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時機不對也是一種傲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經濟困苦的年代,佔別人便宜是人們常見的現象,我們內心常會對這種人有不好的評價,這也導致許多人會以為對別人「慷慨」就比較高尚。

 

禪宗有一段公案:達摩祖師從西方東來初見當時中土帝王梁武帝時,梁武帝出城躬迎時問達摩祖師。

 

梁武帝:朕造寺、度人、寫經、鑄像,有何功德?

 

達摩大師:並無功德。此乃有為之善,非真功德。

 

達摩大師之所以對梁武帝說,他做這些善事並沒有功德,六祖惠能曾在壇經裡記錄這段公案,並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梁武帝是把追求「福德」當成「功德」來看,而「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呢?他進一步解釋,所謂功德就是體悟法身中的佛性,而不是做一些可以修得福報的事。

 

從達摩祖師與六祖惠能的智慧見解中,我們放在人與人相處中,也能解釋為何有些人自認對他人很「慷慨」,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而埋怨;也有一種情況是受到他人「慷慨」給予後而感到不悅。

 

在西方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中,對「慷慨」有很深刻的討論,他認為所謂「慷慨」是要懂得適切花用的人,同時,也是在對的時機、對的人上展現大度的人。我有一位朋友,他對朋友的禮數相當周到,會記得大部分朋友的生日,並在生日前就會送上他精心挑選的禮物,但他並沒有從朋友那裡找到快樂,反而送越多禮物,越關懷他人,他就越多埋怨,埋怨他如何善待朋友,但朋友的回應總讓他感到不舒服。

 

為何他會對朋友的回應這麼在乎呢?這就要回到這位朋友他送禮真正目的及他的真正需求,依我個人觀察,我們每個人都極需要被認同、被肯定,然而,我們在追求被認同時,會以為「慷慨」的付出就能被認同,事實上,被給予者,並不了解對方的目的是為了取得他的「認同」,認同的又是什麼呢?在雙方沒有共識下,當然,被送禮、被關懷者會渾然不知如何回應;關懷他人者會苦等不到回報,最後,形成互為埋怨的關係。

 

另一種對反的例子是佔別人便宜或受人給予者,也會有被給予到不舒服。曾有一位嫁給不錯夫家的妹妹,她可能認為姐姐是一個在物質或財富條件不富有的人,平常姐姐不住名宅、不買名車、不多餘地花費,於是,這位妹妹認為對姐姐展現慷慨是一種良善、種福田的表現,而姐姐平常也會讓妹妹展現他的慷慨。然而,在一次出遊中,因平常都由這位妹妹請客,姐姐深覺應平衡一下,付了大部分的旅費,但妹妹卻在事後將旅費的錢轉帳到姐姐戶頭,當姐姐收到旅費那一刻,內心有一種「被看輕」的不舒服感,認為妹妹所展現的「慷慨」也是一種傲慢的表現。這種「被看輕」的心情,讓人更體悟到,對他人的「慷慨」時機需要更有智慧。

 

從上述例子,應證了「慷慨」需要用在正確時機、正確的人及正確理由,用的不對,反而會延伸出反效果,惹出不必要的埋怨與紛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Thumbnail
討論治理失道的三大原因與其對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日前於社交媒體頻頻看到一段話,「只要你發現這個人心性不對,就不要跟他對話,一個字都不要說,放生即可,交給因果。因為,無論你的修為有多高,都會有你渡不了的人,這樣的人會拉低你的能量,讓你好久都緩不過來,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渡人不如渡己,他渡不如自渡。」據說出自弘一法師。 乍見交給因果,我心頭一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印光大師及[ 太上老君 ]強調了做好人和明白因果報應的重要,以及給出了許多證例證明這些道理。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Thumbnail
就算排名世界首富的人,也會有愛情親情的煩惱,也會生病痛苦死亡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Thumbnail
討論治理失道的三大原因與其對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日前於社交媒體頻頻看到一段話,「只要你發現這個人心性不對,就不要跟他對話,一個字都不要說,放生即可,交給因果。因為,無論你的修為有多高,都會有你渡不了的人,這樣的人會拉低你的能量,讓你好久都緩不過來,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渡人不如渡己,他渡不如自渡。」據說出自弘一法師。 乍見交給因果,我心頭一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印光大師及[ 太上老君 ]強調了做好人和明白因果報應的重要,以及給出了許多證例證明這些道理。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Thumbnail
就算排名世界首富的人,也會有愛情親情的煩惱,也會生病痛苦死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