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用 AI 分析排泄物、 說人話的寵物項圈、基因公司再現袋狼
病識感是指患者知道自己生病並願意尋求幫助,是我最近感受相當強烈的單詞。並不是自己真的生病或有什麼苦痛,而是能更客觀地的看待自己這作為人的個體。生活中有許多的焦慮,有感情、有工作、有自我的不認同與追求,而這些焦慮的堆積將緩慢但顯著的蠶食著自己的認同與價值觀,「 我是不是不夠 …,所以才 … 。」
或許不是真的所謂老了成熟了,而是當自己有點無所謂了,開始用遊客的眼光觀賞這關在枷鎖的可憐生物,才會發現他或許還沒找到方法,但他真的頗努力的。認真地找尋能投入一輩子的志業、放下面子的維持關係、汲汲營營的張手想成為了不起的人。在能直面與認同自己其實是某種不放棄的人的當下,才終於願意緩了腳步並好好的耍一天廢、睡一天覺,因為我知道我不是無情的工作機器,而是需要去蓄積能量、並能再奮力衝刺的人類。
今天也來談談一些有趣的吧。
新聞來源:This Talking Pet Collar Is Like a Chatbot for Your Dog — WEIRD
雲一點個人想:
當初看到覺得既好笑又好有愛,
雖說是跟寵物聊天,但最終也還是在跟聊天機器人對話。
說到底,這還是為了主人而產生的發明,滿足這單向無回的愛。
跟據科學上的解釋,除了少部分知道肢體語言與叫聲差異,
毛小孩的情緒與表達多數還是玄學,全由飼主的主觀詮釋。
但這項圈依飼主的情感投射而設計出的人格語音,將對方形塑成理想的另一半。
這未曾也是自己與毛小孩更能共感的方式呢?
我自己對這產品充滿期待,
擁有越多的行為數據如體型、運動頻率、吠叫大小聲、吃飯速度,
在跟平均值相互比較後,Shazam 勢必能更有效的歸納出孩子的「相對真實性格」。
說不定日後能依造這些要素模擬毛小孩的「真實人聲」,
飼主不久就能看到說流利小賤話的柯基在和渾厚老粗的博美對幹了。
新聞來源:‘De-Extinction’ Company Says It’s Very, Very Close to a Complete Tasmanian Tiger Genome — GIZMODO
雲一點個人想:
我並非生物與基因的專家,
但看到類似新聞既興奮但擔心。
興奮的點是這樣如夢似幻似乎相對成熟了,
好像小時候在純白實驗室裡合成奇美拉的不成熟幻想近在眼前,
而我們在面對生態系中被破壞的缺口也有了更多的對應手法。
但擔心的點也正在騎對立面,
大學生態多樣性的修課中有提到:
「 沒有任何物種能完全取代或恢復原本被破壞的生態關係。」
任何動物的捕食與適性都存在大小的差異,
但這些差異卻會產生具大的習性變化,這是很難預料的。
雖然與外來種的定義不一樣,但畢竟其還是本不存在的生體。
我們甚至不能保證其影響不遠過外來種。
新聞來源:Throne’s toilet camera takes pictures of your poop — TechCrunch
雲一點個人想:
在撇除對於科技的隱私與安全資料疑慮外,
個人覺得其需求度應該相當高。
隱私,或者特指願意說出隱疾是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心理障礙。
特別是針對日常的排便行為,
在未有出血前都可能直接當作「消化不好」來粉飾太平。
再者,在台灣以外的國家,醫療量能大多不太足夠,
光看個病就要先排三週,同時病患可能認為「說不定一兩週自然就好了」,
意願又再一次被打折扣。
腸胃道疾病很多時候是慢性的、長期的累積,
但這一來一往的拖延就造就了為時已晚的病症。
而腸胃道的治療也多是需要逐步耗時的邊吃藥、邊調藥、邊觀察,
在沒有便利的醫療資源監視下,過程中若沒有確實的紀錄排泄物的變化,
不難想復發與加劇的可能性。
如果有任何問題請別客氣留言或email我,任何建議與交流都是樂意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