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寫一篇故鄉的小品文:吳鈞堯《一行波特萊爾》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兩年後的《一行波特萊爾》同樣匯集吳鈞堯的生命經驗,包括人生的分岔點、內心感受、甚至人際間「許多錯過的細微」(頁9)。

從爺爺、奶奶、母親以及三位在工廠的姊姊,《一行波特萊爾》像是微型的家族書寫,訴說上一代人如何攢著兜裡的錢養家。在經濟尚未起飛的年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存錢法。神話學大師韋伯曾說:「故鄉是人首先發現人性的地方。」(《一行波特萊爾》,頁299)不只是故鄉裡的人,從動植物的書寫當中,也能看見人性的美好:替綠蠵龜清除上岸產卵的阻礙、聽蟬聲如唱曲、飛越荖濃溪的紫斑蝶等。

從故鄉的金門寫到現代的臺灣,時間也從823到前幾年的疫情,日常新聞包括河馬阿河之死、列車長遇刺事件、瑞典氣候少女以及仍舊存在爭議的新冠起源,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經歷許多事情,也有更多已經被遺忘的細節。當我們回首之時,如同朱天文在〈世紀末的華麗〉的描述:「更令人畏懼的是,世界並不與我們共同老去,它會繼續翻新,會有更多擁有大量青春可揮灑的新人冒出來,棄我們於角落獨自老去。」(頁168)有趣的是,吳鈞堯也追隨時代的腳步,聽著周興哲〈以後別做朋友〉與〈你,好不好?〉,看電視劇《十六個夏天》,依舊能與自己的生命經驗連結。回憶起19歲的叛逆長角的模樣,思考自己的兒子何時成熟長大。

一篇600字的小品,專注一個概念或事件,吳鈞堯時而寫出糾結的情感(〈陸地的魚〉)、時而觀察兩岸局勢(〈兩岸空飄〉)、或是純粹當個旁觀者(〈人生五種球〉)。即使書寫背景在幾百公里的金門,也能讓我們進入文字的世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