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侏儸紀這個時代的尾聲,這片被後人稱作莫里遜層、曾經孕育出無數生靈的大地,如今氣候連年巨變,在位於現今的新墨西哥一帶,儼然已經成為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
曾經在這裡還有河流時,無論是招搖著華麗骨板的劍龍、或是宛如移動神木般的腕龍都會在這大啖河床兩側的綠葉嫩芽,但如今在這的常客只剩下有硬殼保持珍貴水分的甲蟲,以及無雲藍天中,幾隻匆匆飛過的翼龍而已。
咚...咚...咚...
乾裂的地面傳來一陣震動,是幾年不見的雨水嗎?不對,天空的烈日依舊炙烤著大地,隨著煙塵散去,震動聲的主人,一群迷惑龍漸漸在被熱氣扭曲的地平線上現身。
迷惑龍是侏儸紀最大的恐龍之一,僅有腕龍跟遠在非洲的長頸巨龍比牠們高大,而巨大的體型也賦予牠們能跟橫渡沙漠的資本,體內儲存的營養跟水分足以讓這群迷惑龍撐過數日的不吃不喝。
然而飢餓跟疲勞依然考驗著這群素食巨人,一頭瘦弱的迷惑龍不幸掉隊了,獨自迷航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中,牠的結局似乎必然是乾渴消亡。
一對顯眼的冠正在鎖定這近乎奇蹟的畫面。
「遷徙的獵物!自從大河乾枯後不知道幾年沒見過了,終於、終於可以飽餐一頓了!」
冠的主人心中正狂喜著。
從巨石陰影後緩緩走出的牠,既使已經數周滴食未進,依然有著勻稱、健壯的身形,修長的頸部前有著一顆側扁,長滿利齒的腦袋,巨大的前爪保持在最鋒利的狀態多年,而粗壯的腿部後方拖著一條長長的、負責保持平衡的尾巴。
若有恐龍愛好者穿越到那時,一定會認為牠是一頭異特龍吧,只不過看上去唯一不同的是,這頭恐龍的體型已經達到12公尺,幾乎已經與白堊紀的巨型獸腳類差不多。
冠冕的主人其名為食蜥王龍(Saurophaganax),是人類已知最大的侏儸紀肉食性恐龍之一,僅有年代稍早的蠻龍,和中侏儸紀的永川龍能和牠在體型上一較高下。
食蜥王龍的化石數量稀少且破碎,但運用其近親異特龍復原缺失部位,我們依然可以得知牠的大致樣貌,不過即使與異特龍關係接近,食蜥王龍在脊椎的神經棘基部具有可以附著更多韌帶的椎板,以及股骨與脛骨比例上更大等等與異特龍不同的特徵,因此食蜥王龍確實是異特龍科當中一個相當獨特的物種。
由於獨特的脊椎與更粗壯的腿骨,食蜥王龍不只在體型上比異特龍更加巨大,腿部與背部的肌肉量也很可能比異特龍更多,因此食蜥王龍的體格也遠比異特龍壯碩。
不過為何食蜥王龍數量遠比異特龍稀少呢?這似乎還是個未解之謎,其一有可能是更大的體型代表著更長的生長期,而幼年期往往是野生動物僅次於老年期最脆弱的一段時間,其二是食蜥王龍出現的時間幾乎是在侏儸紀的最末期,當時的氣候變化與海平面變化可能使得生態系相對脆弱,難以供養起大量的掠食者,但不論真相如何,或許還要等到更多化石證據被發掘研究吧。
頭上長著冠冕的巨獸向著已經脫水的迷惑龍緩緩走去,熟練的迴避對方尾巴的揮擊後,鎖定了那長長頸部最前端,與渺小的頭部連結的咽喉,既使巨獸身形龐大,但健壯的腿部使得牠爆發出超常的靈活性,一躍而起咬住了對方的要害。
很快,一望無際的荒地上只剩下一頭站著的巨獸,以及腳下一塊可以支撐牠一整個月的食物,不過,巨獸心中也明白,無論自己體型多龐大,捕獵技巧多麼熟練,這片不再有水流過的大地,已經不是屬於牠的獵場了。
作者:手手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