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釀影評|《刺心切骨》:當我不顧一切地堅信著愛,其他還重要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切心刺骨》電影劇照/金馬影展提供

《切心刺骨》電影劇照/金馬影展提供

新加坡導演劉慧伶看重創作與自身的連結,對於劇本的撰寫、演員的選擇皆是如此。她的短片《凍》(Freeze,2016)及首部長片《切心刺骨》(Pierce,2024)都探索著自己與自閉症哥哥的情感:她確定自己很愛哥哥,但她的哥哥真的愛她嗎?

不過這次,劉慧伶選擇不把自閉症放入其中,而是以「2014 年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主嫌鄭捷的弟弟與其父母南轅北轍的反應為故事核心:父母請求盡快判決讓兒子早日從新做人,弟弟則依舊選擇愛著哥哥。這位弟弟的愛與劉慧伶自己對哥哥的愛有所共鳴,揉合出《切心刺骨》裡子涵與子滐這對兄弟的故事。

哥哥子涵曾因擊劍斷劍殺人而被判蓄意謀殺,在假釋出獄後,子涵擾亂弟弟子滐與媽媽的生活,媽媽決心切斷與子涵的一切來往,子滐則無視媽媽的告誡,私底下繼續和哥哥見面。同時,子滐繼承了哥哥想奪得擊劍冠軍的目標,努力地學擊劍,但隨著意外再次出現,子滐陷入掙扎,子涵真的是他心中所愛的模樣嗎?

片中,兄弟間的情感真切地拉扯,劉慧伶將目光聚焦於總是注視著哥哥的子滐身上,卻在子滐堅信與幻想交疊的心境裡,丟失了可以帶領觀眾走入故事之中的真實性。

《切心刺骨》電影劇照/金馬影展提供

《切心刺骨》電影劇照/金馬影展提供

作為前擊劍國手,劉慧伶將擊劍的元素在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來自波蘭的配樂家彼得庫雷克(Piotr Kurek)以擊劍的聲音融入音樂,杜篤之與吳書瑤負責的聲音設計則強化了高頻的細節,如哭泣的呼吸聲、肌膚間摩擦的聲音、軍刀與護具碰觸的聲響。聲音暗示著危險,子滐與子涵的首次對練,景框外不斷傳來的叫聲像是擊劍時的吶喊,又像是慘叫,難以判定的緊張感呼應著這對兄弟走在刀鋒上的關係,讓觀眾無法確定子滐是一步步走入哥哥的陷阱,還是慢慢拾回與哥哥的關係。

擊劍就像是用劍下棋,得有策略,預判對手的下一動作,失分與得分都在幾秒之間。子滐單純無心機,在擊劍上,他的單刀直入容易掉入對手設下的陷阱;而子涵充滿算計,順應著對方的行動再採取合適的策略,他總是能在對手進攻時以反手得分。

劉慧伶透過擊劍彰顯了角色的性格與劍拔弩張的氛圍,同時也讓對擊劍陌生的觀眾有機會藉此看懂這項競技運動的樂趣。

然而擊劍之外,子涵反社會性、高深莫測的冰冷卻未能好好地呈現在角色的生活之中。飾演子涵的曹佑寧確實有別於以往暖男、好學生的形象,交出了帶點邪氣、眼神混濁的表演。然而在虛假與真切間捉摸不定的戲碼卻不夠有說服力,台詞也無法撐起子涵玩弄眾人情感的才智。最終,戲裡的角色隨著劇情推進選擇相信子涵是真誠的,但觀眾卻能輕易看破其中的真偽,自此觀者的體驗與角色的情感便岔了開來。

《切心刺骨》電影劇照/金馬影展提供

《切心刺骨》電影劇照/金馬影展提供

同樣是看著主角自願地跳入一場騙局,述說中年女性如何陷入愛情詐騙的《我談的那場戀愛》,觀眾即看見了女主角一次次地從懷疑中驗證,遂更加堅信她所投入的愛情,於是掏出所有。《刺心切骨》則是子滐在哥哥與媽媽之間來回擺盪,當信任哥哥便與其靠近,對於哥哥有所懷疑時,便回到媽媽身邊,而被拉出來審視的線索,始終只有一段童年的溺水回憶,與斷劍殺人事件究竟是蓄意還是意外──這一家人的關係,似乎只建設在這兩點之上。

《刺心切骨》的故事有些架空於現實之外,即使明確設定在台北,但子涵作為一個未成年犯罪者,進過少年觀護所,在片中卻沒有社會輔導及心理諮商的資源介入。其餘的角色也很明確地只為服務故事裡的兄弟而存在,子滐與男友在對話之間小心翼翼地彼此確認,對比子涵向子滐不斷地灌輸與遊說;單親母親與將結婚的男友的故事線,則揭示了母職的犧牲,以及母親對子涵純然的恐懼、對子滐費盡一切的保護,他們為情節而存在的功能,都遠遠地大過了生活。

