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閱讀時間 ‧ 約 32 分鐘

【大唐世界-養兵千日】

raw-image

唐代以前這東西基本不記在史書裡,靠出土文件推測都還多一些。我雖然有點概念,不過還是實事求是點,借《通典》一用。

「商周以前,封建五等,兵遍海內,強弱相并。秦氏削平,罷侯置守。」

這就是說,秦朝之前,「兵」不是一個被管制的東西。

兵的原意是兵器,人裝備了兵器就強,強的就能欺負弱的。所以再掰前一點,你就知道「兵」是人類「工具時代」的里程碑。本來不是要人欺人的嘛,是想辦法要跟野獸對抗捕獵等等。

商周春秋戰國,只要你「合法」的持有土地,就必須要保衛自己的土地,於是,有兵。

一個春秋戰國打下來,秦始皇表示「兵」是亂源,禁。

被我說得好高大上,老師都說是暴政。

秦始皇當然也不是全廢,他建立的是「邊疆兵役」制度。國內統一了,沒人有兵器了,天下太平,我們只需要對抗外侮。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秦始皇哪裡想到老百姓拿著竹竿也要反抗他的子孫。

於是,聰明的章邯說,我們出動「驪山徒」來平亂吧……靠,這樣順我才看懂,因為驪山有一堆沒活人士兵使用的武器啊!

總之,今天不說史,說兵。

漢朝學習了秦朝的經驗,就改養邊疆兵跟中央兵。而且「重兵悉在京師,四邊但設亭障」。邊疆士兵的成分下降了。同時,把各地的有錢人也叫到京師來,才有錢養兵嘛。

這有問題,大大的有問題。

有錢人的錢,又不是從肚子裡生出來的。當他們遠離了自己長年持有的土地、山林、湖澤,怎麼可能還有錢?

所以「豪族」翻成有錢人是錯的,「豪族」就是大家族。欸以前家人不是有血緣關係,是指家裡面的僕役那些喔。

豪族,很有人。

人類才是最重要的可移動資產:他們可以當兵,可以種田,可以打獵,可以捕漁……所以就跟你說要先蓋城鎮中心。

好,但是回歸到西漢歷史,我們就會注意到兩個大項目。

第一,國家只是不支持地方養兵,沒有這方面的預算。

可當漢文帝跟漢景帝大幅度調降租稅,終於來到三十分之一的時候,財歸於民嗎?笑死,財富再次來到了封國之主的手裡,於是有七國之亂。他們不需要朝廷給錢,給鐵,給糧,給兵器。反正繳給朝廷的稅收就那麼點,剩下的,老子完全可以自組軍隊殺爆你個漢景帝。

還好,中央軍打贏了這場大戰。

那漢武帝當然是有採取一些措施,最關鍵就是削弱封國之主的權力,並且增加「租稅」以外的國家收入。

股票那是沒得買的,國債那也是沒得賣的,除了熟知的一些什麼鹽鐵稅,班固還幫我們記錄了「復修賣爵令,而裁其賈以招民;及徒復作,得輸粟於縣官以除罪」

這要搭配漢武帝進行的「大法治社會」來看。

講簡單一點就是開始收闖紅燈超速的罰款啦,以現代政府財務分配來說這肯定是少數,所以鹽鐵稅跟一些交易稅對當時來說可能更重要一些。

等到東西滿出來了,漢武帝的大征伐計劃才能隨之啟動。

經濟層面的「養」好像比較吃重。

沒辦法,一開始就說過,兵役是一個隱藏式的文化。目前我的認知上,很重要的就是,軍役只是「役」的一種。現代出現替代役之後更好理解一點,大致來說以前是二十到六十歲都要服役,但那不是說這四十年你都去給國家養。而是當國家有工作發布時,役男必須應召。

可能是像秦始皇要蓋長城,更多時候是公家的公田需要有人耕種。

兵役來說,從秦朝開始就有「服裝食糧需自備」的傳統。

唐朝更記錄:「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礪石、大觿、氈帽、氈裝、行藤皆一,麥飯九斗,米二斗,皆自備,並其介胄、戎具藏於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

用魏晉日給五升來算,唐兵自備糧食大約就是三週的分量。縣官日給五升不足食,但自備足量應該是可行的,甚至我認為應該是一個月為期。也就是唐朝兵役一班或許就是一個月左右。

國家負擔的主要是鎧甲跟武器,也是有要去打仗才會叫你去軍械室領,有當過兵就懂,不會沒事讓你抱著槍跟子彈睡覺的。

後面其實有兩句更妙:「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

為什麼一般兵自備的東西,禁衛軍反而要發呢?

