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個人的方法有很多,學說學派各有不同,唯我喜歡觀察一個人的行為。
言語上的修飾很容易,可能隨便上過兩三課演說課的人也會懂得略為婉轉或者腹黑的話術。而且世間上的自吹自擂的人很多,說了當做了的就更是比比皆是。
在職場上,大家不論職位高低,其實就是「合作者」的關係。
好的話術當然能使喚別人替你辦好事情,但好的行為是令別人衷心和你合作辦好事情的關鍵。
我看一個人的行為,是由細節開始,因為這些最難裝,也裝不出來。
比如說我曾經請過一位年青人,因為工作在同一幢大廈卻不同樓層,,有一次因為他所在樓層的高管在網絡會議時出了技術問題,我和另一同事找不到他也就唯有自己怱怱趕上去,沿路也有走過這位年青人的位子,但發現他不在座位。這時候,我們發現了兩件事情:
本來我自掏腰包買回來給同事開心的一下的日本進口零食,原來他拿了很多(是不正常比例的多!)放在自己的位。我當下終於明白為何這些零食去貨得這麼快,原來是有人貪心。
另一件事更嚴重,剛才我另一同事有致電給他卻沒有人接聽,原來手機較靜音後放在檯上使用一條毛巾墊着(這樣連震動也沒有了!)。我也終於明白為何整天有別部門的同事微言說找不到人支援。更有趣的有人說在看到他坐在座位也好,在他背後直接致電給他也不會接聽。
這些貪小便宜和躲懶行為是否真的對自己有好處?短時間是的,但其實很不智。到我們年末做薪酬調整,我以他的工作表現評分,比全公司中位數的加幅扣減了少許,一年累積下來也有差不多6000HKD(約2.4萬NTD)。
另一件事則是發生在我以前一位上司身上。平常他總會大吹大擂的說自己對同事有多好,有多懂得用人、愛才之類。但有一次他在我檯上借了一支鋼筆來書寫而寫不出墨,竟然扔我支筆落檯(還好沒落地),然後還說應該買一支某某名牌......我的鋼筆當然不是寂寂無名(只是她不懂喇),也不是寫不出墨,只是她自己不懂使用而已。
這看來小事的事件,充份看出她那種「自己永遠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的個性。而且對於為你工作服務的文具也就是這種態度,對物如此,對人當然也是如此。最能反映的就是她那迷信學歷證書的想法,完完全全反映在她覺得她心目中的名牌一定是好,其他一定是不好。
而她完全沒有了解一個廠都會出高中低三個檔次的產品,一如一所大學都有優秀和沒那麼優秀的學系,而不是單單只使用一個「品牌」來以偏概全。也真的是一如她工作上非常偏激意氣用事的決策,沒有了解客觀數據和市場環境。
這個上司當然長遠來說是跟從不過的,所以我沒多久就走了。最後也因她的剛復自用,聽說也和舊公司不歡而散了。
知人於小節,比起你聽他在說故事,其實你會更了解他真實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