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不彰之碳權對淨零目標有害,超過60位專家推動真正零排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之前彭博社的調查揭露了尚有許多企業依然對於不具備外加性的再生能源碳抵換情有獨鍾,持續在採購應用。接著來看看衛報的報導,這次是針對成效不彰的碳抵換專案類型,有些專家認為必須更認真推動廢除化石燃料,達到完全零排放。

摘要翻譯

超過 60 位氣候專家發出警告,企業使用「效果不彰」的碳抵換方案,正在阻礙邁向「真正零排放」的進程。九個國家的專家共同簽署的聲明顯示出,對於森林相關碳抵換專案是否真能有效減少排放的疑慮正在增加。

由英國、 美國和澳洲等九個國家的科學家聯署的聲明指出,避免氣候影響惡化的「唯一可行途徑」是達成「真正零排放」,而非僅止於「淨零排放」。「真正零排放承諾」由 Lethal Humidity Global Council 發起,這是一個由科學家、健康專家和政策制定者組成的組織。簽署人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的 Michael Mann 教授、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 Johan Rockström 教授,以及 Climate Analytics 創辦人 Bill Hare,他同時也是 UN 專家組成員之一,該組織曾對碳抵換的濫用發出警告。

Hare 表示:「我們應當將重點放在實際減排上,而不是進行一場數字遊戲。」此承諾反映了愈來愈多的疑慮,許多碳抵換源自森林相關專案,或如澳洲的避免土地清理專案,但這些抵換交易未必真正減少了排放。

Lethal Humidity Global Council 致力於應對高溫與高濕兩者結合對人類健康帶來的威脅。新南威爾斯大學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簽署人之一的 Katrin Meissner 教授表示,許多碳抵換計劃主要著眼於植樹造林或讓土地自然復育。然而,她指出,這些措施無法永久封存碳,因為當樹木因乾旱或野火而死亡時,所儲存的碳會重新釋放到大氣中。Meissner 說:「若只依賴碳抵換而不進行必要的減排,是危險且具損害性的。」

「為了讓全球升溫控制在巴黎協定所設的範圍內,時間已相當緊迫,企業不應再借由碳抵換延續高碳排的活動。我們需要全面關閉化石燃料的供應。」澳洲國立大學氣候科學家、簽署人之一的 Sarah Perkins-Kirkpatrick 教授補充道:「從很多層面來看,‘淨零排放’只是治標不治本,並未從源頭解決問題。」

資深公務員暨澳洲永續海洋大使 Russell Reichelt 指出,許多碳抵換方案依賴土地和海洋作為溫室氣體的吸收來源。然而,他對這些天然碳匯,如森林和海洋,已經難以負荷人類額外排放的二氧化碳感到憂心。Reichelt 曾任澳洲氣候變遷管理局成員,該機構去年表示,澳洲的官方碳權制度有助於「平穩過渡至淨零排放」。

發起這項承諾的理事會由 Minderoo 基金會主持,該基金會由鐵礦石大亨 Andrew Forrest 共同創立。Forrest 認為淨零排放只是「幻想」,並呼籲企業應該專注於終止使用化石燃料。

真正零排放聲明

報導中 Lethal Humidity Global Council 聲明原文請見,同樣能在頁面內參與簽署以及瀏覽目前已經簽署者。聲明翻譯如下:

真正零排放意味著徹底淘汰化石燃料,這是唯一可以確保全球暖化控制在巴黎協定範圍內的途徑。

真正零排放與淨零排放大相逕庭。

淨零排放原本強調大幅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但如今的淨零排放常解釋為持續燃燒化石燃料,再以「抵換」排放量的方式達標。

淨零排放忽視了明確的科學證據,碳抵換不僅成效有限,還阻礙能源轉型。另外,它假設全球能夠大規模捕捉化石燃料所產生的碳,並將其永久儲存在地下,這違背了現有證據。

此外,基於天然碳匯的抵換手段未考慮到這些碳匯已因氣候變遷而逐漸減弱——即便它們發揮作用,也僅是暫時的。

真正零排放比淨零排放更具挑戰性,但卻是唯一能避免氣候災難加劇的途徑。

根據當前的碳排放量和全球碳預算,若要有 50% 的機會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1.5°C 內,人類必須在 2030 年前全面停用化石燃料;若希望有 50% 的機會將升溫控制在 2°C 以下,則需在 2040 年前達成。

因此,我們呼籲企業和政府立即設定真正零排放目標,並在 2040 年之前公布如何淘汰化石燃料的具體計劃。

個人觀點

零排放目標相當理想化,而且就算完全停用化石燃料也沒辦法達成,還是有些溫室氣體會因為人為活動而產生。但以目前趨勢而言,減少化石燃料的進度顯然不如預期,從京都議定書至今快三十年了,依然沒辦法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達成化石燃料減量或禁用的共識。

另外一個面向的問題是碳抵換,不同類型的碳抵換專案有效程度應該要有所區隔。當市場尚不健全之時自然存在著許多劣幣,但隨著資訊普及和更多能夠落地的管理機制開始運作後,自然能逐步排除有問題的專案。如果因為部分有問題的碳權(目前市場上大宗專案額度確實屬於外加性不足的類別)就將整套機制打入冷宮,而忽略經濟誘因才是真正進步的動力,那恐怕會離氣候行動目標越來越遙遠。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彭博社的調查告訴你垃圾碳權誰在買

十分鐘看懂CBAM/碳費/碳權到底是什麼(2024年版)

碳權市場中MRV之重要性及政策建議

碳債是什麼?該怎麼償還?公平嗎?