這就是兵之哲理:絕大部分的一般兵,上戰場除了做雜工之外,任務不過就是填屍。能挨兩刀強過一刀死,所以甲冑,國家給你。

但禁衛軍?那可不行,戰鬥力要維持百分百的。開弓不能斷弦,射箭要透札甲,刀砍下去也不能彈回來啊。

所以,他們不止防具,武具也得要有國家認證標準。

而且打仗沒那麼簡單,上面是個人裝備,國家還需要發配部隊裝備。

包括馬匹、驢子、各式工兵器具等等。

你在部隊有沒有馬騎,也是看你的出身,像我爸就有跟我說,當兵之前至少考個汽車駕照。

大致上來說,唐朝以前的中國政府,養的是「兵器」而不是「兵士」。

發薪水看起來是欠奉,那如果是外出打仗而非戍守役期的話,國家就在維持戰鬥力的前提下,會提供糧餉。

所以我們說到打仗。

漢朝只有中央軍跟少數邊防義務役是常駐,如果有要主動出兵,就會封一個中央武將,徵召臨時部隊。

「或有四夷侵軼,則從中命將,發五營騎士,六郡良家。貳師、樓船、伏波、下瀨,咸因事立稱,畢事則省。」

這個就算你看三國,東漢末年也會看到,董卓盧植他們都是領中郎將去討伐黃巾賊的。

衛青霍去病,當時也是漢武帝設了邊防軍大總管:驃騎將軍這樣的職務去統籌。

打仗結束,這個職務也隨之終止,他們是不能持有兵馬的。

啊,董卓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其實董卓就是在并州牧時,本來應該要解除兵權但他在那邊拖。所以他才有了第一批的入京武力。

與其說當時其他人不來搶,不如說大家根本還沒有「可用之兵」。

而董卓當政之後,地方就出現了「自行徵兵」跟「騎都尉擁兵」兩種狀況。

前者代表人物為曹操,後者的話,公孫瓚是一例。

附帶一提,雖然文獻沒寫,但我看這個樣子,各地郡治應該設有武庫。而且可能是黃巾之亂後加設的:有聊過黃巾賊以「渠帥」為首,可能對於河運有相當大的掌控。這會導致中央的兵甲無法快速大量送往地方,送了會變成資助黃巾賊。

