫助、所需要的東西都是 “needs 需要”。

比起 “needs 需要” 和 “wants 想要” ,我更喜歡用 “essentials 必要的” 和 “inessentials 不必要的” ,因為 “wants 想要” 讓人聯想到 “desire 慾望”,如果跟孩子說要減少 “wants 想要”,孩子會容易理解成 “不要亂買東西”、”不能「want 想要」”,但孩子要創造自己的未來,不管是創造財富、創造可能性、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都必須「want 想要」!

所以重點不是降低「wants 想要」,是知道自己「want 想要」「satisfactory life 滿足生活」,那我應該怎麼做去開創、去達成,不是嗎?

#兒童理財 #財商 #financialliteracy #親子教育 #理財 #馬斯洛需求理論 #兒童財商

爸媽教孩子理財的最佳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時我會想,如果每天多30分鐘讓孩子學金錢觀、財務獨立自主相關能力,少30分鐘唸書準備考試,就算成績真的少10分,是否得到的反而是更開闊、更不被金錢束縛的人生呢?
有時我會想,如果每天多30分鐘讓孩子學金錢觀、財務獨立自主相關能力,少30分鐘唸書準備考試,就算成績真的少10分,是否得到的反而是更開闊、更不被金錢束縛的人生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財務自由看的是擁有多少金錢地位,還是在兼顧日常生活的同時,擁有時間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金錢是需要。滿足個人欲望的物質生活是想要。 「需要」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食、衣、住此類基本的必須。「想要」是建立在獲取社會價值對成功所定義的表面價值。 努力工作,賺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
Thumbnail
在匱乏時代,人們的生活仿佛一場無止境的追逐,追逐著那有限的資源,追逐著那稀缺的幸福。擁有多少資源,似乎成為衡量生活品質的唯一標準。那時,物質匱乏,簡單的一餐飯、一件新衣,甚至是一個溫暖的住所,都是奢侈品。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為了明天的生計而努力,每一分一秒,都被迫面對生存的壓力。
你應該看過很多被淘汰的人,商品,和事物。 接續上一篇 “ 有些誤解,有些誤會 “後,聽完與朋友聊天後,深思.... 人們,有什麼需求? 你又有什麼價值? 然後,活到現在還存在.... 活在這個當下,每天睜開眼睛,你有發現你有什麼需求嗎?而這些需求都全然是你需要的嗎?還是你身邊那些嘰嘰喳
現代人的「不滿足」。 的確,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這五項, 就幾乎佔據了我整天醒著的時間。 其中第五項,英文是 Influence, 直接翻譯是「影響力」,但我一直覺得這個翻譯不太貼切。 直到與GPT4o 討論,我看到了「潛移默化」這個翻譯, 覺得真的是翻譯得太貼切了。
Thumbnail
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生活,都在不同層次的需求中追求成功,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皆不同,這是一個主觀且多樣的過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探討了成功與個人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成功是否應有多元定義的思考。
Thumbnail
探索內在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並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通過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可以享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的生活。這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提升,如提升自我認知、提升人際關係、提升工作滿意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財務自由看的是擁有多少金錢地位,還是在兼顧日常生活的同時,擁有時間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金錢是需要。滿足個人欲望的物質生活是想要。 「需要」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食、衣、住此類基本的必須。「想要」是建立在獲取社會價值對成功所定義的表面價值。 努力工作,賺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
Thumbnail
在匱乏時代,人們的生活仿佛一場無止境的追逐,追逐著那有限的資源,追逐著那稀缺的幸福。擁有多少資源,似乎成為衡量生活品質的唯一標準。那時,物質匱乏,簡單的一餐飯、一件新衣,甚至是一個溫暖的住所,都是奢侈品。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為了明天的生計而努力,每一分一秒,都被迫面對生存的壓力。
你應該看過很多被淘汰的人,商品,和事物。 接續上一篇 “ 有些誤解,有些誤會 “後,聽完與朋友聊天後,深思.... 人們,有什麼需求? 你又有什麼價值? 然後,活到現在還存在.... 活在這個當下,每天睜開眼睛,你有發現你有什麼需求嗎?而這些需求都全然是你需要的嗎?還是你身邊那些嘰嘰喳
現代人的「不滿足」。 的確,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這五項, 就幾乎佔據了我整天醒著的時間。 其中第五項,英文是 Influence, 直接翻譯是「影響力」,但我一直覺得這個翻譯不太貼切。 直到與GPT4o 討論,我看到了「潛移默化」這個翻譯, 覺得真的是翻譯得太貼切了。
Thumbnail
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生活,都在不同層次的需求中追求成功,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皆不同,這是一個主觀且多樣的過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探討了成功與個人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成功是否應有多元定義的思考。
Thumbnail
探索內在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並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目標。通過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可以享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的生活。這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提升,如提升自我認知、提升人際關係、提升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