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國富論》CH.1-1~1-3
<論勞動生產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產品在不同階層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
論分工、論分工的原由、論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
2024.10.29
所見:
- 分工使勞動生產力產生最大的增進,使勞動時所表現出的熟練度、技巧及判斷力,得到更充分的運用。
- 以製造業分工為例。各部門中的多數工作都已專業化,以扣針製造業而言,一人負責抽鐵線、一人負責拉直等等。
- 凡事能採分工制的工藝,其勞動生產力會得到增進。
- 分工能有效提高產量,原因有三:其一為勞動者熟練程度增進,使得完成的工作量跟著增加。
- 其二為,勞動者在轉換工作的期間,時間會損失掉,因為狀態無法馬上調整。
- 其三為,利用簡單機械能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當人類集中注意力在單一事物上,較易找到達成目標的更簡單方法。
- 在政治開明的社會中,分工使下層人民普遍富裕。勞動者除了擁有自身需要的物品,也有大量產物可以賣出或是和他人交換。
- 以日用品為例,會發現生產普通勞動者所需的工具本身,就需要很多種類的勞動,比如剪刀,就需要礦工、熔鐵爐建造者、製磚者等等,必須將各式各樣的技藝聯合。
- 分工是人類互通有無、物物交換、相互交易的傾向產生之後,逐漸形成的結果。這種傾向是人類共有的,在動物中不存在。
- 人們的自利心促進了分工,使人的才能得到互補,並獲得所需要的物品。
- 分工起因於交換能力,因此分工的程度會受到市場大小的限制影響。當市場具有足夠規模,分工才有可能進一步細化。
- 水運成本較陸運便宜,透過水路相連的城市,比只有陸路相連的城市產業發展更快。如歷史上最早發展的國家,位於地中海沿岸。
- 透過地中海,農業和製造業發展最大的是埃及,其尼羅河流域促使古地中海與古埃及文明的發展。故具通航條件的河流和海洋,與發展有關。
所感:
- 驚奇:沒想過分工的起因是人的交換天性。
辨析與觀點:
文中提到『政治開明的社會』那個前提是什麼?
短暫的篇幅暫時沒有觀點延伸。
關鍵字:
分工、勞動、交換天性、市場規模、交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