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4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看見陪伴的力量

     #前言#

        感謝二十年來在 「北投社大」的教學和成長:一向思路容易混亂,又容易"感情用事"的我,很幸運的在第六年起遇到一位願意傾聽、並且善於分析和歸納的校長,從他身上慢慢學習找尋核心價值、抓住重點、逐步鋪陳,然後按部就班的完成目標的做事方法。

     

    校長離職後,我因為放不下14年來一起走過的歲月、共同奮鬥的痕跡,所以在謝校長決定要開「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課程時,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繼續跟隨學習。我們班要一起完成一本書,為「終身學習 快樂長大」的夢想而努力,我自然要加入這個行列!感恩這裡有許多”社大菁英”,願我們的互相陪伴產生力量。

     

     

    #榻榻米上的音樂教育#

        老爸老媽生了七個孩子,剛好湊成一組音階。他們白天一起打拼事業,晚上睡覺的時候,會在大大的榻榻米床上跟我們講床邊故事,有時是”歌唱擂台”:我們輪流上台表演,然後爸媽都會大大的讚美每一個上台表演的孩子,因此我們的家族聚會,老爸都會要我們唱歌助興,有老爸在的地方總是有歡笑和歌聲!

     

    從國小三年級起就參加合唱團,最喜歡每年跟團友們從鳳山搭遊覽車上台北參加林福裕老師辦的「全國兒童少年合唱觀摩會」,這造就了台灣非常多的合唱人口。上了國中被選上合唱團,即便課業壓力不輕,還是依然開心唱著;直到要面臨聯考時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讀書”對不擅記憶、搞不懂抽象符號的我實在太痛苦了!於是我去問了音樂老師:「有沒有不用學數學、理化只學唱歌的學校」? 於是考前3個月我去惡補了視唱、聽寫、樂理和聲樂等術科,考上南部唯一有音樂科系的學校-台南家專(現在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聲樂組。

     

    走筆至此真的要非常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完全不干涉我的發展,只是無條件的支持!甚至在十七歲那年老爸事業失敗,因票據法入監服刑無法繼續供應我念音樂科,親友們說:「唱歌不實用要我改念會計」! 媽咪仍然沒要我放棄興趣,她帶著姊姊弟弟妹妹們北上找工作重新生活,仍舊堅定支持我學聲樂,於是在半工半讀、師長幫忙申請獎學金的狀況下,我完成了學業。

     

    老爸老媽的”榻榻米教育”陪伴小時候的我們,也影響了我的價值觀和與人相處模式,終身受益無限感恩 !

     

     

    # 以合唱精神經營家庭 #

        跟先生是在合唱團認識的。我們的婚姻要維持其實很不容易,除了他是小兒麻痺患者之外,兩個家庭的文化和教育觀念差距非常大…還好因為我們能經常一起唱歌,有不少共同的合唱朋友和話題;用「互相傾聽和支持夥伴的合唱精神」來相處,確實對我們的婚姻有很大的穩定力量 。

     

    結婚後6年,我們帶著2個孩子,從「振興醫院宿舍」搬到「吉慶社區」。當時帶了三個合唱團:分別是在天母禮拜堂練唱的「慈韻合唱團」、「婦慈長青合唱團」,以及剛當選「吉慶里」里長的黃勝宗、陳綉絹夫妻所成立的「吉慶社區合唱團」。先生因為不願意繼續待在「振興復健醫學中心」轉型的「振興醫院」工作,應聘到萬芳「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服務身心障礙朋友。於是我離開了非常喜歡的居住環境,在吉慶社區租房子安家。有了孩子,我的工作地點則選擇在離家不超過騎摩托車15分鐘以內的路程,因為希望孩子回家可以看見媽媽!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家跟「西田社」莊研誼老師和他的老婆孩子一起成立了「唭哩岸傳統劇團」,在社區帶著大大小小的孩子們玩布袋戲;還曾經玩過歌仔戲和客家戲;後來又為「慈韻」媽媽和我們社區的孩子,用女兒的名字,成立「琳音兒童合唱團」;為了先生,我們又成立了「牽手唭哩岸合唱團」,黃里長夫妻以及社區幾對夫妻加上幾個朋友,熱熱鬧鬧的每週四晚上在我家開唱…民國96年還跟文化局登記立案,我們分別在天母以及石牌社區,轟轟烈烈地推出許多有創意又好玩的藝文活動!