永續長的必修課:該買碳權嗎?

如果自然碳匯停止運作,會怎麼樣?

想種樹賺碳權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然氣候解方吧

SBTi到底接不接受碳權/碳抵換

野火對全球碳匯的影響:研究新發現

碳中和指引重點整理與評論

更可信賴的碳交易市場在何方?

買碳權就是買贖罪券,就是漂綠嗎?




avatar-img
10會員
131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整理翻譯英國氣候議題相關資訊平台 CarbonBrief 之 CBAM 的影響與成效 Q&A 文章,內容相當完整,討論面相也涵蓋正反面意見。全文介紹了CBAM來源、為何歐盟會啟用此關稅機制、如何運作、預期減量成效、發展中國家如何反應以及是否有其他國家也在推動類似機制。
彭博社對於企業在使用碳抵換的行爲上進行了持續追蹤調查,近期整理報導顯示依然有些企業持續買進並使用被評為低效的垃圾碳權。這批調查研究以及報導所指涉之垃圾碳權主要標的為再生能源類別碳抵換專案,主要原因是這些專案缺乏外加性。意味著就算沒有這些專案,本身就具備經濟可行性,無論有沒有額外碳權誘因都會發生。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CRA)是一個推動碳移除政策和技術的創新的新創組織,本週推出一份MRV報告( 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監測、報告及驗證),內容涵蓋MRV之重點、挑戰以及政策建議。本文將通篇報告摘要後翻譯分享。
NASDAQ今年年中針對企業們進行一系列的碳權與碳移除調查,其結果顯示企業們對於碳移除相關技術與抵換興趣與需求持續在成長,因為這些計劃符合淨零目標的需求。但產業界對於相關碳移除技術細節、成效以及應用方式仍有許多不了解之處,因此仍然在尋求學習機會,對於碳權教育的興趣持續成長中。
本文分別說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費以及碳權三種碳定價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並於結語羅列觀察到之問題提供讀者參考。全文提供了完整CBAM、碳費以及碳權三種碳定價機制之重要基本資訊,包含基本運作原理、規劃期程、執行要件以及適用限制等,並且皆附上主要出處來源。
本文整理兩則重點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相關新聞,一則是美國能源部的投資獎勵計畫,另一則是新創公司的微型DAC設備應用。美國能源部將投資5,250 萬美元促進DAC的商業化,而新創公司Direct Carbon則利用DAC所捕獲之二氧化碳應用於溫室等封閉農場中。
本文整理翻譯英國氣候議題相關資訊平台 CarbonBrief 之 CBAM 的影響與成效 Q&A 文章,內容相當完整,討論面相也涵蓋正反面意見。全文介紹了CBAM來源、為何歐盟會啟用此關稅機制、如何運作、預期減量成效、發展中國家如何反應以及是否有其他國家也在推動類似機制。
彭博社對於企業在使用碳抵換的行爲上進行了持續追蹤調查,近期整理報導顯示依然有些企業持續買進並使用被評為低效的垃圾碳權。這批調查研究以及報導所指涉之垃圾碳權主要標的為再生能源類別碳抵換專案,主要原因是這些專案缺乏外加性。意味著就算沒有這些專案,本身就具備經濟可行性,無論有沒有額外碳權誘因都會發生。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CRA)是一個推動碳移除政策和技術的創新的新創組織,本週推出一份MRV報告( 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監測、報告及驗證),內容涵蓋MRV之重點、挑戰以及政策建議。本文將通篇報告摘要後翻譯分享。
NASDAQ今年年中針對企業們進行一系列的碳權與碳移除調查,其結果顯示企業們對於碳移除相關技術與抵換興趣與需求持續在成長,因為這些計劃符合淨零目標的需求。但產業界對於相關碳移除技術細節、成效以及應用方式仍有許多不了解之處,因此仍然在尋求學習機會,對於碳權教育的興趣持續成長中。
本文分別說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費以及碳權三種碳定價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並於結語羅列觀察到之問題提供讀者參考。全文提供了完整CBAM、碳費以及碳權三種碳定價機制之重要基本資訊,包含基本運作原理、規劃期程、執行要件以及適用限制等,並且皆附上主要出處來源。
本文整理兩則重點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相關新聞,一則是美國能源部的投資獎勵計畫,另一則是新創公司的微型DAC設備應用。美國能源部將投資5,250 萬美元促進DAC的商業化,而新創公司Direct Carbon則利用DAC所捕獲之二氧化碳應用於溫室等封閉農場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節能減碳已成世界趨勢,為了推動建築淨零減碳,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今(7)日下午舉辦「淨零建築智慧節能減碳創新技術宣導推廣活動」,邀請樺康智雲、中興保全等智慧建築業者分享最新的技術與案例,吸引許多建築師、技師等專業人士到場「充電」吸收新知。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內政部是建築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除了感謝與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參與淨零排放(Net Zero)環境永續目標,國發會於2022年協同各部會提出完整版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於2023年1月立院三讀通過,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行政院也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節能減碳已成世界趨勢,為了推動建築淨零減碳,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今(7)日下午舉辦「淨零建築智慧節能減碳創新技術宣導推廣活動」,邀請樺康智雲、中興保全等智慧建築業者分享最新的技術與案例,吸引許多建築師、技師等專業人士到場「充電」吸收新知。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內政部是建築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除了感謝與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參與淨零排放(Net Zero)環境永續目標,國發會於2022年協同各部會提出完整版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於2023年1月立院三讀通過,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行政院也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