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得一聚,必須「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語涵/成大SCM團契
前言

今年2月,我在一週的營隊、選舉的衝擊、及出營後的省思後,自願去當神研班籌委的動機是:「想走出習慣的台南大專,與不同風格的群體對話看看」。此後在一次的事工討論中,我和成大團契的學長聊天,他表示他不會有很強烈的想踏出原本圈子的想法,因為台南大專本身內部的差異就很大,跨出自己的團契,就是一種很大的跨圈了。這樣的對話呈現兩種視角,就像空拍機飛過人群上空,鏡頭放大拉遠、拉進一樣。其實,這兩個人講的是同一個概念:「我們能不能跟和我們有不同特色的人好好團契?」

 

正文

說起不喜歡人多場合的內向慢熱仔,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認領了聯合聚會主理?

這是另一個成大團契議會的有趣故事了。但,也是出於和李約(南大SCM團契會長)的情誼,相信我們應該是能聊出些什麼,於是大膽收下了這項主理。

 

聯合的初始,總是從不知道要幹嘛開始。 

李約、碧容(南大SCM團契輔導)問我們,想要了解南大什麼、想要什麼形式。而我回去問成大團契,他們也丟了差不多的問題回來。沈默了許久,才陸陸續續有契友擠出一些想法,像是校園生活、聚會表的比對、查經的氛圍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我們團契與團契之間是欠缺了解的,回去問團契「想了解對方什麼」,好像太難回答了。其實就像在相親一樣,而我跟李約就像個媒婆,很努力的在觀察著各自的團契,運用各種聚會的時間,找出自己團契能聊的東西,然後我們倆再用了兩個多小時,聊出了這幾個主題。

 

同樣屬於台南大專,但當聚光燈照在不同團契身上時,便能發現各團契自成了獨特默契與氛圍。成大與南大的形狀、專業領域有高度的異質性,但我們也發現了雙方的共同特質—能接受深度提問與聊天。也發現,在社會、教派、信仰經驗上,雙方契友其實都很有各自的想法,因此,我們便決定以讓大家好好聊天為活動目標。走出同質性相對高的我群,與不那麼熟悉的對方一同團契,或許能從彼此身上,遇見不同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或許是—

我們竟然都一起上過街頭、同樣對教會與信仰認真,同樣曾產生困惑與衝撞,同樣不解於為何一本聖經能施不同魔法?

又或許是,我們的聚會表不曾有過這樣的安排、把同一趟行程玩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因此,我們把離開與留下的故事情節寫寫出各自的精彩。

raw-image


李約清楚的講出每個南大契友的聊天特質、熟悉的議題,這對於這次活動的構成簡直是基底般的存在。尤其她分享了契友對信仰群體、社會與教會的看法,構成了兩包最重要的題目卡,光看這兩包,我就覺得這場聚會很難不好玩了。因為,這何嘗不是成大夥伴也在思考的事?只是在同樣的議題、結構性類似的狀況,兩團契的每個夥伴,都有不同的思考路線與行動。共同話題這不就有了嗎?還能聽聽看彼此不同的想法。

 

在分組時,我們根據對契友「頻率」的理解,及他們興趣主題,分了四組。果然,初步調查,四組在聚會當天的聊天狀況都蠻熱烈,甚至在最後,大家自主的留下來繼續聊。而我自己所在的組別,確實也達到了「一個問題有百百款經驗與解方」的效果,感觸於類似的經驗,驚奇於彼此的行動;有人周遊列國,有人深耕本地,屬於青年時期的困惑,藉此得以重新梳理,也有新的想法注入。

 

這樣活絡的氣氛,其實也反映出了破冰的效果。破冰是辦活動最困難的部分,這讓李約燒惱了很久。「姓名比動作」是南大團契的優秀秘方,兼具肢體與創意。原本還微微擔心成大團契會對這樣的破冰感到尷尬,但大家也很好的發揮了我們最引以為傲的能力—離譜的諧音梗。讓這場破冰笑聲不斷,大家一起扭來扭去的樣子真的讓四周的空氣可愛了起來。

raw-image


對外的促成,其實是考驗對內的理解。為陌生的彼此撐出空間、牽起連結:

「原來我們這群青年面對著類似的問題」

「原來這件事在你們那邊激起那樣的討論」

「原來我們可以這樣破冰、活絡、延展」

從破冰,到小組、合堂、散場,這些設計都是融合兩團契的特色而來。這就是我享受於籌備、欣慰於收尾的原因。因著日常的團契互動,使兩位籌備者得以抓住靈感,接著拋磚引玉、展開空間,最後便是大家自由而真誠的碰撞、激盪與來往。

 