     

    時間真的快得嚇人!“琳音”現在都當媽媽了! 為了支持女兒就業,每週有3 天外公外婆開心的去幼兒園接外孫回家吃飯;看到寶貝津津有味地吃著婆婆的晚餐,女兒女婿下班放鬆的吃吃聊聊,這是我們全家快樂的美好時光!合唱陪伴我,我則用「愛與支持」陪伴家中老老小小~

     

     

    #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

        也許是在社區玩太瘋,後來被創校董事長洪德仁醫師邀請進入「北投社大」任教。第一任校長是潘蓬彬主任,創業維艱非常辛苦!特別是「新民國中」位處較偏遠又需要爬坡,潘老師曾跟我說「辦到不知該怎麼辦」?

     

    剛開始幾年是與新民國中的師生共用教室和空間,當時兩邊關係非常緊張,經常被投訴和嫌棄。直到第四任謝國清校長接任的時候達到最高峰--我們被趕出新民國中校園,在遍尋不著其他合適的合作學校,只好選擇搬到位在中山路這邊,一棟新民國中廢棄不用的「樂群樓」。

     

    經過這事件,我們深深體會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句話的意義:擁有一棟破舊的獨立校舍,反而促成了「北投社大」後來這10幾年,全校師生和工作同仁齊心努力,把學校打造成有人情味又充滿歡樂的一個學習場域!

      

    記得當時新校長邀集老師和同仁們成立了「智囊團」,不斷的討論思考,如何解決學校的各種問題 ? 面對如廢墟一般的大樓,我帶著合唱團同學首先響應:捲起袖子一起為”新的舊校舍”漆油漆、整理自己學習的環境,實踐「合唱精神」的具體行動。後來陸續有許多班級加入,居然還有遠從嘉義來的社大朋友,一起共襄盛舉。前一陣子看到當時紀錄的影片,真的很感動!

     

    有了新校舍,謝校長又在每個月的「智囊團」聚會中"挖坑":「大家來想一下為北投社大的獨棟新校舍辦個活動」? 於是北投社大合唱團又"跳坑",帶頭為「入厝」舉辦了祈福的活動:記得是接近聖誕節的周六晚上,參與的人手捧燭光燈泡,從中山路口集合,大家一起緩緩走到「溫博館外的台灣蓮花池」,唱歌為台灣祝福;然後再往上走到「樂群樓」,把燭光圍在「新厝」門口的「聖誕樹」下,一起為「北投社大」祈福!

     

    「入新厝」各班準備不同的食物,互相拜訪交流,整棟大樓熱鬧到不行 ! 我記得合唱團同學準備了好大一鍋麻油雞,熱呼呼、暖洋洋 … 我們在「築夢」,希望將北投社大營造成”北投人的客廳”。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溫馨的畫面,患難時候的互相陪伴最是珍貴!

     

     

    #「初老」陪「老老」的向日葵 #

        透過一個人的歌聲,常常能感受到歌者的身體和心靈狀態,甚至性情都能概略抓得到幾分 。 因為從一位學生歌聲中聽到悲傷和無措,詢問之下,原來是與家人相處間出了大麻煩。意識到我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於是在家中客廳成立了「讀書會」,邀請合唱團和社區的姊妹們一起讀書成長、互相陪伴。後來又跟「婦女權益基金會」申請經費補助,「婦權會」輔導我們從「成長團體」組織成立「台北市向日葵婦女成長協會」,並同時借用「北投運動中心」辦理「陪伴生活坊」課程。

