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淺分享關於用黏土製作麵包的發想、材料、及製作發想。
Q:發想來源及參考出處?
A:2014年開始接觸麵包黏土時,首推的《野餐吧麵包》作品的發想來源是憑記憶中常吃的麵包型態製作,當時還沒有意識到要參考實物。
《野餐吧麵包》
同年年底推出第一套《蓬鬆麵包基礎系列》開始收集麵包的照片,對照實物製作,著重於麵包底部的紋路及烤色;隔年《蓬鬆麵包進階系列》則著重在麵包的剖面紋路及裝飾配件。
《蓬鬆麵包基礎系列》
《蓬鬆麵包進階系列》
中間幾年陸續修改蓬鬆系列,推出幾款麵包課程,皆參考實際麵包製作,其中一個獅子造型的肉鬆麵包,更是直接找到麵包的原創作者並私訊詢問告知是否可以製作相同造型的黏土麵包,順利得到作者稱讚作品及授權。
《獅子造型肉鬆麵包》
直到2021年的《台式傳統暨經典麵包》網羅了市場內傳統麵包店裡的麵包,包含部分麵包形狀都和實際麵包的步驟雷同,並更改了紋路製作方式,讓上色後的樣式更接近實物。
《台式傳統暨經典麵包》
Q:黏土比例如何計算及使用?
A:關於黏土麵包所使用的黏土,一開始不熟悉黏土特性,只使用了單一黏土製作,因此質感並不理想。
之後了解cosmos和grace的特性後開始使用混土,同樣的麵包,質感就有落差
《單一黏土製作》
《混土製作》
後來又開始玩padico、farinetta及台製土後,每一次的黏土麵包作品都會嘗試不同黏土的混搭及比例,一開始都會先以1:1的比例實驗,需要扎實一點就會添加不透感的輕量黏土,想要蓬鬆一點就會將其餘黏土的比例提高,基本上已經鮮少使用單一黏土製作了。
《不同牌子黏土混合製作》
Q:泡打粉、酵母粉及小蘇打粉如何使用?是為必要品?
A:《蓬鬆麵包基礎及進階系列》都有添加泡打粉,所使用的泡打粉為市售容易購買到的,其特性為雙重作用,一半對熱起作用,一半對水起作用,因此在上此系列課程時,會將揉好了黏土放入烤箱加熱使其膨脹。
因為它對熱會起作用,除了烤箱,微波爐、吹風機、熱風槍,只要能產生熱能的都可以讓加了泡打粉的黏土膨脹。
使用烤箱加熱的黏土表面在未上色前會有較明顯的無水分乾燥感,反之,使用微波爐加熱的表面較接近自然風乾感;澎度則無落差;但上色後皆不影響觀感。
《左邊是微波爐加熱,右邊是烤箱加熱》
其餘電器未使用過,不予置評。
同樣的,它的另一半會對水起作用,所以手邊沒有上述電器時,其實在揉捏黏土時加水進去也能得到同樣效果。
酵母粉在使用時,可直接加入黏土後再加水揉捏,或先將酵母粉加水泡開後再加入黏土內揉捏,得到的效果以後者較為自然。
單獨比較加入同樣比例的粉類及水量製作並放置一天後,加泡打粉的麵包較為柔軟且往左右攤開,加酵母粉的則是上下澎起。
《左邊加泡打粉,右邊加酵母粉》
切開後可發現加入泡打粉的黏土氣泡孔比較容易因為揉捏不均勻而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反之加了酵母粉的氣孔較為平均,但不太自然。
《左邊加泡打粉,右邊加酵母粉》
若是徒手撥開,加泡打粉的斷面接近實物,而加酵母粉的依舊不太自然。
《左邊加泡打粉,右邊加酵母粉》
另外,酵母粉若未先加水泡開就直接加入黏土內揉捏,很容易出現未發酵的酵母粉粒。
因未嘗試將參有酵母粉的黏土加熱過,不予置評。
小蘇打粉無需透過加熱方式來產生氣體,它是靠與酸性物質中和後產生氣體,我未使用過,也不清楚黏土成粉是否有酸性物質,因此不予以置評。
至於製作黏土麵包是否一定要用上述粉類才能製作出澎鬆感,因人而異,以個人經驗會覺得這種製作方式只是一個教學噱頭,可以學習但非必要的技巧,主要還是外型及上色技巧佔大部分,同樣的製作及上色方式,其實會發現有沒有加粉類不是太重要;要做出層次及空氣感,也是能靠堆疊技巧完成,無須依賴粉類及電器。
《左邊沒加,右邊加泡打粉》
Q:配件材料如何取得及使用?
A:大部分的配件,如蔥花、玉米、葡萄乾...等都是用黏土混色後製作,因此不容易有缺貨或買不到的問題。
歐芹可以用模型製作的綠色草粉。
奶酥、花生粉、糖霜...等有顆粒粉狀的,可以用痱子粉、甜點用的糖霜、模型用的粉雪或是市售的仿真糖粉混色後使用。
肉鬆可以用模型用的樹粉或是羊毛氈的泰迪熊毛。
Q:調色及上色顏料使用品牌及色號?
A:一開始調色會使用日清狐狸色(土黃色)色土,到《台式傳統暨經典麵包》開始使用壓克力顏料調色;用色土調出來的顏色較為飽和,也能讓不同時期做出來的黏土顏色相同,若是用顏料調色,需一次調大量黏土才能讓整匹的作品底色相同。
上色顏料基本上不太嘗試新色,因此一直都是狐狸色、咖啡色及深咖啡色顏料為主要,近期會加入焦糖色顏料中和偏紅的咖啡色顏料。
沒有特別偏好哪個品牌,常用的壓克力顏料牌子有padico、holbein、turner、liquiter,水彩顏料牌子有holbein、pentel。
每個牌子的顏色色號都不同,在此無法一一細數告知,可自行嘗試,或參考各個老師使用的顏色。
較不常用油彩,雖然油彩顏色很美,效果也好看,但一次用量不多,油彩又容易乾掉,因此放棄使用。
以上皆為本人研究及嘗試製作的經驗,純屬個人意見及觀點,切勿擅自與他人作品及課程比較。
相關材料包: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