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旭加上林秀晶,愛情文藝片,我要怎麼不期待呢?我在差不多時期認識這兩位演員的,先是2004年的《對不起,我愛你》中那個傻氣執拗又真摯的林秀晶,(並且從此愛上蘇志燮演員~)再來是2005年《我的女孩My Girl》中理性溫柔又傲嬌的李棟旭,(這齣的男一、男二跟女主角我後來都很喜歡欸!)這兩部作品大概可以算是他們二人的成名作?裡面經典場景跟經典台詞一堆,即使到現在還是有人會拿出來討論。李棟旭的獵艷紅唇搭上林秀晶的汪汪淚眼,光是站在一起就賞心悅目,更別提兩個人演技也都是有目共睹的好。這部電影主要描述享受單身的補習班講師兼網紅英浩先生和一直和父親同住直到近期才要搬家開始體驗一人生活的出版社總編賢珍,兩個人因緣際會下開始合作出書,這期間所發生的大小事。
光看預告我會以為真的就是文藝片,兩個人從互看不順眼到互相看對眼,享受著曖昧的拉扯,暗自斟酌著誰先告白是不是就落了下風,最後透過某些契機認知到誰先跨出那一步其實才是關鍵,最後互訴衷情皆大歡喜的都會愛情片。以上都是我自己腦海中想像的,但跟電影差了十萬八千里。這部電影是我第二次看出版業相關題材的作品,上一部是《羅曼史是別冊附錄》。(有印象的只有這部啦!)雖然愛情好像是主軸,但其實男女主角的互動還是繞著製作書籍行動的。一開始是賢珍透過英浩的社群發文去揣摩對方的性格和敘事風格,性格如何會影響共事,敘事風格則會影響作品本身。兩人的「初見面」並不算特別愉快,但英浩也沒有揪著那些不愉快得理不饒人。其實可以想見日後兩人共事就是公事公辦,沒甚麼負面影響。但比起英浩對賢珍的陌生,賢珍反而一直懷疑對方其實記得自己卻裝作不認識。
這一點我直到電影結束都沒得到解答,偏偏賢珍在電影裡並不是隨口一提,他後續還有再提到,認為對方其實早就認出自己。在電影裡面說了這麼多次,但完全沒提到兩人之間有甚麼過去,這點一直讓我很在意。如果只是個無須在意的設定,幹嘛特地安排兩次台詞強調這件事情呢?講了又不給觀眾滿足好奇,讓我懷疑編劇忘了填自己坑。(但這部戲不到一百分鐘,劇情也沒有特別複雜,忘記好像有點說不過去。)總之,對我來說這個設定蠻扣分的。英浩描寫初戀的那段我覺得寫得很好,尤其是當我們發現他和另外一位作家描述的事情相似度之高,相片視角如此相似,但是立場卻截然不同時,多了一種反轉。「甚麼?難道我們這看起來不太會談戀愛的高冷男神其實是渣男?」兩個人都對自己的初戀故事言之鑿鑿,誰也不肯修改自己的作品。你們兩個談的真的是同一場戀愛嗎?還是誰出過車禍記憶錯亂了?雖然我覺得記憶錯置到這種地步很不合理,就算想美化初戀回憶,也不可能把對方做過的事情當成是自己做過的吧?這是屬於出過甚麼意外的後遺症了吧?
這一點,雖然後來劇情有描述,男主角記錯了。但兩人描寫的事情不是一件兩件,哪些事情到底誰做的,最後真的無從得知。當然,你也可以說編劇這樣安排是因為這一切都過去了,兩個人最後也都和解了,誰過做甚麼事情就各自表述其實也沒有關係。畢竟是感情,不是法律,不必求甚麼正解。也許吧!但這多少會影響觀眾對這個角色的認同啊!例如在事情出現另一種面貌時,我脫口而出「所以英浩才是渣男?」(這個渣只是誇飾,以談戀愛來說不算真的渣啦!)就是有這種反差感啊!而英浩跟賢珍兩個人的曖昧其實有點牽強,享受獨身主義並希望把人際互動降到最低的英浩,為什麼會主動替賢珍看房子?我真的不知道他從甚麼時候開始覺得賢珍是特別的,自己動心了。而賢珍明明就主動出擊了,為什麼到最後面兩個人還是各忙各的,又再次走回曖昧互動的路線?這部真的是在說都會愛情嗎?還是都會愛情就是這樣啊?不能因為故事背景在首爾就說這是都會愛情欸?
這部戲讓我感到最浪漫的,其實是出書這件事情。我本來覺得蠻好笑的,詩人出了詩集後舉辦活動但台下一個人也沒有,這不就跟《羅曼史是別冊附錄》一樣嗎?詩集就是出版社最不賺錢的,最難找到讀者共鳴的作品。但電影中的吳詩人,說的那些話真的很浪漫,也安慰到我。我看自己以前的作品也總是難為情,但我從不後悔些出這些讓自己難為情的文字。對我來說這些都是紀錄,我能感受到當時的情感與想法,然後也能感受到這段時間自己的轉變,這是屬於我自己的年輪。我不知道寫作這條路會帶我通往哪裡,我確實有夢想、有目標,但就算最後沒有達成,我曾經寫下的文字也不會消失。這些時光並沒有白費、虛度,因為這個當下我做著自己感到開心、幸福的事情。明明應該是一部文藝片,但整部片最動人的地方就是吳詩人的座談會。謝謝鼓勵,我會繼續寫下去。
本週的聖誕歌曲是:
偷偷說:我真的好喜歡這位歌手,年紀輕輕的這麼會唱歌,歌聲又非常特別,很勾人。(勾的我魂不守舍)好像甚麼霧面材質,有些顆粒感卻很細膩。在看選秀節目的時候就超級喜歡他的,真心希望他之後能在歌壇好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