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濟學人》|解決東亞生育率低迷問題,需要男性多投入家務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報導,中國政府為了提升低迷的生育率,除了大力宣揚傳統家庭觀念及生育子女的諸多好處(例如:提升腦力、降低罹癌風險及減輕生理期疼痛)外,更使出電話催生奇招,政府機關撥打電話給已婚女性,詢問最近一次生理期日期、是否有生育意願,以及是否需要助孕相關醫療協助等。尷尬的是,接到電話的女性多半感受到的不是關懷,而是干擾。

中國在 1979 至 2015 年實行一胎化政策,以減緩人口成長幅度;而現在卻得使出渾身解數,鼓勵民眾生育。惟相較於勸退,勸進生育的難度更高。事實上,在東亞地區中,台灣、日本及韓國亦同樣面臨生育率低迷的問題,即使政府端出真金白銀的生育補助,仍激不起民眾成為父母的慾望,更別說是「宣揚傳統家庭觀念」這種舊時代道德勸說,這年頭,還有多少人會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或是「養兒防老」當成人生準則呢?

對於如何提升生育率,《經濟學人》另一篇報導台日韓男性投入家務者比例上升現況,並引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之經濟學家 Matthias Doepke 之研究結果,認為男性投入家務比例與生育率呈正相關,並樂觀看待台日韓男性投入家務者比例上升,帶動生育率提升的可能。

我完全相信男性對家務的付出程度,高度影響另一半生育子女的意願。但事實上,近年來台日韓的生育率仍是年年下跌,似乎與上述研究展望相悖。個人猜測有兩種可能,第一,新聞報導中,上升的是投入家務男性的「比例」,而比例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因為在傳統社會裡,大眾多半抱著男主外女主內的舊觀念,投入家務的男性人數極少,因此,即使現在願意生養子女的家庭不多,但只要其中願意投入家務的男性比過去多一些,微幅的人數增加就可能產生明顯的比例上升。

第二,根據現在的社會趨勢,年輕人受長輩或社會輿論支配而勉強生養子女的比例較低。因此,在目前計畫或已經生育子女的家庭中,自願步入「生育子女」路線的比例較高,而這些家庭在規劃生育子女時,已對於未來家務分擔達成共識。是以,即使整體生育率下降,從育有子女的家庭統計數字觀之,男性投入家務者比例仍呈現攀升的現象。

現階段東亞地區民眾對於生育子女意興闌珊,原因固然不只是因為家務分擔的問題,還有諸如夫妻雙方對各自職涯發展的期許、經濟壓力、幼兒托育機構不足等問題,或是更基本的觀念差異,也就是自始未把生育子女當作人生目標之一。但若社會整體氛圍能帶動更多男性積極投入家務,而不是僅是把投入家務看成是「幫」另一半做事,這樣的態度對整體生育率的提升應該還是有所助益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Chih-Yu 的書架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