就這樣,原本相當安全的漢朝中央軍制,慢慢的崩壞了。

其實《通典》作者杜佑很推這套,原則上唐朝第二期的「彍騎」,也是類似的軍制。

第一期府兵,第三期方鎮(節度使也),就都是地方兵制。

要知道的是,府兵是延續地方割據時代的產物,跟兩漢中央軍制最大的區別,在於「養兵」。

不養而能動用大軍,是有先決條件的:簡單說,百姓越富強,你的軍力就越強。

這是概論喔,實際狀況就是為什麼唐朝會從「彍騎」又走回「方鎮」。你往前看自己的國家幾十年就知道了。

維持百姓的富強,裝備方面的戰力強。相對的,意志跟個人體能戰技會逐漸減弱。

「衛佐悉以假人為童奴,京師人恥之,至相罵辱必曰侍官。而六軍宿衛皆市人,富者販繒彩、食粱肉,壯者為角牴、拔河、翹木、扛鐵之戲,及祿山反,皆不能受甲矣。」

前面那邊是太有趣我又還沒辦法完全翻譯,截著玩的。時代走到那裏,全貌才會出來。

後面才是我要說的,強壯的人都在玩摔角拔河種種遊戲,其實並沒有作戰的能力。

那很像「健身房練出來的肌肉」跟「勞動練出來的肌肉」。

兩漢其實就發生啦,舉凡新莽甲士不敵赤眉綠林,東漢甲兵跟黃巾賊打也沒有優勢。欸,但是隋末的官兵戰力就沒輸給盜賊喔,不算南方的話。

府兵是要養的。不過用這詞不精確。

北朝府兵是地方養,多戰爭,所以長期以來戰力兇猛,真正的職業軍人。

但唐朝府兵是地方養,中央輪值。把兩漢那套帶過來了。

說穿了,中國兵能不能打,跟內戰時代有絕對的相關性。當唐朝漸趨平安,給地方龐大的兵權就會讓帝王產生危機感。

可是府兵收得回中央嗎?

這就有點像台灣在本世紀初,試圖把全民徵兵制改革掉一樣。

扭不過來的啦。

加大募兵制的同時,要採取部隊精實政策,唐朝的「彍騎」就是這樣。

《兵志》沒有很清楚寫出為何失敗,不過我可以用台灣經驗想想。

第一個方向就是,你的精實方案,會精過頭。

比方唐朝有身材要求,射擊準度要求。跟新版的兵員限制,大概要精簡到二十萬兵左右。

但我敢相信,身高達到標準又能維持射擊強度的人?根本沒有那麼多。

即使成為職業軍人可以「免征鎮、賦役」(現代也差不多),比起努力讓自己符合標準去為國效忠,我們都會選擇去努力做別的事情過上低風險高報酬的職業。

對,唐朝內部已經安穩下來,講真的除非你別無所長家無產業,去當兵就不會是多數人的第一選擇啊。

更不要說,府兵的將軍,在地方上就是地主等級了。

沒意外的話,他們加入「彍騎」,也只會是中央世族子弟的手下。

最重要的,目前看不到而想得到的。地方世族有放棄私有武力的組織嗎?

即使唐朝在調整兵制,農閒講武應該還是不犯法的。就想你們縣裡有個許褚,你會不會留他?甚至養成黑道又怎麼著,常見的事情啊。

會這樣想是說,彍騎弄不起來之後,《兵志》就說了。

「及府兵法壞而方鎮盛,武夫悍將雖無事時,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以布列天下。然則方鎮不得不強,京師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勢使然者,以此也。」

天寶之後,彍騎的制度又修改,八年之後廢除。

也就是方鎮到安史之亂,了不起也就五到六年之間,只會更短:我的意思是,地方勢力要在五六年內從無到有復興?還不如相信開元十二年實行彍騎之後,地方勢力只是收斂,三十年間並未消失。

好啦該結尾了。

我想這邊釐清了我一直以來的盲點:軍隊如何造成財政上的負擔。

以唐朝之前來說,不打仗就沒有負擔。延伸可知,府兵制對政府經濟上的幫助,其實也沒有多大,本意是維持部隊戰力的訓練。就算只是住在一起過制式生活掃地割草,真的也是訓練啦。徵召府兵時他們一樣不可能帶一年份的糧食。

軍府的設置,一開始就埋下了節度使之亂的種子。

雖然我舉了一些現代的例子,但現代有一個大不同的點,就是運輸通訊與金融的穩定,讓中央政府可以養地方兵。

過去他們必須在中央與地方軍制中拉扯,很大原因就是軍事跟經濟的無法脫鉤。

當然,武器裝備的進步與分門別類也很重要。

現在可以東邊養槍兵西邊養戰車北邊養飛彈,單一部隊根本不具備造反能力,一定要多種部隊聯合。以前就算騎兵獨立養,也可以有完整作戰能力。

戰場的複雜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想說的是,但是單純以概念上來說,秦始皇就已經非常先進了。國內廢兵,運輸與溝通的改革,貨幣的統整,他大爺都做了。

這不是誇獎耶。

點子再好都比不上做出來。但做得好還是做得不好?

不是你概念先進就可以叫大家給你做牛做馬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