我很謝謝最好的夥伴李約,我們之間良好的默契,讓深聊和效率同時存在。與她的每一場深聊中,都使我有許多收穫與新的好奇。感謝成大、南大團契,願意抱著開放的心,帶著想認識對方的好奇心,讓這場聚會得以真正的成為聯合團契。 



有關長文的內容通常會出現在這裡,這裡記錄著台南大專的大小事,歡迎來認識我們,如果是活動相關的資訊可以到我們的IG粉專查看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台南大專,每年10月都會舉辦迎新活動,今年以「走讀」的方式進行。走讀,顧名思義即是「邊走邊讀」,藉由雙腳走到某個地方,親身體驗當地的人文歷史。而我們走讀的場域正是位在台南大專中心後方的「大學路22巷」,這是一條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巷子,連接著附近商圈的小徑。 走讀的起點從我們身處的「台南基督教大
經文閱讀:撒母耳記下11章 大衛入住耶路撒冷的第二個春天,他沒有隨士兵將領們同赴沙場征戰,諸王打仗的日子,大衛留在宮殿裡。有一天他看見一位女人在沐浴,甚是喜歡,就派使者調查這女人的身分,知道這女人是赫人烏利亞的妻子拔士芭,仍派使者召她同房。此時拔士芭的丈夫,烏利亞正隨大衛的部下約押攻打亞捫人。
在台南大專,每年10月都會舉辦迎新活動,今年以「走讀」的方式進行。走讀,顧名思義即是「邊走邊讀」,藉由雙腳走到某個地方,親身體驗當地的人文歷史。而我們走讀的場域正是位在台南大專中心後方的「大學路22巷」,這是一條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巷子,連接著附近商圈的小徑。 走讀的起點從我們身處的「台南基督教大
經文閱讀:撒母耳記下11章 大衛入住耶路撒冷的第二個春天,他沒有隨士兵將領們同赴沙場征戰,諸王打仗的日子,大衛留在宮殿裡。有一天他看見一位女人在沐浴,甚是喜歡,就派使者調查這女人的身分,知道這女人是赫人烏利亞的妻子拔士芭,仍派使者召她同房。此時拔士芭的丈夫,烏利亞正隨大衛的部下約押攻打亞捫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這個暑假,來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參加臺師大英語學術素養中心(NTNU CAL)舉辦的【⭐️NTNU CAL #學術英語寫作營】,讓我收穫滿滿,從中學到了許多實用的英文寫作以及英文簡報技巧,特別是在英文論文寫作時,如何提升文章的準確度和專業性,以及在簡報時如何達到最好的簡報效果!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明德發起了一群人共同修習的線上團體,長期一起練習支持、覺察、平靜、喜悅與幸福。此外,也有短期團體或工作坊的活動。一同來共同見證成長與變化吧!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讀大學時,系上有個規定,大一到大三甲乙班,共六組,要於每年「南風文學獎」時,依照現代詩、古詩、詞曲輪替主題,進行劇展演出。
Thumbnail
新北文化大使計畫的募資組在面對挑戰時,克服了許多困難並取得了成功。透過學員的努力,他們學會了失敗也是值得慶祝的。
畢業生同行營同行不孤單(原稿) 文 ◎Willa (台中市) 校園團契是一個服務學生的福音機構。從前還領有學生證的時候,因為社團指導教師是校園團契的同工,因此帶入了不少校園團契的事工消息,我也因此參加過至少四次以上校園團契舉辦的學生營會,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但從此對校園團契辦的營隊抱持著一種熟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這個暑假,來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參加臺師大英語學術素養中心(NTNU CAL)舉辦的【⭐️NTNU CAL #學術英語寫作營】,讓我收穫滿滿,從中學到了許多實用的英文寫作以及英文簡報技巧,特別是在英文論文寫作時,如何提升文章的準確度和專業性,以及在簡報時如何達到最好的簡報效果!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明德發起了一群人共同修習的線上團體,長期一起練習支持、覺察、平靜、喜悅與幸福。此外,也有短期團體或工作坊的活動。一同來共同見證成長與變化吧!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讀大學時,系上有個規定,大一到大三甲乙班,共六組,要於每年「南風文學獎」時,依照現代詩、古詩、詞曲輪替主題,進行劇展演出。
Thumbnail
新北文化大使計畫的募資組在面對挑戰時,克服了許多困難並取得了成功。透過學員的努力,他們學會了失敗也是值得慶祝的。
畢業生同行營同行不孤單(原稿) 文 ◎Willa (台中市) 校園團契是一個服務學生的福音機構。從前還領有學生證的時候,因為社團指導教師是校園團契的同工,因此帶入了不少校園團契的事工消息,我也因此參加過至少四次以上校園團契舉辦的學生營會,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但從此對校園團契辦的營隊抱持著一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