     

    我帶著一群”初老”的”向日葵志工”,用唱歌、跳舞、運動、寫書法、陪伴用餐、郊遊…等方式,陪伴自己的親人和社區"老老"或失能的長輩們;並且每年拿到衛生局的補助款。好景不常,民國99年我們拿到衛生局30萬的標案補助的同時,「北投運動中心」換了經營團隊,場地無法再繼續使用…走投無路又沒辦過「標案」的我們只好去拜託國清校長,校長非常仗義的「拔刀相助」! 不但擔任我的「計畫協同主持人」,還派了優秀的工作同仁佩詩,協助處理計畫文案,還一步一步帶領我們如何開會 ? 如何完成計畫 ?

     

    關於活動場地的問題,校長又請淑鈴主秘商借「凱達格蘭文化館」成為「向日葵陪伴生活坊」的活動地點,我們也因此順理成章成為北投社大的「社團」。感謝社大行政夥伴的力量,陪伴一群傻呼呼的婦女朋友進步和成長!

     

    #從「向日葵」開出來的花#

        在「凱達格蘭文化館」長輩和志工們度過最精采豐富的幾年,也是老爸老媽跟我相處最親密、二老過的最幸福快樂的一段日子 !老爸一輩子辛苦,白手起家…晚年又大腸癌纏身;他來「向日葵」總是把自己打扮的帥帥的,牽著老媽高高興興的來「上學」!

    媽媽只念到小學畢業,但一大半時間都背著會哭鬧小舅在教室外面遊蕩,她非常珍惜能跟她的"帥老公"一起到寶貝女兒辦的社團"上學";每周二上午我會站在「凱達格蘭文化館」門口,看自己的父母遠遠的從「新北投捷運站」緩緩的、笑咧咧的向我走過來,心中充滿溫暖和感恩!

       

    印象深刻的,還有80歲開始「來向日葵上學」的王伯伯。輕度失智,有一位坐在輪椅上、在社會局工作的女兒。她從網路上發現了「向日葵陪伴生活坊」,於是請了鐘點居服員送爸爸到「北投運動中心」,交給我們陪伴,下課後他自己搭計程車回天母。

     

    王伯伯能唱歌又會跳舞,人又長得帥,大家都好喜歡他 ! 幽默的老人家總是說「我今天18歲」,要搭計程車回家時也會慷慨、紳士的邀請順路的同學說「我送你」;我們要遷移到「凱達格蘭文化館」的時候,他已經需要24小時有人陪伴了。女兒幫他安排了外籍看護,堅持爸爸還是要每周到「向日葵」跟我們一起上課 。

       

       「凱達格蘭文化館」整修無法使用,我們只好移動到「北投社大校本部105教室」,王伯伯父女依然不離不棄的跟隨!在人生最後的階段,王伯伯已經需要靠鼻胃管進食,坐在輪椅上身體非常僵硬;天氣佳、精神好的時候,他們依然搭著「殘障巴士」到校。

     

    老人家到最後已經無法言語或唱歌,但是我們依然能從他的眼神和手勢中,感受到他跟著音樂一起哼唱舞動著「榕樹下」、「高山青」…等他熟悉喜愛的老歌!

     

        王伯伯過世前的那個寒假,我們幾個志工還去他家探訪他們,他們堪稱「向日葵的模範父女」!我將王伯伯10幾年來在向日葵活動的精彩照片、影像整理出來給他女兒;影片中老爸爸稱讚女兒的堅強和勇敢,我們完全能感受到一位父親在人生最後階段對孩子的愛 ! 感恩到人生的最後階段,我們能互相陪伴…

     

     

