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小小花旦到國寶級大師──京劇名伶郭小莊的人生啟示

raw-image

 

現代的年輕人對郭小莊這個名字可能相當陌生,先撇開她是誰不談,恐怕連京劇這門藝術表演也是敬謝不敏。但在整個京劇藝術發展的長河中,她卻是一顆極其閃亮耀眼的星辰。

京劇的前身是徽劇(徽調)、漢劇(楚調)、昆曲、秦腔、京腔,並受到民間俗曲的影響,直到清光緒年間(有一說是道光年間)形成於北京,乃至聚百家表演藝術於一堂,被譽為平劇或國劇,迄今已有二百年的歷史。

    其實,莫說年輕人,就連出生在台灣的中老年人,真能聽得懂京劇的人也是寥寥無幾,畢竟那唱腔、曲風,早與今時脫節,若非基於對文化傳承的熱愛,坦白講,看歌仔戲的人都比看京劇的人多很多。

    郭小莊於1951年在台灣臺北縣(今新北市)出生,明明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又為何會跟京劇結下如此深厚的緣份呢?原來,郭小莊的父親是一位酷愛戲曲的老票友(意指經常買票看戲的人),長期對京劇充滿熱情、深深著迷。據郭小莊回憶,在她幼年時,父親經常抱著她哼唱京劇中的名段,還帶她到戲院看各種名角的表演。耳濡目染之下,開始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親見她頗有天份,便問她說:「爸爸這輩子有個遺憾,就是嗓子不好,登不上京劇的台面。但爸爸覺得妳有這個資質,讓爸爸送妳去學京劇好不好,就當是幫爸爸圓了這個夢想。」。

    郭小莊當時才年僅七歲,哪裡懂得拒絕,反正爸爸都開口要求了,自己也不覺得討厭,那就點頭答應吧!

    就這樣,她被送進空軍大鵬劇隊附設的學生班(大鵬劇藝實驗學校,俗稱「小大鵬」)學習京劇表演藝術,師從蘇盛軾先生。十五歲時保送文化大學,在教授俞大綱門下鑽研戲劇文學。學成走紅之後,各方邀約紛至沓來,不禁一度迷惘,曾於1970年代,轉以演員身分活躍於中視電視劇《一代紅顏》與電影《秋瑾》等演出。及至1977年俞大綱過世,讓她發現到「年輕人已不看京劇」的斷層危機,才發願要重回京劇表演藝術的領域,背負起創新改革、迎向現代化的使命。

    談到郭小莊在學校接受訓練的辛苦過程,若是將之加諸在90后出生的孩子們身上,只怕一萬人當中也找不到半個可以承受。

    每天凌晨,其他同齡小孩都還在熟睡,郭小莊就已經起床開始練習基本功了。舉凡壓腿、吊嗓、翻滾等,往往一個動作要練上數百回才達得到老師的要求。有一次,她為了練好「水袖」的韻味,竟將袖帶綁在手腕上連續數小時,直到雙臂腫脹無法抬起。然而,這樣的磨練不僅日復一日,更是年復一年。

由於訓練實在太辛苦,郭小莊等到父親來探視她時,淚流滿面委屈地對父親說:「為什麼一定要這麼辛苦?」父親蹲下來,語重心長地告訴她:「京劇是一門敬天敬地的藝術,妳的每一次努力,都會讓妳離夢想更近一步。」她小小年紀,對「夢想」這個名詞哪裡明白,但既然父親的意思是要她繼續忍耐與堅持下去,她也只好咬牙吞淚、苦撐過去。

    辛苦的可不只有訓練,她說自己的學生時代因為不夠聰明、反應又慢,對於未來的前途,始終不被看好,還曾一度因為扮演宮女被同劇的女主角嫌棄又醜又胖,導致幼小心靈深受創傷。卻也因此激勵了她,立志要成為一代名角,從此加緊苦練,扎實了深厚的表演功力。(出生在四、五零年代的孩子,日子雖難過,心理素質卻有如鋼鐵般強韌,任擊不倒;不知為何,到了這個世代,生活富裕了,孩子們的身心靈竟彷若玻璃般脆弱,一碰就碎!)

