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疾病-婦科】2.1 崩漏-夏桂成

來源:📗月經病中醫診治

◎概述

  • 崩漏是指月經的期與量嚴重紊亂的一類月經病
  • 西醫學認為是一種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 經詢問病史及診查後未發現有周身及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而是由於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障礙所致的異常子宮出血


◎診斷與鑒別診斷

臨床表現

  • 青春期更年期發病為多見
  • 一般可出現不規則的子宮出血月經週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出血量時多時少甚則大量出血,有時先有停經,然後發生子宮出血


檢查

  • 婦科檢查包括肛門檢查,一般屬於正常範圍,無特殊情況
  • BBT測量呈單溫相,陰道塗片,宮頸粘液結晶連續觀察,血查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宮腔鏡檢查以及血常規、血小板等檢查,以確定為功能性疾病者
  • 子宮內膜活檢可見增生期變化,增生過長,但無分泌期變化


問病史

通過詳細詢問病史,月經週期變化及各種檢查,排除全身性疾患。胎產有關出血、生殖器官腫瘤和炎症、藥物副作用、盆腔靜脈曲張症及其他內分泌腺的功能紊亂,如腎上腺皮質功能及甲狀腺功能失常等


◎辨證論治

  • 崩漏的辨證,應重視對量、色、質的分析,以及子宮內膜病檢,BBT測量後的曲線反應圖像,內分泌激素的檢測等資料也屬於重要的辨證論治內容
  • 就出血期而言,本虛標實
    • 主證型為陰虛血瘀,並有偏陰虛偏血瘀之別
    • 日久之後,可演變為陽氣虛血瘀型
    • 兼證,可兼肝經鬱火濕熱脾虛等證型
  • 治療兩大步驟
    • 一是控制出血,即古人治崩之大法中的塞流、澄源並用
    • 血止之後著重調周以復其舊,亦即是三大法中的復舊法,著重在補腎滋陰調理月經週期,恢復月經週期中的陰陽消長轉化規律


主證型

陰虛血瘀到陽虛瘀濁,常是一個病證的演變過程


✏️陰虛血瘀

【症】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注,陣發性出血、色鮮紅、質粘稠、有較大血塊,或量稍多,色紅有血塊,伴腰酸頭昏,心煩潮熱,胸悶急躁、小便黃少、大便乾燥

【體】舌偏紅,苔黃、邊齒痕;脈細數

【方】固經丸 合 加味失笑散

【藥】炙龜甲(先煎)10-15、炒黃柏10、椿根白皮10、炒續斷10、炒五靈脂10、大小薊各15、女貞子15、墨旱蓮15、茜草炭9、血餘炭9、炒蒲黃9、花蕊石(先煎)10

【加減】

  • 心神不寧、夜寐較差:加 鈎藤15、合歡皮10、茯苓12、蓮子心3
  • 脾胃不和,舌苔黃白膩:去 女貞子、墨旱蓮;加陳皮6、制半夏6、茯苓10
  • 腰俞酸楚明顯:加 桑寄生10、杜仲10


①偏於陰虛

【症】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注,色鮮紅、質粘稠,量或多或少,淋灕不淨,色鮮紅有小血塊,心煩潮熱,頭暈腰酸,小便黃少,大便乾燥

【體】舌紅,苔黃;脈細數

【方】清熱固經湯

【藥】炙龜甲(先煎)10-15、牡蠣(先煎)15-30、生地黃10、女貞子15、墨旱蓮15、黃芩9、焦山梔10、地骨皮10、地榆10、藕節10、陳棕炭10、蒲黃炭6、血見愁10

【加減】

  • 頭昏頭疼、夜寐甚差:加 鈎藤15、蓮子心5、炒棗仁6-10
  • 腰俞酸楚:加 炒續斷10、桑寄生10
  • 脘腹作脹,矢氣頻作:去 焦山梔、生地黃、女貞子;加 炒白朮10、煨木香5、砂仁5


