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好活著?」
曾在實用類、理論類的書本中尋找答案,
案例、論述、歸納、原則、方法…架構成主軸。
時間管理、情緒、人際關係、領導力…是諸多面向。
讀過書後,於我而言
騎象人知道有guideline,
但象只是模模糊糊的往前走。
《異鄉人》在我的內心創造了些波動,
於是,心中那趟沒有終點的探索有了輪廓。
☗ ---------------
故事以第一人稱出發。
母親過世,「我」心裡沒有任何感覺。
人的情緒與景物的色彩,
在蒸騰的熱氣中,瓦解、融化、瀰漫。
它們流過透明的「我」,像潑濺的墨汁,
在表面留下痕漬,卻觸碰不到內在的其他部位。
結束葬禮後,「我」回到熟悉的日常。
小公寓、餐館、辦公桌,這是「我」所佔有的小角落。
情婦、鄰居、餐館老闆,偎不熱的對「我」來說恰如其分。
電影、游泳、散步、對談,是業餘時間的填充物。
這些構築成「我」的世界,儘管反覆相同,
但「我」對它的感覺不是死的。
「我」對此保有全然的知覺。
集結在我眉毛上的汗珠終於滴下,變成溫熱鹹濕的水簾覆蓋在眼皮上。
一時之間我什麼都看不見,只有太陽依然在我的頭上敲鑼打鼓;
朦朧中,隱約可見閃亮的刀刃還在我面前晃盪,啃食我的睫毛,鑽進我疼痛的雙眼。
從這時起,全世界變了調。
自大海湧來厚重熾熱的灼風,整片天空從空中綻開,降下火雨。
這段是「我」開槍射死阿拉伯人之前。
汗水滴進眼睛的微小片刻,
那個瞬間寫得好美。
亮、熱、鹹、濕、痛、重
隆隆的風和光
水濂與火雨
感官層層堆疊,卻不厚重,
揭示所有知覺,讓一切變得具體。
☗ ---------------
當時我並不懂,原來日子能讓人同時覺得漫長又短暫。
漫長得度日年不說,還膨脹到彼此交疊,最終界線消失,既定的名字不復存在。
對我來說,只有「昨天」或「明天」這種詞彙還保有意義。
這段敘寫「我」在監獄中,對時間的感知。
讓我想起《庇里牛斯山的城堡》裡,
「光陰已然飛逝,時間卻幾乎仍完全停滯不前。」
客體時間可以被度量。
但我們對時間的知覺,
可以膨脹或收縮,甚至還有都卜勒效應。
「時間是一個度量,它測量的並不是被測量的對象,而是那個測量的活動本身。
心靈或意識的活動本身,正是時間所要乘載和測量的東西。」
☗ ---------------
這世界如此溫柔。
沒有對或錯的選擇,
只要問自己,我想體驗怎樣的人生?
並清楚知道選擇所需付出的相應代價。
每個生命都是對等的。
到死前,全權主宰自己的生活模式、
追求自己定義的快樂與幸福。
這世界也是冷漠的。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
我們或許都是異鄉人,
思索著各自的歸屬與本質。
▁
作者|阿爾貝·卡繆 Albert Camus
譯者|邱瑞鑾
類別|法國文學、哲學小說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