    # 志工的專車接送 – 幸福2號小巴 # 

        「凱達格蘭文化館」要整修,無法再使用。於是我們幾經思考評估,還是回到「北投社大校本部」105教室上課。「社大校本部」離「新北投捷運站」和「公車站牌」還要走一段爬小坡的路才能到達。早幾年「中山路」人行道是石板路,不好走,對腿腳不方便的長輩來說其實有點吃力。我曾親眼看到長輩下雨天摔跤…老爸病情開始惡化,兩老一天到晚跑醫院,就放棄了「上學之路」。

     

    秀梅是「向日葵志工」,因為會開車,所以自告奮勇地當起溫馨接送的「向日葵專車司機」。每到周二她就會開車到社區,順路接送幾個年長和行動較不方便的志工和長輩到校;有一段時間每到「向日葵」下課時間,校園就會「塞車」。除了「秀梅愛心專車」送長輩回家之外,還有3-4輛的殘障車要進校園載輪椅族長輩回家;加上剛好是社大午休後開門,學員進校門的時間。每到這個時間,我常常要戰戰兢兢的「指揮交通」,協調大家進出,直到所有人都順利出校園才能安心回家 ! 秀梅後來在70多歲時因癌症過世,社大再也不需要為「向日葵」留「愛心停車位」了…

     

    「參與式預算」是一個契機 ! 當時「北投社大」校門口沒有站牌,而且公車經過附近站牌的時間,與我們上學時間完全搭不上線。謝校長鼓勵我可以透過這個「德政」,跟台北市政府提案 : 於是我聯合學校伙伴一起幫「北投社大」爭取到「小2公車」停靠在校門口;並配合社大上下學時間,讓需要的學員有「幸福公車」可以搭乘。

     

    這班公車因此也被高度使用,不似以前乏人問津 。 後來我便常常在下課時與長輩、志工們在公車站聊天,送他們上車;婆婆來上學的時候,我就跟大家一起搭這班「幸福小2公車」到光明路再轉車回家~還蠻懷念疫情前下課時,陪伴長輩們等公車時開講的愉快時光。

     

     

    # 為愛而唱 #

    「北投社大合唱團」原本只是一個單純的課程名稱。後來因為我們跟「參與式預算」提了一個「咱的社區四界唱!」的計畫;我們得到一台數位鋼琴,在北投社區四處”為愛而唱”!

       

    應該是民國100年「鍾喬老師」跟文化局提案「泡北投專案」,想跟北投在地的團隊合作,於是找到北投社大。謝校長相中「北投社大合唱團」,我們因此認識高伃真老師。伃真老師是「台灣一人一故事劇場協會」創辦人,她帶領合唱團透過聲音、肢體進入戲劇的世界,也透過分享和討論引導我們對北投社區的歷史和故事,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最後架構出一個"北投的音樂劇"。

     

    後來又帶領我們在這個專案中討論出:要製作一個巨型的「大樹神」,並且要扛著這個「北投守護神」遊走中山路,眾人集結在「溫博館」前的草坪有一個「環境劇」的演出。記得當時的「大地之母」是穿著銀白服裝,透過詩歌和戲劇帶領著合唱團,「磚紅的溫博館和藍天為背景」、「綠色草地為舞台」,大夥在其中唱著、跳著、祝禱著…原來音樂和戲劇的結合可以有那麼深刻的感動 !

     

    那一年全班同學感情好熱絡,也影響我經營班級的風格 ~ 我們班的課程名稱,後來就改成「北投社大合唱團- 為愛而唱」;也因為想更進一步學習Play Back(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理念和展演方式,就跑去加入「女巫劇團」直到如今 ~

     

    光是「唱」是不夠的,有愛的陪伴才是合唱。

     

     

    # 紀念永遠的大明星 #

        “中柱”是在製作「大樹神」那一學期加入「北投社大合唱團」的。他是退休的建築師,歌聲渾厚、非常有磁性,又幽默風趣,大家都很喜歡他 !

