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札記│我,究竟是什麼?《分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書籍資訊

  • 作者:平野啓一郎
  • 譯者:陳系美
  • 類別:心理勵志>生活哲學
  • 出版:新經典文化
  • 出版日期:2023年1月初版
真正的自己,不只一個。何謂分人?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


目錄綱要

  • 第一章:「真正的自己」在哪裡?
  • 第二章:何謂分人?
  • 第三章:重新審視自己與別人
  • 第四章:愛·死
  • 第五章:克服分裂

摘錄筆記

  • 唯一的「真正的自己」並不存在。反過來說,在不同人際關係中展現的多種面貌,都是真正的自己。-p12
  • 我們會因為他人對我們的本質的設定,感到被矮化而不安。-p41
  • 所有的分人都是「真正的自己」。-p44
  • 自殘行為,並非想殺死自己這個人,只是想殺死「自我意象」。-p69
  • 機器人與人類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機器人(目前)無法分人化。-p95
  • 分人,如果遭對方強迫生成,可能會變成扭曲的型態。或者出現拒絕分人化的反應。-p97
  • 所謂個性,就是分人的構成比例。-p104
  • 「探索自我之旅」目的在於,透過新環境、新旅行來創造新的分人。-p133
  • 分人的觀點來看,「愛」指的是「我喜歡和那個人在一起時的自己的分人」的狀態。-p159

讀後感想

今年初在這本書上市後,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購入。為什麼呢?

因為光是看到書名「分人」就有別於以往各種心靈雞湯裡提及的「真正的自己」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思維和用語。但最可惡的是,年初買來翻了前面幾章後,就拖到現在才看完,也多虧了颱風假讓我能把手邊拖延的事情再次打理一番(笑

作者再三強調「真正的自己並不存在,而各種面向的分人造就了自己的個性」這個概念,瞬間讓以前執著於「尋找自己」或「探究自我」的觀念有所頓悟。畢竟多年以來,終究還是不知道「真正的自己」且因此困惑著,但有了這思緒後,在人際和自我當中,算是有了一個合理的思維模式。

想起自己正是個典型的外冷內熱個性,小時候面對不熟的親戚總是特別含蓄害羞,但面對熟識的家人朋友則是可以很自在外放與逗趣。那時自己總會認為「外表的那個我不是真正的我啦!私下的我才是」

回想起小時候的想法,除了與現在所說的「分人」思考邏輯不同還有當時會以「真正/虛假的自己」作區分背後的目的,也隱藏了「人總是想接受社會多數認為好的的一面,自然傾向否定社會多數認為不好的那面」,例如傳統社會多認為正向、樂觀、活潑開朗是正面評價,而害羞、內向、寡言等則為負平居多,每當人際關係中出現後者情形,則潛意識想迴避這個社會標籤。

然而以「分人」角度看待一切生活,才發現小時候活潑的我、害羞的我,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沒有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包含到出社會後,盡可能想在群體中展現外放個性卻不如預期的時候,總會覺得莫名感到無助、無奈,但現在想起來,或許自己對於特定場合的人事物,加上從小各式經歷、家庭背景等因素,造就了自己的應對方式,而那也是「我」的一部分。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分人化過程」的論述,作者以單戀、單方傾訴者為例,講述「分人化過程失敗」的典型故事,而最引起我共鳴的莫過於「單方傾訴者」

對我來說,人際交流是建立於互相與平衡,這樣關係自然才會舒適與長久。但近幾年自己周遭的狀態,最常見的正是無論如何都以自己話題為重心的人且這種人通常一開始也會以詢問對方意見作開場白,但最後卻總是自己淘淘不絕,對他人的想法和觀念似乎不給空間表達,亦或者根本毫無興趣。更可怕的是,這種人大多讓人相處不適而不自知,甚至在特定圈子裡也還算是個人緣不錯的狀態(?

