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凝土中封存二氧化碳的技術,已達規模化應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之前的文章介紹了一種將二氧化碳捕捉下來後可能的應用方式碳礦化,將二氧化碳轉換為碳酸鹽類後封存或利用。另外一間公司 CarbonCure 是擁有直接再利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技術,並且做到規模化的廠商之一。近日CarbonCure達到了封存500,000 公噸 CO2 里程碑,是相當顯著的成就。

摘要翻譯

致力於全球水泥與混凝土產業提供碳利用技術的氣候科技公司 CarbonCure Technologies 今日宣布其重大的新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已在 750 萬車次的 CarbonCure 混凝土中封存了超過 500,000 公噸的二氧化碳。CarbonCure 創辦人兼執行長 Rob Niven 表示:「這一里程碑充分體現了 CarbonCure 創新合作夥伴的強大永續承諾。我們共同證明,減少混凝土的碳足跡不僅是未來的目標——這一目標已經實現,並且正在大規模進行。」

CarbonCure 將捕獲的 CO2 注入預拌混凝土中,讓其立即發生礦化作用並永久封存,同時使製造商在保持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同時減少水泥使用量。這項解決方案可輕鬆整合至現有的混凝土工廠操作流程,讓生產商在不影響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碳足跡。此外,製造商透過減少水泥使用和碳權獲得多元收入,抵銷技術成本。這種兼具環境和經濟效益的方案,使 CarbonCure 成為全球最廣泛部署的碳利用技術。

CarbonCure 董事會主席 Lisa Bate 表示:「達成超過 500,000 公噸的 CO2 封存成就,顯示了 CarbonCure 在應對建築環境中隱含碳排放挑戰方面的真正進展。該問題預計到 2060 年將加倍,等同於每月建造一個新的紐約市。」「企業和政府都在尋求可規模化的低碳建材方案,特別是在快速成長的資料中心和基礎建設領域。CarbonCure 正在回應這一需求,並協助推動實現淨零未來的步伐。」

達到 50 萬公噸的 CO2 封存量,相當於每年由 583,000 英畝森林所封存的碳量,這片面積大約相當於大峽谷國家公園的一半。此外,這也等於每年路上減少 119,000 輛燃油車。「如果沒有我們前瞻性的混凝土產業夥伴的努力,這一成果不可能實現。」Niven 表示。「能看到碳移除和減排轉化為高度可信的碳權,並透過 CarbonCure 的共享收入模式創造實質價值,激勵了混凝土生產流程的加速減碳,這非常令人振奮。」

目前,CarbonCure 的技術已在全球 20 多個國家部署數百套系統,為綠色建築專案提供超過4,600 萬立方公尺的高品質低碳混凝土。

個人觀點

水泥是CBAM標的產品之一,也一直是氣候變遷議題下備受關注的產業。將二氧化碳封存於混凝土之中一來能夠降低產品製造的碳足跡,二來可以成為封存溫室氣體的載體,是非常值得發展與應用的面相。

台灣碳費上路後儘管各家水泥廠都有在推動低碳水泥產品計畫,但最常看到的意見還是遊說政府也推出台版CBAM,進行產業保護。例如相關新聞,號稱2025就能啟動台版CBAM,這效率可真不得了,歐盟還有試驗轉換期,台灣說不定比歐盟還快正式上路。但歐盟CBAM背後的邏輯與運作基礎是已經推動近二十年的強制性碳交易機制ETS,台灣在缺乏ETS的機制下,用哪一種價格標準去課稅?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CBAM真的能減緩氣候變遷嗎?

NASDAQ報告顯示碳移除之重要發展趨勢

十分鐘看懂CBAM/碳費/碳權到底是什麼(2024年版)

直接空氣捕捉DAC的發展契機與應用

歐盟積極推動碳移除,並且提出一系列發展計劃

「碳管理策略」美國能源部如是說

碳捕捉後只能封存到地底嗎?看看另一種可能的未來吧

英國220億英鎊碳捕捉與封存計劃:大膽改革還是化石燃料的長期束縛?

直接空氣捕捉DAC,會是氣候變遷的終極解方嗎?



