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病重和葬儀的檢討

前言

家父和家母病重期間,我還在職—在花蓮—,事實上無暇顧及如何處理的細節,父親從發現胃癌末期到過世僅九個月,雇了一個外籍看護照顧母親。白天順便看護父親(父親一直到過世前都行動自如,頭腦清晰,只是吃完東西必定嘔吐,吐出一堆青綠的黏稠物,必須準備臉盆讓他吐。)我們三兄弟晚上輪班回家照顧他。母親則是膝開刀後,慢慢的無法自己行動,後來發現失智,漸漸的成了植物人,雇請外籍看護照顧了整整十年。外籍看護很用心,因此沒有褥瘡什麼的,只是經常會泌尿道感染,需要送醫治療,甚至住院。每次送醫都是一大工程,必須要有一人開著車,然後用把她先抱到輪椅上把她推到車邊—因為她是躺在床上不動,需人定時翻身、拍背、灌食—,然後將輪椅固定住,打開車門後,另一人趕快打開對面車門,進入車內,等待看護把她抱到車裡屁股碰到座位邊後,幫忙把她輕輕拉到座位上,然後看護進入車裡,保護著她。開車者再把輪椅放在後車廂。然後開車到醫院,再把整個流程反過來走一遍。抱她上下車需特別小心,必須防止碰到車門。抱到輪椅上後,開車的還必須趕快去辦理急診手續。如需住院,則再加上住院手續。醫生巡房時必須有家人在,兄弟輪班前往探視並聽取病況。有醫生會定期來家裡看診,順便換鼻胃管,平常你叫或輕拍她都沒反應,只有換鼻胃管時,你會察覺到她臉上有輕微抗拒和掙扎的神情,看完每每心情波動好一陣,經常問自己:讓她這樣活著是愛她還是在害她……可是又不知道還能怎麼做?

過早請看護

丈母娘的狀況略有不同,行動似乎有些不便之時,還是照常煮三餐,拜神明,念佛經,然後拖著身體與附近親友互動。家人為減輕她負擔,因此帶她去檢查,通過巴斯量表,幫她找了一個外籍看護,有了看護後,她除了坐等吃飯外,一切都不需她了—我有時跟內人打趣說,家人過早幫她找看護,可能是促使她身體快速惡化的主因,因為對她來說做家事是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也都由看護代勞了。

病重送醫

住院前,她還能勉強行走,但大部份時間都在輪椅上,家人叫她或問她這是那個兒女?她還勉強能回應,但越來越無力也無能反應。平常還可以勉強餵食流質食物。住院後,就沒再醒過或者說過話,整天閉著眼睛,偶而還能睜眼,定定的看著某個方向……,觀察醫生的診斷和建議,你會很明顯的發現,醫生都是朝主動醫療方面去說明和建議的,例如腎功能衰竭,他會建議考慮洗腎,然後又告訴你洗腎功效不大,但可以考慮最少試試;知道家人因年齡和身體狀況不考慮時,他建議轉到安寧病房,並請安寧病房的主任來說服我們,之所以建議到安寧病房最重要的是有狀況,可以立即處治—問題是你還要延長病人的痛苦幹嗎?醫生的訓練顯然就是以醫病為主,而且一直到最後都沒有放棄醫病的想法。換句話說鼻胃管繼續餵食、餵藥,即令最後發現血便,仍然如此;甚至最後還用上抽痰,你看過抽痰嗎?抽時病人臉孔驟紅,全身抽動……事後檢討:可以不送醫院,最好不送。除非你還想要病人繼續受罪。

不要找熟人

關於葬儀社,丈母娘住院,里長就來家裡關心,並提及有熟識的葬儀社,後來請其來家裡說明時,提的問題都無法精確回答,兩位舅子都不滿意,因此努力說明丈人換人。換的則是大舅子曾經打過交道的廠商。後來我上網查看流程時發現有許多葬儀社可以選擇,而且都有不錯的風評,流程、費用等也都一清二楚。因此我的看法是:不要亂了手腳,事先查找葬儀社及流程,找熟人介紹欠了人情,又不好要求。找不熟悉的才是對的。(之後的罐頭塔和花圈,也都是同樣的情形,不必懷疑,一定會有熟人告訴你他有認識的,很不錯,你千萬不要接受。熟人介紹,不滿意,又不好嚴格要求。花了錢,欠了人情,還受了氣,幹嗎?)

流程可免則免

至於流程部份,能簡單儘量簡單,提供你選擇增加的,一律拒絶。原因很簡單,儀式繁複程度超乎你的想像,例如葬儀社問我們要腳尾經嗎?小舅子說要,然後呢?所有在場親人全部被拉入其中,站了四十分鐘,念了八十分鐘。所有同輩的,什麼舅子,姨子等全部都已超過六十歲(甚至有七十多的),站個十來分就已經受不了的,也得勉強站著表示敬意和誠意,其中叫你跪你就跪(像我勉強一跪就爬不起來了)。叫你鞠躬就鞠躬,叫你念你就念,至於為什麼?則沒人知道(這也是我認為要找時間上網了解一下流程和其用意的原因)。

我認為喪葬儀式很像是透過親友身體的痛楚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可是我不了解這是什麼用心?以往年壽不長,子孫或許尚可承受—例如六十多過世,子孫四十左右—現在則因年壽老耄,內容實在應該與時俱進。什麼守夜、助念、守喪等,都可以儘量減省,心誠最重要。複雜又冗長的儀式中,強忍著身體的痛苦,只希望儀式早早結束,那來的懷思?那來的哀戚?

親友死後才出現

逝者已矣,守喪期間,所有以往很少來往的親戚、朋友,一個個出現在眼前,嘴上說著安慰的話語,眼裡露出哀傷的神情,問題是如果真的有情誼,為什麼不在還在世時就多來往,多互動呢?為什麼要在死者已看不到,聽不了時,才默默的出現在靈堂上呢?

不要臨死才後悔

生如春花之燦爛,是啊,人生一世,死後難知。生前還可以走,就多走走,走遍天涯海角;還可以吃,就多吃吃,吃遍山珍海味,可以試,就多試試,試遍千奇百怪……,有本書的書名有意思《不要把錢留到死》。是啊,因為有死,所以才會去想:應如何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