至於為何自我中心的人仍然有可能人緣不錯,就不是本篇討論範圍。反倒是他們帶來周遭人產生的「分人」多為被強迫成為聽眾的分人,我們所認為的不適,正是因為如此。

最後,我認為善用「分人」的概念看世界,思路相比「個人」較為廣闊,對於同種人產生不同個性,人的善惡交替等現象,將會看得更加清晰且雲淡風輕。

筆者評價

推薦程度:★★★★✰

閱讀難易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nique
2會員
6內容數
you can't be perfect but you can be unique
Unique的其他內容
2023/07/02
書籍資訊 作者:八木仁平 譯者:許郁文 類別:商業理財>成功法>生涯規劃 出版: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1月初版 遵循三大步驟,找出未來30年都適用的工作方法:熱情X才華X價值觀=真心想做的事(天職) 目錄綱要 Chapter1:五大誤解,讓你找不到「真心想做的事」 Chapter2:為什麼會
Thumbnail
2023/07/02
書籍資訊 作者:八木仁平 譯者:許郁文 類別:商業理財>成功法>生涯規劃 出版: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1月初版 遵循三大步驟,找出未來30年都適用的工作方法:熱情X才華X價值觀=真心想做的事(天職) 目錄綱要 Chapter1:五大誤解,讓你找不到「真心想做的事」 Chapter2:為什麼會
Thumbnail
2023/05/24
過去一直存有目標並為其努力,現在彷彿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些熟悉,也有些陌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儘管只是接近三十而立,卻開始對人生產生了懷疑。 想起以前經歷過得不同的陰影,原以為那已結成疤,殊不知結痂後若未妥善處理,那疤痕還是會裂開。 儘管裂開後並不像過往如此痛徹心扉,更不會有太大的情緒,可卻讓
Thumbnail
2023/05/24
過去一直存有目標並為其努力,現在彷彿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些熟悉,也有些陌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儘管只是接近三十而立,卻開始對人生產生了懷疑。 想起以前經歷過得不同的陰影,原以為那已結成疤,殊不知結痂後若未妥善處理,那疤痕還是會裂開。 儘管裂開後並不像過往如此痛徹心扉,更不會有太大的情緒,可卻讓
Thumbnail
2023/05/21
書籍資訊 作者:李東龜、孫何林、金書瑛 譯者:簡郁璇 類別:心理勵志>個人成長>心靈成長 出版: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5日二刷 追求完美不是負面標籤,勇敢享受專屬你的天賦! 目錄綱要 第一章:給夢想完美卻早已精疲力竭的你-檢視你的完美主義 第二章:完美主義怎麼養成的?-使我們成為完美主
Thumbnail
2023/05/21
書籍資訊 作者:李東龜、孫何林、金書瑛 譯者:簡郁璇 類別:心理勵志>個人成長>心靈成長 出版: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5日二刷 追求完美不是負面標籤,勇敢享受專屬你的天賦! 目錄綱要 第一章:給夢想完美卻早已精疲力竭的你-檢視你的完美主義 第二章:完美主義怎麼養成的?-使我們成為完美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又一個有趣的觀點,摘錄、紀錄、分享之~ 每個人, 和另一個人之間, 或是另一物之間, 都有專屬的互動關係, 這種關係, 不一定能再適用於第三人(第三物)身上。 如果在呈現這些互動關係的時候, 這都是真實的自己, 那一個人到底可以活出幾種自己? 一個人到底可以活出多少種
Thumbnail
又一個有趣的觀點,摘錄、紀錄、分享之~ 每個人, 和另一個人之間, 或是另一物之間, 都有專屬的互動關係, 這種關係, 不一定能再適用於第三人(第三物)身上。 如果在呈現這些互動關係的時候, 這都是真實的自己, 那一個人到底可以活出幾種自己? 一個人到底可以活出多少種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的第三部作品,看過《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當時就被作者美好的文字深深療癒,這次的新作品更是毫無遮掩,全然坦承。 這本書寫的是作者最真實的故事,你或許會以為平淡無奇,但作者毫無保留地剖開自己,只為了呈現「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 仔細想想,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活得像機器人一樣,每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的第三部作品,看過《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當時就被作者美好的文字深深療癒,這次的新作品更是毫無遮掩,全然坦承。 這本書寫的是作者最真實的故事,你或許會以為平淡無奇,但作者毫無保留地剖開自己,只為了呈現「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 仔細想想,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活得像機器人一樣,每