avatar-img
10會員
117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衛報的最新報導指出,超過六十位專家聲明成效不彰的碳抵換影響真正淨零目標,必須更認真推動廢除化石燃料,達到完全零排放。其聲明主要論點認為若要有 50% 的機會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1.5°C 內,必須在 2030 年前全面停用化石燃料;若希望 50% 的機會控制在 2°C 以下,需在 2040 年前達成。
本文整理翻譯英國氣候議題相關資訊平台 CarbonBrief 之 CBAM 的影響與成效 Q&A 文章,內容相當完整,討論面相也涵蓋正反面意見。全文介紹了CBAM來源、為何歐盟會啟用此關稅機制、如何運作、預期減量成效、發展中國家如何反應以及是否有其他國家也在推動類似機制。
彭博社對於企業在使用碳抵換的行爲上進行了持續追蹤調查,近期整理報導顯示依然有些企業持續買進並使用被評為低效的垃圾碳權。這批調查研究以及報導所指涉之垃圾碳權主要標的為再生能源類別碳抵換專案,主要原因是這些專案缺乏外加性。意味著就算沒有這些專案,本身就具備經濟可行性,無論有沒有額外碳權誘因都會發生。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CRA)是一個推動碳移除政策和技術的創新的新創組織,本週推出一份MRV報告( 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監測、報告及驗證),內容涵蓋MRV之重點、挑戰以及政策建議。本文將通篇報告摘要後翻譯分享。
NASDAQ今年年中針對企業們進行一系列的碳權與碳移除調查,其結果顯示企業們對於碳移除相關技術與抵換興趣與需求持續在成長,因為這些計劃符合淨零目標的需求。但產業界對於相關碳移除技術細節、成效以及應用方式仍有許多不了解之處,因此仍然在尋求學習機會,對於碳權教育的興趣持續成長中。
本文分別說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費以及碳權三種碳定價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並於結語羅列觀察到之問題提供讀者參考。全文提供了完整CBAM、碳費以及碳權三種碳定價機制之重要基本資訊,包含基本運作原理、規劃期程、執行要件以及適用限制等,並且皆附上主要出處來源。
衛報的最新報導指出,超過六十位專家聲明成效不彰的碳抵換影響真正淨零目標,必須更認真推動廢除化石燃料,達到完全零排放。其聲明主要論點認為若要有 50% 的機會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1.5°C 內,必須在 2030 年前全面停用化石燃料;若希望 50% 的機會控制在 2°C 以下,需在 2040 年前達成。
本文整理翻譯英國氣候議題相關資訊平台 CarbonBrief 之 CBAM 的影響與成效 Q&A 文章,內容相當完整,討論面相也涵蓋正反面意見。全文介紹了CBAM來源、為何歐盟會啟用此關稅機制、如何運作、預期減量成效、發展中國家如何反應以及是否有其他國家也在推動類似機制。
彭博社對於企業在使用碳抵換的行爲上進行了持續追蹤調查,近期整理報導顯示依然有些企業持續買進並使用被評為低效的垃圾碳權。這批調查研究以及報導所指涉之垃圾碳權主要標的為再生能源類別碳抵換專案,主要原因是這些專案缺乏外加性。意味著就算沒有這些專案,本身就具備經濟可行性,無論有沒有額外碳權誘因都會發生。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CRA)是一個推動碳移除政策和技術的創新的新創組織,本週推出一份MRV報告( 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監測、報告及驗證),內容涵蓋MRV之重點、挑戰以及政策建議。本文將通篇報告摘要後翻譯分享。
NASDAQ今年年中針對企業們進行一系列的碳權與碳移除調查,其結果顯示企業們對於碳移除相關技術與抵換興趣與需求持續在成長,因為這些計劃符合淨零目標的需求。但產業界對於相關碳移除技術細節、成效以及應用方式仍有許多不了解之處,因此仍然在尋求學習機會,對於碳權教育的興趣持續成長中。
本文分別說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費以及碳權三種碳定價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並於結語羅列觀察到之問題提供讀者參考。全文提供了完整CBAM、碳費以及碳權三種碳定價機制之重要基本資訊,包含基本運作原理、規劃期程、執行要件以及適用限制等,並且皆附上主要出處來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本文詳細探討了可再生能源作為替代石化能源的潛力和優勢,以及在不同應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Thumbnail
本文分析傳統石化產品的環境危害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推廣使用植物性切削液的好處。植物性切削液具有減少碳足跡、降低汙染和改善工作環境等優點,是推動生態永續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二氧化矽(SiO2)是地球上非常豐富的礦物資源,在地表的任何岩石與沙土中的成分佔比超過90%。人類不管在建築房屋、炸毀廢棄大樓、室內石材裝潢、製作石雕或陶瓷工藝品、炸山挖坑、牛仔褲製造廠的噴砂過程等等活動往往會暴露在二氧化矽的風險裡。
Thumbnail
介紹低碳產品的概念,解釋其重要性以及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討論低碳產品如何幫助減少碳排放,並介紹低碳產品範例。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本文詳細探討了可再生能源作為替代石化能源的潛力和優勢,以及在不同應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Thumbnail
本文分析傳統石化產品的環境危害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推廣使用植物性切削液的好處。植物性切削液具有減少碳足跡、降低汙染和改善工作環境等優點,是推動生態永續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二氧化矽(SiO2)是地球上非常豐富的礦物資源,在地表的任何岩石與沙土中的成分佔比超過90%。人類不管在建築房屋、炸毀廢棄大樓、室內石材裝潢、製作石雕或陶瓷工藝品、炸山挖坑、牛仔褲製造廠的噴砂過程等等活動往往會暴露在二氧化矽的風險裡。
Thumbnail
介紹低碳產品的概念,解釋其重要性以及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討論低碳產品如何幫助減少碳排放,並介紹低碳產品範例。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