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採訪後記】與笨蛋共時|張耀仁 演員專訪

三十歲前,渴望大放異彩;三十歲後,更享受孤芳自賞。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的三十歲都是如此?至少我跟張耀仁的體驗是有共鳴的,剛爬進三字頭的我直到最近才真的理解Just Do It 背後的智慧,比起要做給多少人看,好好做事給自己知道就足夠了!

在這次的專訪裡我反思了「準備」的尺度,有點像張耀仁提到,準備得越多就越好嗎?每次在前置訪綱作業的時候,常常在掙扎到底準備到多少,在現場遇到突發狀況或不如預期時,準備得夠多確實能更游刃有餘,因此有了做好做滿才能擁有安全感的「壞習慣」。

但準備太多的問題就會出現不夠聚焦和深入的狀況(切入點太多太雜以至於每一題都問得太淺),所以不是準備得越久、越多就等於越好,還是要更有技術性地去選擇重要的內容做準備,訓練做選擇和直覺判斷的能力,限制自己在有限時間內選擇精準的項目來準備,而不是無限上綱、徒法煉鋼。

我也很喜歡這次受訪者分享的,體驗環境反饋在表演上。雖然記者跟演員很不同,察言觀色其實也是很重要的採訪技能,不能一直埋頭在訪綱裡,而是真的要把訪綱內化在談話中,這也是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再更進步的地方,不要過度依賴訪綱。

《鹽水大飯店》取材自1980年代臺灣農運先驅戴振耀(耀伯)的故事。一直以來,我對以威權時代作為影視題材的作品都有些刻板印象,例如很沈重要不就很恐怖。看完試片當下,卻覺得很「美」。

不確定用「美」這個字形容精不精確,那種美有點難言喻,可能是八〇年代的樸實之美,也有可能是時代悲劇下的淒美。而這個故事就是在描述養成臺灣文化的種子,如何衝出黑暗、破土而出,好不容易開出了花海,讓現在的我們可以享受到自由的香味。

「當一個笨蛋,是一件勇敢的事。」採訪前先去了映後分享會,在幕後花絮影像中聽到編劇說的這句話。在採訪中又聽到耀仁在談自己的表演生涯說:「我覺得我蠻笨的。」這兩句話就這麼共時地連在一起了。

前陣子才跟同學聊到剛畢業時總覺得「寫字是頗廉價的技能」,但不至於餓死,不知不覺就寫了那麼多年,才慢慢寫出自己的肯定跟價值,沒料到AI的出現又要來洗我們的臉,一時也不知道要轉換哪個跑道,只得繼續寫下去吧?

不過驀然回首,因為筆耕不懈,才遇見了很多特別的人,體驗到有趣的事,原來我也是個笨蛋呀?所以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與這些「笨蛋」共時的感覺實在太好了。如果文欽和耀伯遇到生命威脅,還能堅持自己的理想,那生在這個時代的我更應該勇敢!

專訪文摘

「準備得剛剛好就好,狀態去現場去感受。」這是與導演第一次見面時,特別交代張耀仁的事。改編自臺灣農民運動先驅戴振耀(耀伯)的人生,《鹽水大飯店》並不是傳記,而是取材耀伯生命經驗,講述威權時代下一群出身底層的年輕人,因為熱心參與公眾事務入獄,在自由和政治理想之間奮力掙扎的故事,張耀仁飾演本片的男主角李文欽:「文欽代表在那個年代裡所有的小人物,那群在基層很辛苦在做事的人。」張耀仁分享,以前會花很多時間揣摩角色的心境和狀態,甚至替角色撰寫自傳,但這次導演反而認為準備不要做太多,希望他能多意識到「環境」給自己的感覺來表演。

全文報導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