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品牌分析】Nike數據導向又怎麼影響品牌營運?Insider的觀察內幕

Nike,這個曾經在運動品牌界無人能敵的名字,如今面臨嚴峻挑戰。2022 年前,Nike 的銷售額超越了多個品牌的總和。然而,當 Nike 將重心放在數位銷售與數據分析上時,他們卻逐漸迷失了讓其獨特的核心優勢。以下將從供應商內部人士的觀點,深入剖析 Nike 衰退的原因。


1. 直接面對消費者策略(DTC)的困境

Nike 全力推動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策略(DTC),削減了與批發商(如 Foot Locker)的合作,專注於自己的實體店與電商平台,試圖掌控銷售渠道並提升利潤。然而,他們的基礎系統卻無法支撐這一策略。

傳統上,Nike 向供應商提供季節性原料需求預估,這種模式有效率且靈活,因為零售商會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訂單。但 Nike 轉向自家平台的數據來預測消費趨勢,卻忽略了數據的隨機性和消費者行為的不可預測性。這導致需求預測頻繁波動,供應商因而面臨過剩的原料庫存,進一步削弱了他們對 Nike 訂單的信任。



2. 疫情紅利與供應鏈困局

疫情期間,數位銷售與社群行銷的激增讓 Nike 的業績大幅提升,但供應鏈卻飽受壓力。工廠因應隔離規定調整生產線,效率下降;工資和原料價格上漲,進一步推高成本。

為了保持利潤,Nike 利用品牌影響力壓低供應商價格。供應商被迫承擔低利潤甚至虧損,僅為了保持工廠運作或避免失去訂單。這種不平等的合作模式,雖短期內提升了 Nike 的利潤,卻損害了與供應商的關係,令供應鏈更為脆弱。



3. 產品類別重組的錯誤

Nike 曾以運動類別(如跑步、籃球、足球)組織產品,並強調性能測試的標準,例如 Dry Fit 這類針對高強度運動設計的技術。然而,他們近年開始按照性別(男性、女性、兒童)來劃分產品,試圖模仿 Zara 或 H&M 的大眾時尚模式。

這一轉變削弱了 Nike 作為運動性能品牌的核心價值,讓產品更接近快時尚而非運動專業。雖然此舉簡化了庫存管理,卻讓 Nike 喪失了原有的品牌特色和忠實客群的認同感。




4. 快時尚模式與開發瓶頸

Nike 嘗試模仿快時尚的短交期模式,但與 Zara 使用現成原料的策略不同,Nike 一直以來依賴經過多重測試的定制材料。

由於 Nike 的市場規模與訂單量是其他品牌的三倍,快速開發並不現實。為了追求快時尚的速度,Nike 供應商陷入混亂,產品開發與供應鏈管理的矛盾加劇。這種模式既不符合品牌定位,也損害了產品質量。




5. 創新火花的消失

Nike 以往重視長期研發,例如 Air Max 和自動綁帶鞋,這些產品的成功需要兩年以上的測試與調整。然而,數據驅動的管理層更傾向於選擇低成本、高回報的產品,忽略了高投入的創新項目。

供應商逐漸將新技術提案轉向 Adidas 和 Under Armour 等競爭品牌,削弱了 Nike 的技術領先優勢。同時,年輕消費者對 Nike 的熱情減弱,New Balance 和 ASICS 等品牌反而成為潮流首選。



總結

Nike 在 DTC 策略、快時尚模仿以及數據驅動管理上的嘗試,雖帶來短期紅利,卻讓品牌失去了曾經的創新精神與競爭優勢。疫情期間的銷售激增掩蓋了供應鏈管理問題,但供應商關係的惡化與缺乏創新已開始顯現影響。

儘管 Nike 仍是市場領導者,卻面臨失去核心粉絲與品牌定位的風險。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Nike 若無法找回過去的創新動力,恐怕將逐漸喪失其標誌性的領導地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