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14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3.1 也

八﹕總結 - 6

這時我們提出一個新策略以應對這個有別於「也」字句的結構。

「也」字句的結構是「αβ 也」,而其中的「也」字的語構功能類似譬如英語的繫動詞「is」。

「也」字和「is」的差異有兩個。

  • 一,「is」是一個明顯的動詞﹔「也」的語構功能卻是隱晦的,而且上古漢語的創造者們非常可能缺乏繫詞「copula」的概念。
  • 二,作為繫詞的「is」,其位置恰當地放在主語和賓語之間﹔沒有明確繫詞身份的「也」字則置於賓語之後。因此我們才有顛倒前後項的操作,即把類動詞的函子功能帶出來。

試比較

(即2.3.1_34。) 和

有別於「也」字句的句式,「堯知后稷子孫之後王也」卻有明顯的動詞「知」字,結構上則類同 2.3.1_49

這個句式 (2.3.1_50) 的處理理應與「也」字句的句式 (2.3.1_48) 有所區別。所以我們在此提出一個新觀點,凡有

的句式 (其中的「vt」為一明顯的及物動詞,即二元函子),我們不做倒置一階前後項的處理﹕

但會在二階重拾倒置前後項的策略﹕

因此我們有

__________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