     

    伃真老師帶大家討論出來:要為北投製作一個能在社區遊行的「守護神」,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知道怎麼跨出第一步 ? 剛好中柱有建築師的專業背景,想出來用竹子和鐵絲把樹神的身體先架構起來;然後再用不同顏色的布料幫樹神穿衣服、綁頭髮、畫上眼睛…一群人上午練唱,中午吃便當,下午討論劇情和製作道具,當時全班向心力非常強 !

     

    有一次去同學家聚會,我問大家是否有「夢想」? 每個人都談起自己的美夢,中柱談到他的夢想是「想辦一場演唱會」…不久之後中柱宣布他得了癌症,要準備去動一個大手術 !

     

    大家都很難過,班代發起、全班附議:我們決定要幫中柱「圓夢」!以男主角為軸心,合唱團配搭,在北投「水都飯店」辦這場「圓夢音樂會」。我將這場音樂會命名為:「我是大明星」,從選曲、編曲、排練到會場布置…全班動員起來!當天,中柱像「大明星」一樣的演唱,合唱團又唱、又跳的陪伴,沒有太多傷感,只有滿滿的歡樂和深深的祝福 !

     

     

    # 巴島M星人的誕生 #

        在”泡北投”的專案中,伃真老師也在「新民國中」成立戲劇的社團。結案成果時合唱團跟「新民」的孩子們在「溫博館的大澡堂」演出北投的故事;後來合唱團又帶著「新民國中」孩子一起去「道生養護中心」陪伴老人們,孩子們天真地與長輩互動和擁抱,令所有的人都動容 ! 兩校當時的感情也好得不得了!也與「北投溫泉博物館」建立起不錯的關係。

     

    咱們謝校長總是有源源不斷的點子和創意!不久之後又開始「挖坑」:他居然找來我們久仰又未謀面的「北投達人楊燁老師」來帶走讀…這個坑能不跳嗎 ? 於是陶藝班徐老師、縫紉班秀足老師、詩人藝術家吳正富老師、當然還有我…一票人都興高采烈的跳坑 ! 我們深度走進北投的歷史和人文中;在徐老師充滿藝術氣息的陶藝工作室品茶、聽琴、聊天;最後每個人都有作品產出…「北投憲章」不知是不是那時候吳正富老師寫出來的作品 ?

     

    記得當時正好「北投纜車」又被不肖業者和莫名其妙的政府拿出來想「死灰復燃」! 關心環境的北投人非常緊張也非常恐懼 !! 怎麼可以在那麼美麗雅致的北投公園和北投社大校區附近,插上那些巨大可怖的「怪獸」?(註:據說有18根大型柱子將要從陽明山一直插到北投公園…想到就頭皮發麻!) 我們一票人參與公聽會、學校辦理公民週找來兩派人馬對話;我則寫了3首歌來回應這件事…最後成果發表會在「溫博館」榻榻米舉辦,也邀請「北投社大合唱團」和「新民國中戲劇社」參與,校長也順勢邀請了幾位有意願的音樂課程老師一起演出;這就是「北投社大講師音樂會」的由來…陪伴講師們遊山玩水、聽故事、關懷社區議題,順便就生出一個「音樂性的社團」,這個頭頭夠厲害吧 !

     

    「老大」趁勝追擊,繼續挖坑:開始公開召募有時間和有意願的音樂班級講師一起去「淳覺植饌」喝咖啡…聊著聊著熱情出來了!聊著聊著「議題」出來了!聊著聊著「講師音樂會團隊」出來了…11年了,這個曾經跨越5個年級的「巴島M星人團隊」還在為我們的理想努力,只是變年輕了 ~ 那個四年級的領頭羊沒來陪伴我們 !

