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音樂人生》我的人生

根據維基大百科記載,《音樂人生》(英語:KJ: Music and Life)是一部2009年香港紀錄片,由張經緯導演,紀錄香港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成長歷程。紀錄片於2009年4月3日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於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中獲提名並奪得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及最佳紀錄片,其後於2009年12月10日在香港,並於2010年1月奪得第1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最佳電影、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及新晉導演並奪得新晉導演。

raw-image


《音樂人生》紀錄片也是在MOD的CNEX紀實頻道看到的(MOD好多紀錄片喔),片中其實有部分是家中以手持小型攝影機拍下的紀錄,然後加上後來在拔萃男書院拍攝的完整片段剪輯而成,至於為什麼會拍攝《音樂人生》這部紀錄片,2023年黃家正曾經在Facebook發文講述當年拍攝紀錄片始末,提到紀錄片並非他或家人有目的性地找人來拍攝,而是黃家正在11歲時參加香港校際音樂節的一個項目勝出,因而受邀到捷克演出,導演張經緯經中間人接觸他並開始拍攝(這裏有部分片段是黃家自行拍攝提供)。


從11歲至17歲(2001至2007年)的六年間,黃家正與張經緯並沒有太多接觸,直到2007年張經緯得到台灣CNEX的支持,提出想完成這套紀錄片的建議。黃家正表明:「一開頭,其實我是拒絕的。」他解釋當時自己與父親關係不好,認為一個年輕人頭上過早被放上光環,會對將來個人發展有影響,打算拒絕拍攝,後來卻被導演的誠意打動,同意在家中進行第一個訪問,過程中提到一些對家人的不滿,但黃家正隨即表示,曾向導演嚴正聲明,「這些片段,你一定不可以給任何人看,也不可以放在紀錄片上。」後來,這些片段出現在《音樂人生》紀錄片中,雖然是忠實呈現,無視黃家正的聲明。


紀錄片上映期間,黃家正沒公開說出來,他表示因為不想「火上加油,搧風點火」,上映前他極力阻止未果,而放映後的對於家庭造成的影響,他一人承擔,2023年重提往事不是要攻擊,而是想解釋此事件的前因後果。他解釋發文只是想「還我家人一個公道」,並透露其後用了很大努力和父親修補雙方關係。


最後,對於紀錄片的爭議,他表示「唯一就是,我希望那些主角們,永遠不要被過去的自己define,更加不要因為別人的注目,而因應別人的看法而define你自己是誰。真正你自己的生命,只會被你自己define,自己活出來。」


關於紀錄片給觀眾的整體觀感,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切入,個人認為要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要來看的是從受訪者,或是被拍攝者的角度,受訪者或是被拍攝者是否能夠主導紀錄片的呈現,由於被拍攝者往往不是紀錄片企劃者,或是紀錄片拍攝主導者,多數無法要求或是編構出要呈現的內涵,而且就算是被拍攝者主導整個紀錄片的拍攝,這樣的紀錄片不免產生主觀要給觀眾的想法悖離現實或是未忠實記錄事件的發生,甚至紀錄角度偏頗。


第二個面向是從導演或是企劃者所看到的角度,比如說「戰浪」紀錄片中的主角陳永福船長,多是處於被動受拍的狀況,像是受到颱風影響、旗魚季鏢魚比賽、水仙宮爐主辦理拜拜餐會等,導演將拍攝之後的所有素材剪輯呈現,讓觀眾能夠了解東部漁業人口老化及漁業現況,這部分要視拍攝、蒐集的素材而定,有些畫面稍縱即逝,無法再來第二次,紀錄片之所以珍貴也就在這裡。《音樂人生》也是此類紀錄片,雖然真實,但被拍攝者部分隱私或不願意公開的畫面,概由導演剪輯呈現,這在紀錄片倫理方面可能產生衝突。


第三個面向是由觀眾的角度來看,觀眾想看什麼,導演就餵什麼,個人認為這是最不好的方式,為什麼不乾脆去拍商業片就好了...


不過也要感謝這些拍攝紀錄片的導演,紀錄片可能賺不了什麼錢的,但讓我們看到最接近真實的紀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音樂人生》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無聊亂寫的小茶几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