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 「剛忙完這次的訓練專案,感覺怎麼樣?」
新人: 「坦白說,還有點摸不清楚頭緒。這是我第一次負責這麼大規模的訓練,整個過程挺緊張的,但最後也順利完成了。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有點擔心訓練的實際效益。所有人參加了訓練,但不確定他們回到工作崗位後,真的能把這些東西運用出來嗎?」
主管:「你才剛上任一個月,這種擔心很正常。許多人在剛接觸訓練這一塊時,往往都會感到困惑,特別是關於訓練效益這件事。事實上,訓練的效益不僅僅是完成課程這麼簡單,它更涉及到如何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中的能力。」
新人:「那訓練究竟能不能產生效益呢?還是說,有些訓練其實沒什麼用?」
主管: 「這個問題問得好。訓練是否有效,取決於許多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訓練只是個形式,聊勝於無。尤其當員工沒有立即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工作中時,我們就會開始懷疑這個訓練的價值。但其實,訓練的效益不能只看短期結果,而是要長期觀察,並結合組織的支持,才能看到真正的效益。」
新人: 「但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要讓員工在訓練後能馬上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吧?不然,花這麼多時間和錢,不就是在浪費嗎?」
主管: 「沒錯,訓練的終極目標當然是讓員工將所學運用到工作中,但這個過程其實需要時間和一些外在條件的配合。我們不能期望員工一學完就立刻變成專家,這是不現實的。組織需要創造出一個支持的環境,讓員工有機會運用新知識,否則即便訓練本身再精彩,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新人: 「主管請問您剛才提到外在條件,這是指什麼?」
主管: 「這就涉及到所謂的‘訓練移轉’。簡單來說,訓練移轉簡單的說,就是指員工在課程結束後,能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訓練後的應用效果並不理想,原因往往不是訓練內容不好,而是環境不支持。例如,員工學到了一套新的銷售技巧,但回到工作崗位後發現,同事們還在用舊的方法,主管也沒鼓勵他們嘗試新方法,這樣一來,學到的東西很難真正應用。」
新人: 「這確實很有道理。我記得在前一家公司時,有些同事在訓練後,似乎沒有特別去實踐課上所學,這是不是就是您說的環境影響?」
主管: 「對的。組織氛圍和同事、主管的支持程度,對訓練移轉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強調,訓練不是單純的課堂學習,還包括後續的實踐支持。公司要營造一個學以致用的氛圍,讓員工有勇氣去嘗試新的做法,甚至允許他們犯錯,這樣才能促進知識的真正轉化。」
新人: 「那員工的學習動機是否也會影響訓練效益?」
主管: 「這個問題抓得很準。學習動機確實是影響訓練效果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如果員工本身對學習沒有興趣,或是覺得這個訓練跟自己工作無關,那他們在訓練中的投入程度就會大打折扣。反之,當員工覺得這個訓練能夠幫助他們提升工作效率或未來發展,他們自然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和學習。」
新人: 「那我們可以怎麼提高員工的學習動機?」
主管: 「這就涉及到訓練前的需求分析了。我們需要確保所設計的訓練課程,真正符合員工和組織的需求,而不是為訓練而訓練。當員工看到這個訓練能幫助他們解決日常工作中的難題,他們自然會對訓練產生興趣。此外,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激勵機制,比如將訓練成果與績效考核、晉升掛鉤,這樣會讓員工更有動力去投入學習。」
新人: 「你提到將訓練和績效考核結合,這樣真的能提升訓練的效益嗎?」
主管: 「是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我們可以在績效考核中加入對訓練成果的評估,這樣員工就會更重視訓練。具體來說,我們可以觀察員工是否將所學應用到工作中,並定期跟蹤他們的表現變化。例如,員工學到了一種新的溝通技巧,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看他們是否使用了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然後根據表現給予反饋。」
新人: 「這樣感覺訓練不再是單純的學習,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和日常工作緊密相連。」
主管: 「沒錯,這就是重點。訓練不是一次性的活動,它應該是持續提升員工能力的一個環節。我們必須不斷跟進訓練效果,通過定期回顧和評估,來確保員工能夠在工作中應用所學,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訓練的價值。」
新人: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訓練內容已經很完善了,但為什麼還是有部分員工沒有明顯進步?」
主管: 「這是訓練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有時候,我們會傾向於設計一個看似全面的訓練計劃,但實際上,這些內容並不一定適合所有員工。訓練的效益不僅僅取決於內容本身,還取決於它是否符合學員的實際需求。如果訓練內容過於攏统,或者沒有針對具體問題意識,員工很可能學了也無法應用,因為他們覺得跟自己的工作無關。」
新人: 「那我們該怎麼避免這種情況?」
主管: 「首先,還是前面提到的要進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我們需要了解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然後針對這些問題設計訓練課程。這樣,員工才能真正覺得這個訓練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對他們有幫助。其次,訓練後要給予足夠的實踐機會,讓員工能夠立即應用所學,並通過實際操作鞏固新知識。」