劉慧伶曾說,幼年的時候哥哥總是牽著她的手,她相信那是愛,後來才理解一直以來都是她伸出手牽著哥哥,哥哥的愛,從來都是她的幻想。或許《刺心切骨》也僅僅是從子滐視角出發的一廂情願,自始至終,只有弟弟注目著哥哥,如同結局所得出的結論:無論哥哥愛他與否,他都不在乎。

這個故事裡的其他事物,在子滐眼裏,或許終究不是重要的。

《切心刺骨》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切心刺骨》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電影是劃開時間與時空,熠熠發光的魔幻之光,再度迎來第 61 屆金馬獎,《釀電影》依然準備了極豐富的專題,與大家一起迎接金馬盛會 ✨

「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閱讀專題請往此!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教父》的冒險之旅近尾聲,從平安夜一路瘋狂、笑鬧、荒謬、轉折起落直到新年,曙光在城市的樓房之間乍現,萬事萬物彷彿重置又重生。秉住呼吸看新年的曙光洗禮城市,上帝的禮物也許正是眼前的這片風景——城市亮起,你終於相信生命裡真的有光,這就是奇蹟。
《為愛朗讀》少年主角邁克的慾望存在於勃發的愛慾之中。漢娜承接了他青春狂妄且無處安放的慾望,以及少年對愛的懵懂憧憬。憧憬與慾望大多來自空缺,正因為空所以衍伸出被填補的需求。而漢娜的空缺明顯地來自於她的不能讀,閱讀的空缺、知識的空缺,於是邁克現身填補,缺失的慾望轉化成愛,跨越年紀、框架、理智等一切萬物。
爬梳兩部文本,共通的心理語言與悲劇性質,不禁使人好奇,其中是否藏匿了導演潛意識中的重要課題?正如佛吉爾堅信:「所有贗品都有真實的一面」,而這樣的猜測,也是一種形而上的偷窺吧。兩片中的孤獨與始終缺席的愛,如一串複雜的密碼,開啟了通往同一間密室的大門,而電影開演那一瞬間,我們也就身在其中。
資料館也好,電影城也好,筆者相信這座電影聖地會讓到訪的朋友看到「電影是科技的藝術,與人類發展的歷史軌跡」,園區各區域正是展現大眾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國家、文化)之下所喜愛的觀賞形式。看了所有的展區後,也會讓參訪者了解,為什麼電影會從大眾娛樂演變成集體文化、品味、生活的場合。
鄭陸心源藉由角色與身體、角色之間和角色之於空間的三個層面,塑造出《她房間裡的雲》的疏離基調,並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影像介質進行拼貼,減去所有重大時刻的出現,以陌生化效果撐出距離保持影像輕盈的質地,讓觀眾在距離之外去觀看、思考木子與她周遭的人所面對的生存困境和孤寂。
為「電影」刻墓誌銘,絕對比為真實生活的人或人生容易;這甚至要延伸到已年屆高齡的阿莫多瓦,或許是在用電影為自己寫自畫像,你可以說那是《隔壁的房間》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遺書(有人說,最好的遺書都是情書)。為了對抗死亡的恐懼,為了尊嚴擁抱死亡,為了再一次有尊嚴的宣告:死神不存在。愛與性,在我手中。
《東京教父》的冒險之旅近尾聲,從平安夜一路瘋狂、笑鬧、荒謬、轉折起落直到新年,曙光在城市的樓房之間乍現,萬事萬物彷彿重置又重生。秉住呼吸看新年的曙光洗禮城市,上帝的禮物也許正是眼前的這片風景——城市亮起,你終於相信生命裡真的有光,這就是奇蹟。
《為愛朗讀》少年主角邁克的慾望存在於勃發的愛慾之中。漢娜承接了他青春狂妄且無處安放的慾望,以及少年對愛的懵懂憧憬。憧憬與慾望大多來自空缺,正因為空所以衍伸出被填補的需求。而漢娜的空缺明顯地來自於她的不能讀,閱讀的空缺、知識的空缺,於是邁克現身填補,缺失的慾望轉化成愛,跨越年紀、框架、理智等一切萬物。
爬梳兩部文本,共通的心理語言與悲劇性質,不禁使人好奇,其中是否藏匿了導演潛意識中的重要課題?正如佛吉爾堅信:「所有贗品都有真實的一面」,而這樣的猜測,也是一種形而上的偷窺吧。兩片中的孤獨與始終缺席的愛,如一串複雜的密碼,開啟了通往同一間密室的大門,而電影開演那一瞬間,我們也就身在其中。
資料館也好,電影城也好,筆者相信這座電影聖地會讓到訪的朋友看到「電影是科技的藝術,與人類發展的歷史軌跡」,園區各區域正是展現大眾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國家、文化)之下所喜愛的觀賞形式。看了所有的展區後,也會讓參訪者了解,為什麼電影會從大眾娛樂演變成集體文化、品味、生活的場合。