Thumbnail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生活是我們最好的上師,承認,接納,觀、空。 1.尋找自己 我是誰? 不是指名字、工作內容,也不是過去不幸的經歷、非凡的成就。 我們是身心靈的結合?但身體會隨時間改變。 而我們看得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情緒嗎? 請閉上眼,什麼都不要想,感受自己的
Thumbnail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生活是我們最好的上師,承認,接納,觀、空。 1.尋找自己 我是誰? 不是指名字、工作內容,也不是過去不幸的經歷、非凡的成就。 我們是身心靈的結合?但身體會隨時間改變。 而我們看得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情緒嗎? 請閉上眼,什麼都不要想,感受自己的
Thumbnail
“自我”一直是個複雜的個體,在多重與衝突的社會體制內,我們學會在不同角色裡快速切換,故而在不同稱謂的心中,有著不同的身份與形象的總合。 在這當今充滿愛恨嗔癡的紅塵俗世裡,小心翼翼的扮演不同角色,可能是隨性恣意或是充滿意義,又或者短暫的沉淪墮落,拿下好人的面具,當個魑魅魍魎或是衣冠禽獸。 尤其是功
Thumbnail
“自我”一直是個複雜的個體,在多重與衝突的社會體制內,我們學會在不同角色裡快速切換,故而在不同稱謂的心中,有著不同的身份與形象的總合。 在這當今充滿愛恨嗔癡的紅塵俗世裡,小心翼翼的扮演不同角色,可能是隨性恣意或是充滿意義,又或者短暫的沉淪墮落,拿下好人的面具,當個魑魅魍魎或是衣冠禽獸。 尤其是功
Thumbnail
「分人」這個詞,出自日本作家平野啓一郎同名作品「分人」。 平野啓一郎提出「分人」(dividual)一詞,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我們在面對父母、戀人、友人、同事、陌生人......時,都帶著不同面貌。這些因人而異所展現的面貌,既不是虛假的人設,也不是面具,每一個都是自己,也就是表示「分人
Thumbnail
「分人」這個詞,出自日本作家平野啓一郎同名作品「分人」。 平野啓一郎提出「分人」(dividual)一詞,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我們在面對父母、戀人、友人、同事、陌生人......時,都帶著不同面貌。這些因人而異所展現的面貌,既不是虛假的人設,也不是面具,每一個都是自己,也就是表示「分人
Thumbnail
書籍資訊 作者:平野啓一郎 譯者:陳系美 類別:心理勵志>生活哲學 出版: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月初版 真正的自己,不只一個。何謂分人?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 目錄綱要 第一章:「真正的自己」在哪裡? 第二章:何謂分人? 第三章:重新審視自己與別人
Thumbnail
書籍資訊 作者:平野啓一郎 譯者:陳系美 類別:心理勵志>生活哲學 出版: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月初版 真正的自己,不只一個。何謂分人?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人」更小的單位。 目錄綱要 第一章:「真正的自己」在哪裡? 第二章:何謂分人? 第三章:重新審視自己與別人
Thumbnail
日本芥川獎作家平野啓一郎從過去就苦惱著「自己是什麼人?」,隨著年紀增長和社會化後出版了書籍《分人》,敘述「人不是單一個體而是可分割的。」將這藥的概念詳細解釋並舉例關於分人的想法。在面對家人、同事、朋友或網路上,我們都會呈現不同的面貌,而那些並沒有什麼是假的或真的,他們都是你,是構成你的分人。
Thumbnail
日本芥川獎作家平野啓一郎從過去就苦惱著「自己是什麼人?」,隨著年紀增長和社會化後出版了書籍《分人》,敘述「人不是單一個體而是可分割的。」將這藥的概念詳細解釋並舉例關於分人的想法。在面對家人、同事、朋友或網路上,我們都會呈現不同的面貌,而那些並沒有什麼是假的或真的,他們都是你,是構成你的分人。
Thumbnail
探索自我之旅:學習如何透過「分人」,創造出多樣化的快樂人生! 發展更多更值得被愛的分人。這樣,我們就能活出多樣的人生,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探索自我之旅:學習如何透過「分人」,創造出多樣化的快樂人生! 發展更多更值得被愛的分人。這樣,我們就能活出多樣的人生,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芥川獎&日本暢銷作家平野啓一郎 在與文學創作的搏鬥過程中,以其獨創的哲思鼓舞人心 獻給苦惱於戀愛、職場、家庭等人際關係的你 一直以來,我們談到戀愛觀,通常指的是一對一的個人,互相戀慕進而相愛。但以分人的觀點來看,會出現以下的想法。 「愛」指的是「我喜歡和那個人在一起時的自己的分人」的狀態。換言之就是
Thumbnail
芥川獎&日本暢銷作家平野啓一郎 在與文學創作的搏鬥過程中,以其獨創的哲思鼓舞人心 獻給苦惱於戀愛、職場、家庭等人際關係的你 一直以來,我們談到戀愛觀,通常指的是一對一的個人,互相戀慕進而相愛。但以分人的觀點來看,會出現以下的想法。 「愛」指的是「我喜歡和那個人在一起時的自己的分人」的狀態。換言之就是
Thumbnail
當我們投入一段關係,對方就不可避免地成為「自我」的一部分,當我們離開一段關係之後,部分「自我」就離我們而去。 這是社會心理學家布萊恩.拉沃里說的:「人際關係是自我的結構,沒有這些關係就沒有自我的概念。」 到底什麼是自我呢?什麼是每一個人的「個性」呢 你害怕沒有「做自己」嗎?
Thumbnail
當我們投入一段關係,對方就不可避免地成為「自我」的一部分,當我們離開一段關係之後,部分「自我」就離我們而去。 這是社會心理學家布萊恩.拉沃里說的:「人際關係是自我的結構,沒有這些關係就沒有自我的概念。」 到底什麼是自我呢?什麼是每一個人的「個性」呢 你害怕沒有「做自己」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