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阮劇團 Our Theatre臉書;攝影|馬雨辰
演出單位:阮劇團 Our Theatre
演出時間:2021/11/20(六)14:00
演出地點:新嘉義座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K棟2樓)
有別於以往民俗文化色彩濃厚的阮劇團劇作風格,2021 年阮劇團駐團導演莊雄偉之新嘉義座年度製作作品《剪刀·石頭·布》獨樹一幟,以四位女孩的扮家家酒作為開端,以劇中劇的方式敘說從天使身上墜落的羽毛與花,在幻化成海燕男孩與蝴蝶女孩後,數次在人生旅途上以不同身分相遇與離別的童話故事。而透過童戲展演人生課題的表現手法,其反差所營造出的舉重若輕的詩意,結合著劇作的文學性,打磨了常規談論人生課題的莊嚴肅穆,並以更加溫潤的力道引領觀者反思隨社會化的過程中,所逐漸被淡忘的「生命之初」的模樣。
以童戲為表現手法的鋪陳,其實從觀眾進場的剎那即開始。在劇中劇(童話故事)尚未被四位女孩展演前,我們能看到的,是女孩們在詩意縱橫的粉色舞台上準備道具的過程,而本不被允許呈現於舞台前的道具定位,結合了女孩們個別與觀眾的招呼及互動,打破了演員與觀者之間的第四面牆,利用劇場的互動性擴張觀眾的臨場感與共感,同時,也使劇中劇的童戲框架便得更加鮮明穩固。而隨後,女孩們透過猜拳分飾角色的情節,拉開了劇中劇的帷幕,也是首次的扣題: 剪刀石頭布象徵著童戲的童真,也象徵著人生的源起。
而同樣藉由劇中劇的童戲框架,舞台的包容性因此提升,場面調度便不再僅是仰賴燈光上的明滅,在此框架內,舞台上的角色轉換是被允許的,這解決了服飾更換上的不便,也增添了分幕之間的連貫性與多元性。一如蝴蝶女孩隨著劇情推展脫掉了獵裝,在舞台上直接換起了厚重的漁夫圍裙,甚是故意嶄露尚未切換的角色性格,令人會心一笑,達到不同的舞台效果。此外,童戲的框架也巧妙地結合著阮劇團的台語元素,以不溫不火的力道,使銜接分幕之間的台語詩詞呼應著被淡忘的童真,台語便猶如進入城市後遂而被少年遺忘的「童言童語」,勾勒出全球化下逐漸消失的民族性,引領觀者省思台語的逐漸式微。
承上述所言綜觀而論,童戲的童話性與劇作本身的文學性不僅相得益彰,劇中劇的童戲框架,亦使戲劇能在發酵詩意美感的同時,也降低了詩意本身予人的疏離感。而人生的離散、相逢、初衷與本質上的探討,透過童戲的真樸托襯著生命的複雜,紛呈而至觀者內心,耐人尋味。劇末的女孩說道:「靠近我們的,都是我們的親人、愛人,我容許自己被想念,也容許自己成為世界上微不足道的一個點。」就猶如述說著人們終將接受自身必須扮演其社會角色,因而無法反璞歸真的無奈,卻也容許自己被想念的溫柔。
若說人生如「童戲」,那將是遊戲的「戲」,還是戲劇的「戲」?
撰文日期: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