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薩及其代表的意義~(佛學中的數字)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一、四大菩薩簡介:

在漢傳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

#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他們的修行境界,其實應該都到了菩薩的最高等級:

一生補處」。

(意即下一世就可以成佛)


但是祂們故意留下了一點對人世的依戀,故意不成佛。

(佛教術語叫:「留惑潤生」。)


因此四大菩薩都是具足深厚的修行功力的大菩薩。


~~~


二、四大菩薩與悲智願行:

四大菩薩雖然在修行上都到了修行的終極階段,但每一位菩薩依然各有其獨特的特質與願力,在四大菩薩身上,可以發現祂們四位,分別突顯了菩薩道的四大核心精神:「悲智願行」。


#觀世音菩薩代表了「悲心」:

在佛經的解釋,「拔除他人痛苦之心」稱之為「悲心」。

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心聞名,祂聽到世間眾生的呼救,就會前往救度。稱之為「聞聲救苦」,祂的悲心無量無邊,遍及一切眾生。

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到祂的願力:

眾生若有苦難,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祂就會前來救度,祂的名字「觀世音」,就是由此而來。


大慈禪寺觀音菩薩~林福燦師兄攝影

大慈禪寺觀音菩薩~林福燦師兄攝影



#文殊菩薩象徵著「智慧」:

文殊菩薩的名字由

梵文「Mañjuśrī」翻譯而來,

漢語音譯為「曼殊室利」、「文殊師利」,意譯則是「妙吉祥」。


文殊菩薩祂能以智慧破除眾生的愚癡,指引眾生走上正道。

所以經典上說祂為過去諸佛之師,有的經書亦則稱祂為佛母,深層的意義就是:

成佛的重要條件是「智慧」。


形象特色:

藏傳佛教的文殊菩薩像通常手持長劍,象徵智慧之劍,能斬斷一切煩惱,代表著智慧能破除無明。


漢傳佛教的文殊菩薩,則是乘坐獅子,象徵文殊菩薩的智慧威德,如雄獅一吼,代表能震懾群獸,破斥一切外道邪說。

大慈禪寺文殊菩薩(一手持經卷、一手持智慧之劍。)~林福燦師兄攝影

大慈禪寺文殊菩薩(一手持經卷、一手持智慧之劍。)~林福燦師兄攝影


~~~

#普賢菩薩,梵文為「Samantabhadra」,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意譯為周遍吉祥,故稱為「遍吉菩薩」或「普賢菩薩」,祂修行以「實行力」著稱,古人云:「說一丈不如行一尺。」

所以普賢菩薩形象特色,在漢傳佛教的中,是乘坐「六牙白象」,象徵修行要具備「體力、毅力」及「六度波羅蜜」,才能堅持的實行下去。

故普賢菩薩發願要切實修行一切善行,供養一切諸佛,度化一切眾生。所以發了著名的十大願:

第一、禮敬諸佛;第二、稱讚如來;第三、廣修供養;第四、懺悔業障;第五、隨喜功德;第六、請轉法輪;第七、請佛住世;第八、常隨佛學;第九、恒順眾生;第十、普皆回向。

大慈禪寺普賢菩薩(手持蓮花坐在六牙白象之上)~林福燦師兄攝影

大慈禪寺普賢菩薩(手持蓮花坐在六牙白象之上)~林福燦師兄攝影

~~~

#地藏菩薩,梵文為Kṣitigarbha,音譯為乞叉底蘗婆,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所述:

其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

在藏傳佛教中,地藏菩薩是最大的財神,因為祂管理著「地」下的寶「藏」。

一切在地裡面的寶藏,都在等人去發掘。故禮拜地藏菩薩可求財。

(漢人:啊!竟然是這樣!?)

藏傳地藏王菩薩身色金黃,衣飾莊嚴,右手捧摩尼寶,左手捧火焰寶,表示迅速滿足一切眾生之所願。

藏傳地藏菩薩(右手捧摩尼寶,左手捧火焰寶)~網路截圖

藏傳地藏菩薩(右手捧摩尼寶,左手捧火焰寶)~網路截圖


但漢傳佛教,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描述,地藏菩薩發誓要救度一切地獄眾生,直到地獄空盡,眾生皆度,才要證悟菩提成佛。

而這種願力,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裏的釋迦牟尼佛都說,別的菩薩的願力尚有完成的可能,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大願力,祂也覺得應該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地藏菩薩真是「大願」之王啊!


