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耶誕節除了交換禮物是同學之間指定的活動外,聖誕卡也一定是另一種更普及的活動。
雖然我在學時物資並不豐盛,但在教會辦學的學校就讀,耶誕節氣氛還是非常濃厚。同學們都爭相互贈聖誕卡,並以前作為自己是否受到同學歡迎的憑證。
舍姊的聖誕卡比我多很多,每年都看她在炫耀自己多受歡迎,而我小時候不懂反駁,這可能和我們在班上受歡迎程度沒太多關係,而是男生和女生的社交圈子本身就有結構性不同。
男生多少上沒很多互贈聖誕卡,有的都是一手非常難看的字寫一兩句英文「Merry Christmas」就算了,甚至很多人以為簡寫「X’Mas」就好了,就連兩者有甚麼區別也說不出。
而我收到的聖誕卡多數是女生送的(嘻嘻~~),然後回禮的聖誕卡當然也是回給女生。但一如所說,零用錢不多,能買好的聖誕卡也不容易,所以每年都是在買那些40元有10張聖誕卡的套裝。有些比較特別要好的同學,則可能會買6元一張的。
小時候單是送贈聖誕卡都已經給我很大的壓力。帶着數封聖誕卡回校數天,可能一封也沒有送出。因為小時候的我非常害羞,又怕給別人取笑,聲線也非常微弱。而且對女生也非常的害怕(就是有很多女生喜歡找我搭訕就是了!),所以單是找機會送出,甚至要勞煩自己的男生死黨。
那時候我還真的很羡慕那些可以若無其事和女生談天的小伙子。
而當中有一種非常高檔的聖誕卡,最便宜也要20元以上一張的,就是附有音樂的聖誕卡。
音樂聖誕卡是有少許機械結構的卡,當打開卡時就會拉到當中機關而播放音樂。那個機關很纖弱,容易損壞,播放的單音音樂也沒有很動聽,但算是當時非常流行又體面的東西。
到了國中二年級,我收過的一封音樂聖誕卡是一位比我們年長三年的大男生送的,價格已經去到35元幾乎是我們兩天的零用錢了。因為他是從內地來香港,所以要由中二開始讀起(儘管當時他已經15歲了),後來他甫達至法定年齡16歲就綴學了,也沒有聯絡了。畢竟那時沒有手機,沒有即時短訊,而且他可是要打工賺錢才急着離校的,也沒有多少時間顧得及我們這群小兄弟。
這聖誕卡成了我其中一件珍而重之的寶物,現在還放在士多房的某個膠箱裡。當年我亦因此研究如何更換音樂聖誕卡的電池。最後不單止成功救活了這張聖誕卡,還真的發掘了我的動手能力。
隨着電子賀卡的興趣,實體卡現在幾乎都消失得沒踪影了。雖然現在電子賀卡也變得很沒落,現代人都不再拘泥於那種煞有介事的祝賀,而可能只是速食文化般在即時訊息裡轉發一些有的沒的表情圖案、圖片就算了。
這些實體聖誕卡不知夠不夠份量也成為「時代的眼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