新人: 「那您可否分享一個訓練計劃確實成功轉化為工作效益的例子給我?」
主管: 「當然可以。之前我們有針對客服團隊做過一個專門提升溝通技巧的訓練,當時的情況跟現在你負責的這個專案挺相似的。那次訓練目標是提升客服人員的應對技巧,尤其是處理客訴時的應變能力。
訓練內容設計得很精準,結合了實際的工作情境來模擬緊急處理流程,還安排了即時反饋和案例討論。但這只是第一步,訓練結束後,我們特別強調了‘實踐機會’這個部分,要求所有參訓人員在訓練後的兩週內,運用所學技巧處理實際的客服案件。」
新人:「那這樣他們很快就能把學到的東西用上了吧?」
主管:「沒錯,這是關鍵。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馬上應用的機會,再加上主管們的積極參與和持續的支持,這次訓練的效果特別好。半年後,我們做了一次績效評估,發現團隊的客訴解決速度提升了20%,而且客戶滿意度也提高了明顯。這就是訓練和工作結合得當的結果。」
新人:「這樣看來,實踐應用和主管支持真的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過,我還有點疑惑,如果員工對訓練內容沒有興趣,怎麼能讓他們積極參與呢?」
主管:「這就要談到如何激發學習興趣了。其實,員工的學習動機跟訓練的設計有很大關係。首先,訓練內容要切實解決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痛點,這樣他們才會覺得這些知識和技能是有用的,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設計激勵機制來提升學習積極性。例如,可以將訓練與績效考核掛鉤,或是提供學習達成某些目標後的晉升機會。這樣一來,學習不再只是一個義務,而是與個人發展息息相關的。」
新人:「我明白了,這樣員工會更有動力去參與訓練。那在設計訓練計劃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確保它能真正切中員工的需求?」
主管:「這也是需求分析的部分。設計訓練前,我們要先了解每個部門、每個崗位的具體需求,這樣才能確保訓練內容有針對性。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或觀察的方式來收集這些信息。確定需求後,再來設計訓練內容,這樣才能確保員工學到的東西在工作中真的用得上。」
新人:「聽起來訓練的設計確實需要很多考量,但訓練結束後,我們怎麼知道它到底有沒有效呢?」
主管:「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單純憑感覺是無法衡量訓練成效的,必須通過具體的評估方式來檢驗。你應該聽過Kirkpatrick四層次評估模型吧?」
新人:「聽過一點,但不是很了解。」
主管:「這個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分層次地評估訓練效果。
第一層是‘反應’,也就是看員工對訓練的滿意度和感受,這個層次很多公司都會用問卷來收集。
第二層是‘學習’,這部分是評估員工是否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通常會通過測驗或實作來評估。
第三層是‘行為’,看員工是否能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工作中,這是關鍵所在。
而最後一層是‘結果’,也就是訓練是否真正對公司的績效產生了正面影響,例如銷售額的提升或工作效率的改善。」
新人:「那麼,我們現在的訓練計劃,通常評估到第幾層?」
主管:「目前大多數的訓練計劃通常只做到前兩層,最多也就是了解員工的滿意度和他們是否學到知識。所以之後我們需要更進一步,持續觀察員工是否真的在工作中應用了所學,這是訓練移轉成功的標誌。再者,最終的成效還要看訓練是否對公司的整體績效產生影響。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觀察和跟進。」
新人:「這樣看來,訓練的成效需要長期追蹤,而不是訓練結束就萬事大吉了。」
主管:「完全正確。訓練是個持續的過程,訓練後的應用才是最關鍵的。我們需要透過定期跟進和評估,來確保員工真正能將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工作中。如果發現他們在某些方面遇到了困難,還需要再提供進一步的支持或輔導。」
新人:「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才能確保這次訓練的效果?」
主管:「首先,我們應該要安排一次跟進會議,了解員工在實際工作中運用了哪些訓練中的技巧,哪些部分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同時,我們可以考慮設計一些實際的專案或任務,讓他們在真實情境中應用所學。最後,也要和他們的主管保持密切溝通,確保他們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支持。」
新人:「我現在完全理解了,訓練不應該被視為一個短期的任務,而是一個長期的投資。透過持續的跟進和支持,我們才能確保它發揮真正的效益。」
主管:「正是如此。訓練的價值在於它能夠逐步提升員工的能力,從而為公司帶來長期的效益。短期看不到明顯的成效並不代表訓練無效,關鍵是我們如何持續投入資源來確保員工有機會學以致用。記住,訓練的成功不只是完成一次課程,而是要讓學習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新人:「謝謝主管,今天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確保這些訓練計劃能持續跟進和落實,也會多和各部門溝通,確保他們能充分應用所學!」
主管:「沒錯,這就是訓練的真正價值——它不是一個單獨的活動,而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延續和支持。只要我們堅持,訓練必定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資點研習平台_以人資專業開闊知識工作者視野【人資小週末 HR FRIDAY 建置】 (hrlearn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