~~~

結語: 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菩薩道的不同面向,但他們其實在「悲、智、願、行」的宗旨上,都圓滿完成了修行之過程。


透過對四大菩薩的了解,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實踐佛教菩薩道的方法,並將菩薩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註:

大慈禪寺位於南投國姓鄉長流村,在133縣道旁的小路上,地址是:「南投縣國姓鄉大長路584之20號」,周圍田野叢林環繞,山明水秀,環境幽雅,建築莊嚴肅穆,是一個仿唐代風格的寺院道場,大殿供奉華嚴三聖(毘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安的方格子
215會員
693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老安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本文探討習氣的頑強與難以改變,以佛經故事說明即使是阿羅漢也難免流露習氣。文章並以現代人的角度反思自身習氣,強調覺察與練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02
本文探討習氣的頑強與難以改變,以佛經故事說明即使是阿羅漢也難免流露習氣。文章並以現代人的角度反思自身習氣,強調覺察與練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佛學院資訊整理,包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等,說明其創辦者、入學資格、是否要求出家等細節。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佛學院資訊整理,包含佛光山叢林學院、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等,說明其創辦者、入學資格、是否要求出家等細節。
Thumbnail
2025/02/17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各司其職,共同護持佛法,守護眾生。
Thumbnail
2025/02/17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各司其職,共同護持佛法,守護眾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四大菩薩的簡介: 在漢傳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 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他們的修行境界,其實應該都到了菩薩的最高等級: 「一生補處」。(下一世就可以成佛) 但是祂們故意留下了一點對人世的依戀,故意不成佛。 (佛教術語叫:「留惑潤生」。)
Thumbnail
一、四大菩薩的簡介: 在漢傳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 觀音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 他們的修行境界,其實應該都到了菩薩的最高等級: 「一生補處」。(下一世就可以成佛) 但是祂們故意留下了一點對人世的依戀,故意不成佛。 (佛教術語叫:「留惑潤生」。)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直心即初發心,起心動念無染濁去染著、惟菩提心 ; 哪處有菩提心,哪兒就有道場。是故剎那間能有道場,四維上下盡虛空界皆能有道場。
Thumbnail
直心即初發心,起心動念無染濁去染著、惟菩提心 ; 哪處有菩提心,哪兒就有道場。是故剎那間能有道場,四維上下盡虛空界皆能有道場。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心經》經典中的”觀自在菩薩”,這位象徵深刻智慧和無盡慈悲的菩薩,如何啟發我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工作和生命探索呢。 菩薩,這個詞彙代表著一種覺有情的心靈境界,是那些以慈悲心廣度眾生的人。菩薩不被自私所困,不只為自己著想,而是以利益眾生為己任,他們不期待回報,僅為了幫助他人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心經》經典中的”觀自在菩薩”,這位象徵深刻智慧和無盡慈悲的菩薩,如何啟發我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工作和生命探索呢。 菩薩,這個詞彙代表著一種覺有情的心靈境界,是那些以慈悲心廣度眾生的人。菩薩不被自私所困,不只為自己著想,而是以利益眾生為己任,他們不期待回報,僅為了幫助他人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Thumbnail
文殊師利菩薩有五種大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和法界體性智,所以文殊師利菩薩,是無上智慧的代表。我們世間人,為求增長福德、智慧,為求增強記憶力和辯才無礙,為求消除愚痴,為能明瞭諸法實相,都應該常常修習文殊法門,特別是要常常念誦文殊菩薩心咒,以求開智。經常有人問我們小孩學習成績不好怎
Thumbnail
文殊師利菩薩有五種大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和法界體性智,所以文殊師利菩薩,是無上智慧的代表。我們世間人,為求增長福德、智慧,為求增強記憶力和辯才無礙,為求消除愚痴,為能明瞭諸法實相,都應該常常修習文殊法門,特別是要常常念誦文殊菩薩心咒,以求開智。經常有人問我們小孩學習成績不好怎
Thumbnail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菩薩摩訶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
Thumbnail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菩薩摩訶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
Thumbnail
這要看哪一尊佛或菩薩。 譬如念 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即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每一個音都代表慈悲,所以要起「慈悲」與它相應。 如果是念  文殊菩薩的心咒,就要起「智慧」與之相應。每一個咒都有它的精神所在,要依其精神相應;如果不能相應的話,就白念了!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普賢如來
Thumbnail
這要看哪一尊佛或菩薩。 譬如念 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即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每一個音都代表慈悲,所以要起「慈悲」與它相應。 如果是念  文殊菩薩的心咒,就要起「智慧」與之相應。每一個咒都有它的精神所在,要依其精神相應;如果不能相應的話,就白念了!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普賢如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