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與古人對話》|以新的角度看歷史|古人透過文物可以告訴你超多事😮

raw-image


還記得學生時期的歷史課嗎?總是在記那一年發生什麼事,該年份有什麼著名的事件。畢業後,與這些和自己時代久遠的歷史們告別,現在還能記得多少?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二戰結束;228和平紀念日,還有中國朝代的順序。現在依稀記得的都是那些零零散散的記憶,除非是自己印象深刻的那幾段歷史記得特別清楚,其他大概也都還給老師了吧!

最近剛好有一個買新書的機會,這次逛書就挑選了這一本《與古人對話》。
看書籍的內容介紹感覺不像是那種定死的朝代,告訴你這些年、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而是透過出土的文物來帶你看看在遠古朝代的人都是怎麼生活的,以及解讀甲骨文,帶你看看古人怎麼看事情。很剛好的是作者黃大路就是考古工作者,把歷史交給他說,似乎就更有說服力了呢!


說來,怎麼也有二十年了,我一直很想寫些普通人(考古界之外的人)能看得懂、並且樂意讀下去的東西。
⋯⋯
我們花著納稅人的錢,發掘墳墓、遺址,工作完成後,多半是許多年以後,刊印出幾本厚厚的考古報告,這類報告,能夠看得懂、肯耐心看的人少得可憐。很多情況是考古人獨佔發掘成果,原本的公共資源被考古人獨享了,這一點,不從根本解決、不改變僵化的管理體制,就根本做不到考古為大眾服務。
知曉最新發掘成果是民眾的權利,考古人必須脫去自封高雅的外套,撰寫考古報告,科普文章也應在看考核的範疇裡,唯如此,才能做到考古的大眾普及。
——《與古人對話》p.283 作者後記


我自己看下來覺得作者為枯燥乏味的歷史添了幾分樂趣,雖然我們沒辦法想像幾千年、幾百前的人生活、習俗到底是怎麼樣,但透過出土的文物、遺跡和墳墓,跟隨作者歷史的步伐,穿越時空,看看我們現在的文化是怎麼在這歷史長河中轉變的,同時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在人類獲得智慧的瞬間,世界就開始加速運轉,直到現在。

其中一個篇章,我覺得挺有趣的,關於「我們」是從什麼地方演化過來的(這裡指的是陸地或是海洋),到現在仍是未解之謎,關於這一點作者提出了很有趣的見解。
現在的料理之中,調味料是不可少的,而調味當中最不可少的的是「鹽」,料理好像少了鹽都不對味,因此作者推敲我們的祖先是從海洋中演化到陸地的,不然我們跟靈長類比起來,我們怎麼有光滑的皮膚?料理中少了鹽都不對味呢(海水是鹹的)?

今天會變成明天的歷史,歷史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現在的世紀也是一直在進化之中,不知道未來會不會也演變成科幻片那樣,而現在變成未來的考古的文物、文化之一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