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到分人:不再為真實的自我煩惱《分人:我,究竟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內容摘錄自《分人:我,究竟是什麼?》

你是否曾感覺,跟朋友聊天時,自己格外健談?在面對主管時,變得異常拘謹?這並不代表你偽裝,而是你的『分人』在作用!


何謂「分人」

先請你回想,面對朋友和面對老師或上司的狀態是一樣的嗎?是不是前者比較輕鬆、愛笑,後者比較拘謹、嚴肅。那請問哪一種是真正的你?事實上,那都是真正的你。

面對不同的人,我們會自然展現不同的自己。但如果我們只能有一個「真我」,那其他面貌就成了面具。但這不符合我們的經驗。你在面對沈默的朋友時,是不是會多講點話;而面對健談的朋友時,你的話又比較少,但人不會既健談又沈默,所以一定有一個你是假的?

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你沒有刻意成為哪種人,只是自然的形成不同面貌,沒有哪一種「你」是虛假的。正確的概念是,你在面對不同對象時,形成了不同分人。

因對象而異,我們會自然地變成各種樣貌的自己。所以人絕非獨一無二、不可分割的「個人」,而是多個可分割的「分人」。

「分人」想強調是,不是「真實的你」戴上不同面具,而是「每個面貌都是真正的你」。如此一來,我們就不需要煩憂「真正的我是什麼」,只需要去覺察自己的不同分人,在與人的互動中,勾勒出自己的輪廓。

如果理解了這樣的概念,接下來我想進一步說明產生「分人」的三種階段。

補充:分人(dividual)是從個人(individual)衍生的詞彙。individual有著「不可分」之意,代表個人即是最小個體,不能再分了。而「分人」則與之相對,認為個人是可以繼續細分的。

產生「分人」三階段

分人是與人相處產生的,所以有不同的深度,我們將其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性分人。我們跟陌生人一開始都是這個階段,會進行如「今天天氣不錯」這類沒內容的對話。又如面對便利商店店員時,只要能買到東西就好,不需要有針對彼此的對話,此時雙方就處於社會性分人。換言之,此時我們都只是人,沒有什麼特性。

第二階段:團體性分人。當對方不再是隨便一個人,而是團體裡的對象時,就會進到這個階段,例如學校社團、公司職員等等。我們在身為學生時,會有預設學生這個身分的分人。簡言之,是具有身份的分人

第三階段:個體性分人。這是一個更具體,也更有深度的分人,每個人的差異很大。可以設想你在面對不同人時的不同面貌,那就是你的個體性分人。

但要注意,雙方進行分人的步調很重要。我們身邊會有擅長「裝熟」的人,他們可能從第一階段到第三階段只要五分鐘,馬上就開始問東問西,但我還在第一階段啊!這時候我們會覺得很煩躁。反過來也是,對雙方都不是好的體驗。

了解了分人的運作,你可能會想:為什麼要特別理解這個概念?它究竟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為什麼要理解「分人」

「分人」概念可以解決用「個人」思考的三個問題:

  1. 不必再為人格面具煩惱!
  2. 解放自己的多樣性。當我們不必被「真實的自我」綁架,就能接納及發覺更多的自己。
  3. 在痛苦時原諒自己。

前兩點不再贅述,但我想著重討論第三點。

當我們遇到不幸的事情時,例如在課業或職涯上遇到打擊時,可能會產生自我厭惡,甚至想傷害自己。但透過分人理論,其實我們想消滅的只是「不幸的分人」而已,那種不幸的面貌也不能完全代表自己。所以不必為了一個不幸的分人消滅自己,只要降低那個分人的佔比就好。具體的做法在下個段落會談到。

所以,「我」是什麼?

「分人」這個概念不免讓人陷入茫然,如果每個面貌都是我,那自我的立足點在哪裡?