是不是技藝練扎實了,就可以一帆風順?並沒有。郭小莊因為是初登舞台,經驗不足,加上那是一場重要的公開演出,讓她倍感緊張,不但忘詞,還不小心絆倒了舞台的布景,造成失誤連連、窘態百出,引發台下觀眾一片嘩然,甚至被人評論說:「她也不過爾爾!」

此次失利對她的打擊非常大,郭小莊回家後直接躲進臥房痛哭,覺得自己不該讓家人和老師失望,頓萌退意。事隔數日,她問父親說:「我是不是根本不適合唱戲?」

父親沉默了一會兒,回答道:「真正的藝術家,並不是不會犯錯,而是能從錯誤中學到經驗。如果妳現在選擇放棄,失敗就會是妳的結局;但如果妳繼續努力,這些挫折反而會成為妳成功的基石。」

在父親的鼓勵下,郭小莊決定不再逃避,轉而正視自己的不足,並把那次失敗當作警愓,開始學習如何調整心態、掌握舞台節奏、注重排練的細節與臨場的應變能力。

終於,郭小莊逐漸嚐到名揚天下的滋味。可惜,當時序來到20世紀,京劇作為傳統藝術,很難在流行影劇文化的蓬勃發展中殺出一條血路,觀眾群迅速流失,郭小莊所在的劇團幾度因經費不足而無法維持排練,有時還須自掏腰包才能完成一場演出;即便演出,看到台下觀眾寥寥無幾,甚至有人中途退場,這樣的情景讓她深感失落。那段期間,她常常陷入迷茫,思考京劇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難道所有的努力到此就要化作泡影!

    另外,京劇這項表演是對身體的極限挑戰,為了追求完美,郭小莊在年輕時曾因過度練功,導致膝蓋和腰部出現嚴重勞損。有一段時間,她必須倚賴止痛藥才能完成演出。又為了在舞台上保持最佳狀態,每天要喝18瓶雞精,吃五塊牛排,才能補足排練及演出時所耗費的大量體力。問題是,一旦沒有了觀眾,這一切都將成為過眼雲煙。

    事實證明,郭小莊這個名字並沒有成為過眼雲煙,她說:「挫折就像一場暴雨,淋過之後,你會更懂得陽光的可貴。」正是這些挫折與挑戰,讓她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也讓她決定不顧外界的批評、指責,大刀闊斧對於每一齣戲的劇本、身段、唱腔、舞台設計、燈光效果等細節加以調整改革,並不斷加入創新元素,最後不僅讓京劇這門藝術登上了國際舞台,更把中華文化傳統的美,傳遞到了全世界。

    在郭小莊的人生歷程中,沒有快樂的童年,沒有青春洋溢的少女時期,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至今未婚。面對記者採訪,她總是笑著說:「我的前半生嫁給了京劇,後半生嫁給了上帝。(受洗成為基督徒)」。完全看不出有一絲的後悔和遺憾。

    嚴格來講,郭小莊走上京劇這條藝術表演之路,並非是出於自己的選擇,乃是父親的安排,雖然結果是功成名就,也滿足了父親的期待,但其內心深處,難道真的不曾有過一丁點的空虛及落寞嗎?

    郭小莊晚年四處演講,內容不離因著父親從小對她的督促與鼓勵,才能擁有今天的榮景;還有就是上帝對她的愛,使她成為一個真正蒙福的人。換言之,在她的生命裡,她以生父和天父的愛,取代了缺少的男女情愛,如果沒有這份愛作為支柱,今天的郭小莊很可能就只是一名路人甲而已。所以,一個人不管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多麼辛苦,須要面對多少挫折,有愛當倚靠,即便跌倒了也能再爬起來。

    然而,被郭小莊視為是足以倚靠一生的愛,其實是根源於她的認知,換作一般人,督促吃苦,鼓勵受苦,這算是愛嗎?至於上帝的愛,那就更是虛無縹緲了。

透過郭小莊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我們的心中有愛,面對再大的磨難也能看見愛。若是心中無愛,再有多少的掌聲,也填補不了內心的空無。

很喜歡郭小莊最常說的一句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最美的表演,不在舞台上,而是在心靈深處。」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渴望登上舞台的夢想,而這個夢想的實現,必須從心靈深處開始出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