②偏血瘀

【症】經血非時而下,或量多、陣衝,或量少淋瀝,時下時止,色紫黑有血塊,或有較大血塊,小腹不適,或有脹感,胸悶煩躁,口渴不欲飲

【體】舌紫暗 或 瘀點;脈細澀

【方】加味失笑散

【藥】黑當歸10、赤芍10、白芍10、五靈脂10、續斷10、血見愁10、炒蒲黃6、大黃炭6、茜草15、益母草15、荊芥5、生地黃10

【加減】

  • 腹脹胸悶:加 制香附9、木香6、陳皮6
  • 小腹冷感,舌苔偏白:加 艾葉5、肉桂3
  • 煩熱口渴:加 馬鞭草15、炒丹皮10


✏️陽虛瘀濁

【症】經血非時而下,或崩漏日久不愈,或量多如注,或量少淋瀝,經色較淡紅,有血塊,或有大血塊,腰酸頭昏,形寒怕冷,神疲乏力

【體】舌淡紅,苔白膩;脈細弦

【方】膠艾四物湯

【藥】阿膠10、鹿角膠10、黑當歸9、黑薑5、艾葉6、赤芍10、白芍10、五靈脂10、炙甘草3、炒續斷10、蒲黃(包煎)10、補骨脂10、黃芪15、黨參15

【加減】

  • 腹脹便溏,矢氣頻作:去 阿膠、當歸;加 炒白朮10、砂仁5
  • 舌苔白膩,納差、小便偏少:加 陳皮6、制蒼朮10、茯苓12
  • 煩熱口渴,舌質偏紅:去 艾葉、黑當歸、黑薑;加 鈎藤15、黃連3、陳棕炭10


兼證型

✏️鬱火證

【症】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注,或量時多時少,淋灕不淨,色紅或紫紅,質粘稠,有血塊,或有較大血塊,胸悶心煩,情緒急躁,頭昏腰酸,大便艱,小便黃少

【體】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方】丹梔逍遙散 合 加味失笑散

【藥】鈎藤15、黑山梔10、炒丹皮9、黑當歸10、赤芍10、白芍10、炒白朮10、茯苓10、炒柴胡5、荊芥5、炒續斷10、炒五靈脂10、炒蒲黃6、大薊15、小薊15、碧玉散12

【加減】

  • 鬱火偏甚,出血甚多:加 生地黃10、地榆炭12、大黃炭6
  • 心煩寐差,舌尖偏紅:加 炒棗仁10、夜交藤15、蓮子心5、龍齒10
  • 血去氣弱(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加 黨參20、黃芪10、女貞子15


✏️脾虛證

【症】經血非時而下,量始多繼少,淋灕不已,色淡紅,質較稀,或有血塊,氣短神疲、面色萎黃,納食不馨,心悸怔忡,夜寐不佳,或有便溏,四肢較冷

【體】舌淡紅,苔薄白膩;脈細弱

【方】歸脾湯 合 加味失笑散

【藥】黨參15-30、黃芪15、炒白朮10、茯苓10、炙甘草5、炒棗仁6、炙遠志6、陳皮6、失笑散15、炒續斷10、血餘炭10

【加減】

  • 大便偏溏:加 砂仁5、六曲10
  • 心煩失眠:加 煅龍齒15、煅牡蠣15
  • 氣虛頗甚,出汗較多:加 紅參10、浮小麥30


✏️濕熱證

【症】經血量多,呈陣發性出血,或則淋瀝不淨,色紫紅、質粘稠,或有臭穢,並有血塊,或血塊較大,頭昏腰酸,小便偏少,色黃,納欠神疲

【體】舌紫,苔黃白膩;脈細弦數

【方】四草湯 合 加味失笑散

【藥】馬鞭草30、鹿銜草30、茜草15、益母草15、大薊15、小薊15、炒五靈脂10、蒲黃6、敗醬草15、薏苡仁12、茯苓12、制蒼朮10、桑寄生15

【加減】

  • 大便偏溏:加 炒白朮10、砂仁5
  • 煩熱口渴,小腹作痛,發熱:加 大黃炭6、蒲公英10-15、金銀花10-30、蚤休15
  • 小便甚少,解而不暢:加 碧玉散10、澤瀉9、蠶沙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