我們常說的「個性」,其實就是由所有分人建立起的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每個分人的佔比又不同。比如,小時候受父母影響最大到;國高中時,與同儕的角色又壓過其他;又或是交往之後,伴侶的分人成為大宗。不同時期都會有主要的分人。

總而言之,「我」就是這樣複雜的網路,是動態且靈活的,而不是如雕像般冰冷且頑固。

在分人的網路裡,沒有中心這種東西。因為分人並非自己任意生出來的人格,而是在環境或人際關係中形成的。

有注意到嗎?分人的建立都跟「與他人互動有關係」,一段互動的重要度或頻率會影響那個分人的佔比。因此若出現了討厭的分人,我們可以多培養自己的其他面向(最好是你喜歡的!),這樣討厭的部分自然會減少,最後消失。

探尋自我之旅

有些人在感到迷惘時,有時會來一段長途旅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探索自我。這樣的行為也可以用分人理論說明。

去到新地方意味著展開新關係,必然會產生新分人。而新分人出現會減少原有分人的佔比,讓人產生「煥然一新」的感覺。(尤其是討厭舊有分人的時候!)

「分人」與人際關係

既然分人是在與人互動時產生,那產生負面分人起碼有一半是別人害的!這像是在逃避責任,但同樣的,能有正面分人也有一半要感謝他人。所以我們要待在能產生正面分人的環境,產生更多自己喜愛的樣貌。

但與此同時,也要意識到他人也是分人集合體,如果對方產生負面分人,你也要負一半責任;相對的,對方產生正面分人時,也有一半是你的功勞!想辦法讓對方認為「跟你待在一起時,我覺得很喜歡自己」吧,如此一來,你也能救贖他人!