鄭陸心源藉由角色與身體、角色之間和角色之於空間的三個層面,塑造出《她房間裡的雲》的疏離基調,並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影像介質進行拼貼,減去所有重大時刻的出現,以陌生化效果撐出距離保持影像輕盈的質地,讓觀眾在距離之外去觀看、思考木子與她周遭的人所面對的生存困境和孤寂。
為「電影」刻墓誌銘,絕對比為真實生活的人或人生容易;這甚至要延伸到已年屆高齡的阿莫多瓦,或許是在用電影為自己寫自畫像,你可以說那是《隔壁的房間》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遺書(有人說,最好的遺書都是情書)。為了對抗死亡的恐懼,為了尊嚴擁抱死亡,為了再一次有尊嚴的宣告:死神不存在。愛與性,在我手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對劇情很熟悉的朋友,可以看粗體字就好~ 一開頭,起軒的父母在救了在天寒地凍中生小孩的樂梅父母,樂梅父母當然就拿起軒父母當救命恩人,後來同行的路上,卻遇到強盜。起軒父親抓住了強盜首領逼他們就範,但強盜卻也抓住了樂梅母親,樂梅父親不明白起軒父親是在欺騙強盜,還以為起軒父親不管樂梅母親的命,自
  自那日苡清坦誠心跡後,承洋的防衛、習慣性的面具也慢慢在妹妹面前卸下。他零碎的開始講述隨尹氏夫婦移居故鄉後的心聲。苡清聽得心疼,只頻頻拉著哥哥的手,想給他些力量。   原來,她眼裏依舊如昨的孩子王和任何人都無法真正親近。   原來,他仍停留在那場大火的噩夢裏沒有走出。   原來,哥哥只
Thumbnail
慢火細熬,文藝肉。 喜歡猛火請左轉。 雪彥十三歲時母親再婚,一直過著自在的獨立生活。 因突然接到父親要將從未謀面的異母弟弟送來當交換生寄住她家的「惡耗」,而開始計劃如何趕走他。 不知不覺中,相似的倆人逐漸相互依靠,漸漸產生曖昧情愫,也發覺了不可言說的秘密⋯⋯
Thumbnail
終於來看音樂劇勸世三姐妹,這對我來說不只是宋家三姐妹的故事,也是我們與家人的羈絆、與愛情的觀點,也許面對傳統的牽亡歌我們很陌生,「牽亡」為送走亡者引路,卻在牽起生者之時為他們指引未來要獨自堅強面對的一條路!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智媛深感哥哥的不愛惜,希望允在能夠觀察妹妹的需要,擁有大家的成長並期待愛情的發展,也希望兆在兄妹之間能夠好好的說話並互相傾聽。
Thumbnail
這是一名母親以遺族的身份,與在十二歲選擇自我了結的兒子,漫長並讓人心痛的無盡對話。
Thumbnail
他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傷害我愛的人、傷害我的理想,妳和爸真的開心嗎?傷害妳的兒子,妳到底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對劇情很熟悉的朋友,可以看粗體字就好~ 一開頭,起軒的父母在救了在天寒地凍中生小孩的樂梅父母,樂梅父母當然就拿起軒父母當救命恩人,後來同行的路上,卻遇到強盜。起軒父親抓住了強盜首領逼他們就範,但強盜卻也抓住了樂梅母親,樂梅父親不明白起軒父親是在欺騙強盜,還以為起軒父親不管樂梅母親的命,自
  自那日苡清坦誠心跡後,承洋的防衛、習慣性的面具也慢慢在妹妹面前卸下。他零碎的開始講述隨尹氏夫婦移居故鄉後的心聲。苡清聽得心疼,只頻頻拉著哥哥的手,想給他些力量。   原來,她眼裏依舊如昨的孩子王和任何人都無法真正親近。   原來,他仍停留在那場大火的噩夢裏沒有走出。   原來,哥哥只
Thumbnail
慢火細熬,文藝肉。 喜歡猛火請左轉。 雪彥十三歲時母親再婚,一直過著自在的獨立生活。 因突然接到父親要將從未謀面的異母弟弟送來當交換生寄住她家的「惡耗」,而開始計劃如何趕走他。 不知不覺中,相似的倆人逐漸相互依靠,漸漸產生曖昧情愫,也發覺了不可言說的秘密⋯⋯
Thumbnail
終於來看音樂劇勸世三姐妹,這對我來說不只是宋家三姐妹的故事,也是我們與家人的羈絆、與愛情的觀點,也許面對傳統的牽亡歌我們很陌生,「牽亡」為送走亡者引路,卻在牽起生者之時為他們指引未來要獨自堅強面對的一條路!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智媛深感哥哥的不愛惜,希望允在能夠觀察妹妹的需要,擁有大家的成長並期待愛情的發展,也希望兆在兄妹之間能夠好好的說話並互相傾聽。
Thumbnail
這是一名母親以遺族的身份,與在十二歲選擇自我了結的兒子,漫長並讓人心痛的無盡對話。
Thumbnail
他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傷害我愛的人、傷害我的理想,妳和爸真的開心嗎?傷害妳的兒子,妳到底得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