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菩薩簡介:
在漢傳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
#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他們的修行境界,其實應該都到了菩薩的最高等級:
「一生補處」。
(意即下一世就可以成佛)
但是祂們故意留下了一點對人世的依戀,故意不成佛。
(佛教術語叫:「留惑潤生」。)
因此四大菩薩都是具足深厚的修行功力的大菩薩。
~~~
二、四大菩薩與悲智願行:
四大菩薩雖然在修行上都到了修行的終極階段,但每一位菩薩依然各有其獨特的特質與願力,在四大菩薩身上,可以發現祂們四位,分別突顯了菩薩道的四大核心精神:「悲智願行」。
#觀世音菩薩代表了「悲心」:
在佛經的解釋,「拔除他人痛苦之心」稱之為「悲心」。
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心聞名,祂聽到世間眾生的呼救,就會前往救度。稱之為「聞聲救苦」,祂的悲心無量無邊,遍及一切眾生。
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到祂的願力:
眾生若有苦難,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祂就會前來救度,祂的名字「觀世音」,就是由此而來。
#文殊菩薩象徵著「智慧」:
文殊菩薩的名字由
梵文「Mañjuśrī」翻譯而來,
漢語音譯為「曼殊室利」、「文殊師利」,意譯則是「妙吉祥」。
文殊菩薩祂能以智慧破除眾生的愚癡,指引眾生走上正道。
所以經典上說祂為過去諸佛之師,有的經書亦則稱祂為佛母,深層的意義就是:
成佛的重要條件是「智慧」。
形象特色:
藏傳佛教的文殊菩薩像通常手持長劍,象徵智慧之劍,能斬斷一切煩惱,代表著智慧能破除無明。
漢傳佛教的文殊菩薩,則是乘坐獅子,象徵文殊菩薩的智慧威德,如雄獅一吼,代表能震懾群獸,破斥一切外道邪說。
大慈禪寺文殊菩薩(一手持經卷、一手持智慧之劍。)~林福燦師兄攝影
~~~
#普賢菩薩,梵文為「Samantabhadra」,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意譯為周遍吉祥,故稱為「遍吉菩薩」或「普賢菩薩」,祂修行以「實行力」著稱,古人云:「說一丈不如行一尺。」
所以普賢菩薩形象特色,在漢傳佛教的中,是乘坐「六牙白象」,象徵修行要具備「體力、毅力」及「六度波羅蜜」,才能堅持的實行下去。
故普賢菩薩發願要切實修行一切善行,供養一切諸佛,度化一切眾生。所以發了著名的十大願:
第一、禮敬諸佛;第二、稱讚如來;第三、廣修供養;第四、懺悔業障;第五、隨喜功德;第六、請轉法輪;第七、請佛住世;第八、常隨佛學;第九、恒順眾生;第十、普皆回向。
大慈禪寺普賢菩薩(手持蓮花坐在六牙白象之上)~林福燦師兄攝影
~~~
#地藏菩薩,梵文為Kṣitigarbha,音譯為乞叉底蘗婆,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所述:
其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
在藏傳佛教中,地藏菩薩是最大的財神,因為祂管理著「地」下的寶「藏」。
一切在地裡面的寶藏,都在等人去發掘。故禮拜地藏菩薩可求財。
(漢人:啊!竟然是這樣!?)
藏傳地藏王菩薩身色金黃,衣飾莊嚴,右手捧摩尼寶,左手捧火焰寶,表示迅速滿足一切眾生之所願。
藏傳地藏菩薩(右手捧摩尼寶,左手捧火焰寶)~網路截圖
但漢傳佛教,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描述,地藏菩薩發誓要救度一切地獄眾生,直到地獄空盡,眾生皆度,才要證悟菩提成佛。
而這種願力,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的釋迦牟尼佛都說,別的菩薩的願力尚有完成的可能,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大願力,祂也覺得應該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地藏菩薩真是「大願」之王啊!
~~~
結語:
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菩薩道的不同面向,但他們其實在「悲、智、願、行」的宗旨上,都圓滿完成了修行之過程。
透過對四大菩薩的了解,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實踐佛教菩薩道的方法,並將菩薩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註:
大慈禪寺位於南投國姓鄉長流村,在133縣道旁的小路上,地址是:「南投縣國姓鄉大長路584之20號」,周圍田野叢林環繞,山明水秀,環境幽雅,建築莊嚴肅穆,是一個仿唐代風格的寺院道場,大殿供奉華嚴三聖(毘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