     

     

    #從「雲林故事館 - 北投故事屋 」#

         謝校長在位時「北投社大」講師有一項特別的「福利」: 每兩年會有一個搭遊覽車跨縣市的「講師研習小旅行」。每一次回來大家都收穫滿滿,充滿正能量 ! 老師之間和工作同仁們都更加熟悉,彼此的情感都更融洽。

     

    有一年我們去雲林社大研習,參觀了「雲林故事館」…後來在分組討論的時候,有老師開始「自己挖坑」:有「雲林故事館」,為啥沒有「北投故事館」呢 ? 回到「北投社大」聚會中,已經很容易就被點燃的「智囊團」夥伴們,又開始興沖沖的築起夢來-尋找我們的「北投故事館」;我們還真的非常認真在思考這件事,也在社區各地探尋可能的地點…但是一直不得其門而入。

     

    我們的「老大」後來帶我們去宜蘭的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小農之家」,聽他們的成長故事、吃的每一道菜的特色或典故、如何生存和經營…大家都深受感動!校長後來裁決:把「北投社大就當成是一個故事屋」,同行夥伴中剛好有合唱團的班代慧娟,慧娟當時經營國內廠商的海外參展的旅行社,見多識廣非常能幹,也是「智囊團」成員,後來大家公推她擔任「北投故事屋召集人」。

     

    「北投故事屋」在慧娟「衝鋒陷陣」的帶領之下做了好多事 : 我們從陪伴社區的鄉親運動 、跳舞,認識自己故鄉的歷史和特色做起;最後在「中心里的中秋晚會」演出「北投歷史劇」的壯舉-找了里長下來演「平田原吾」、社區婦女下來跳原住民舞蹈、梨月老師演女巫…這帶動了北投社大與社區居民的互動。我們還在這個劇裡發掘了幾個很”有戲”的阿伯,每次上演我們都笑得人仰馬翻!

     

    更厲害的是在「北投車站」前廣場,完整演出2個小時的「北投歷史大戲」:除了動員「中心里」的原班人馬之外,更加入了合唱團的歌中劇、立農國小扯鈴隊演「溫博的發現角色-北投國小師生」,並現場配搭「心愛的老車站」表演扯鈴;邀請手風琴黃婕老師配搭我的獨唱,述說「北投拿卡西」的故事;又找來英導社的姊妹穿上和服述說北投「溫博館」的美麗風華…現場超過百人演出,嚇壞北投車站工作同仁!

     

    後來慧娟又帶著士氣高昂的故事屋夥伴與溫博聯手合辦「夜探溫博」以及探索北投重要景點的「大地遊戲」…秀琴擅長動腦和設計於是她們聯手開始設計「北投歷史故事桌遊」。這時謝校長剛好有教育部的「雙語專案經費」,於是又有厲害的人「跳坑」了!

     

    # 加油作自己 且行且珍惜 #

        走過二十年,「社區大學」對我來說仍然是一個「進行式」。剛開始幾年是「瞎子摸象」,懵懵懂懂、橫衝直撞,且行且跟隨…感恩謝校長十五年來,在校內校外舉辦的各項教學研討和活動,引導老師們有更寬廣的視野和胸襟去面對教學這件事 !

     

    社大的講師要面對各方面都差異性很大的學員,對我來說,將軍、老闆、退休老師、家庭主婦、身心障礙朋友…,老師都得一視同仁 。在這個「小社會」裡,我總盡量讓強者能有所發揮,鼓勵能力較弱同學盡量跟上;引導大家學習之於能互相幫補、彼此相愛。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老師得不斷的感受學員的狀況和需求,盡量讓大家在同一個時間地點的學習,能夠愉快又有收穫,用「相互傾聽、互相支持的合唱精神」一起創造美麗的和聲 !

     

    經營「向日葵陪伴生活坊」讓我覺得社大是「家庭延伸」,每個社員像是自己的家人;跟著合唱團練唱和吃喝玩樂時,覺得「社大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最近因為選了「卸任的校長」的課,開始被「挖坑」整理自己在社大20年的點滴…一如以往,我還是選擇了「跳坑」,因為知道這位「掌舵者」是一位「鼓勵人做自己」的老師 。

    在與眾人互相學習的過程中,我感受到陪伴的力量 ! 且行且珍惜 ! 文/溫淑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