尾聲

這篇文章對「分人」對做簡單說明,但在原書《分人:我,究竟是什麼》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段落。作者有用小說探索分人概念,還有對於「愛與死」的深刻探討,如果有興趣務必翻閱原書!希望你在這篇文章有所收穫: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immy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寫寫有趣的書或想法~
Timm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3
這篇文章探討意識的問題,摘錄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一書,從疾病、生物、人工智慧、腦科學等多個角度入手,分析意識的特性和挑戰。文章涵蓋了意識的分裂現象、動物意識的可能性,及人工智慧是否具意識等議題,並討論現今科學極限,提出全新的世界觀。
2024/11/13
這篇文章探討意識的問題,摘錄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一書,從疾病、生物、人工智慧、腦科學等多個角度入手,分析意識的特性和挑戰。文章涵蓋了意識的分裂現象、動物意識的可能性,及人工智慧是否具意識等議題,並討論現今科學極限,提出全新的世界觀。
2024/11/06
作者Moshe Bar在本書《Mindwandering》中,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詳細分析,介紹了「思緒漫遊」的不同面向,以及我們如何面對這個現象。
2024/11/06
作者Moshe Bar在本書《Mindwandering》中,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詳細分析,介紹了「思緒漫遊」的不同面向,以及我們如何面對這個現象。
2024/11/02
《無期迷途》二週年活動<幽零風暴>,心得分享。 這場錯亂癲狂的風暴,對真正的命運不產生影響。
Thumbnail
2024/11/02
《無期迷途》二週年活動<幽零風暴>,心得分享。 這場錯亂癲狂的風暴,對真正的命運不產生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很多時候讓我們累的,不是人際關係本身,而是我們自己在裡面「想太多」。CALMS 自我分化法,讓你學會劃清界線、接受不同、放下控制、活在當下、大方表達,不再因為別人的反應而懷疑自己,不再討好、不再內耗,真正找到舒服的關係模式。當你能穩住自己,外在的世界自然也會變得輕鬆許多。
Thumbnail
很多時候讓我們累的,不是人際關係本身,而是我們自己在裡面「想太多」。CALMS 自我分化法,讓你學會劃清界線、接受不同、放下控制、活在當下、大方表達,不再因為別人的反應而懷疑自己,不再討好、不再內耗,真正找到舒服的關係模式。當你能穩住自己,外在的世界自然也會變得輕鬆許多。
Thumbnail
自我中心不是自私,而是無意識地將別人的行為和情緒與自己掛勾。別人的反應多半與你無關,他們只是有自己的狀態。心理成熟的關鍵在於「個體化」—不把別人的情緒當作自己的責任,也不過度解讀對方的行為,讓自己陷入內耗。當你能區分「這是我的感受」與「這是對方的選擇」,就能在人際關係中既保持親密,又不迷失自己。
Thumbnail
自我中心不是自私,而是無意識地將別人的行為和情緒與自己掛勾。別人的反應多半與你無關,他們只是有自己的狀態。心理成熟的關鍵在於「個體化」—不把別人的情緒當作自己的責任,也不過度解讀對方的行為,讓自己陷入內耗。當你能區分「這是我的感受」與「這是對方的選擇」,就能在人際關係中既保持親密,又不迷失自己。
Thumbnail
“自我”一直是個複雜的個體,在多重與衝突的社會體制內,我們學會在不同角色裡快速切換,故而在不同稱謂的心中,有著不同的身份與形象的總合。 在這當今充滿愛恨嗔癡的紅塵俗世裡,小心翼翼的扮演不同角色,可能是隨性恣意或是充滿意義,又或者短暫的沉淪墮落,拿下好人的面具,當個魑魅魍魎或是衣冠禽獸。 尤其是功
Thumbnail
“自我”一直是個複雜的個體,在多重與衝突的社會體制內,我們學會在不同角色裡快速切換,故而在不同稱謂的心中,有著不同的身份與形象的總合。 在這當今充滿愛恨嗔癡的紅塵俗世裡,小心翼翼的扮演不同角色,可能是隨性恣意或是充滿意義,又或者短暫的沉淪墮落,拿下好人的面具,當個魑魅魍魎或是衣冠禽獸。 尤其是功
Thumbnail
首先,丟掉過多的「自我意識」
Thumbnail
首先,丟掉過多的「自我意識」
Thumbnail
學習用他人的角度與想法,理解對方的行為。是自己在行為中的改變。 是否會因而失去原本的自我?還是就此成為另一個自己? 答案總在是在追尋的過程之中,不斷也隨著改變。 人生的答案,不是升學考試的考古題,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 也不會有化學或數學算式,可以代入公式即可得到解答。 我,是很多個我組
Thumbnail
學習用他人的角度與想法,理解對方的行為。是自己在行為中的改變。 是否會因而失去原本的自我?還是就此成為另一個自己? 答案總在是在追尋的過程之中,不斷也隨著改變。 人生的答案,不是升學考試的考古題,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 也不會有化學或數學算式,可以代入公式即可得到解答。 我,是很多個我組
Thumbnail
「分人」這個詞,出自日本作家平野啓一郎同名作品「分人」。 平野啓一郎提出「分人」(dividual)一詞,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我們在面對父母、戀人、友人、同事、陌生人......時,都帶著不同面貌。這些因人而異所展現的面貌,既不是虛假的人設,也不是面具,每一個都是自己,也就是表示「分人
Thumbnail
「分人」這個詞,出自日本作家平野啓一郎同名作品「分人」。 平野啓一郎提出「分人」(dividual)一詞,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我們在面對父母、戀人、友人、同事、陌生人......時,都帶著不同面貌。這些因人而異所展現的面貌,既不是虛假的人設,也不是面具,每一個都是自己,也就是表示「分人
Thumbnail
書籍資訊 作者:平野啓一郎 譯者:陳系美 類別:心理勵志>生活哲學 出版: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月初版 真正的自己,不只一個。何謂分人?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 目錄綱要 第一章:「真正的自己」在哪裡? 第二章:何謂分人? 第三章:重新審視自己與別人
Thumbnail
書籍資訊 作者:平野啓一郎 譯者:陳系美 類別:心理勵志>生活哲學 出版: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月初版 真正的自己,不只一個。何謂分人?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 目錄綱要 第一章:「真正的自己」在哪裡? 第二章:何謂分人? 第三章:重新審視自己與別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