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皮格馬利翁效應

raw-image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譯為「畢馬龍效應」或「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與雅格布森透過小學教學研究驗證提出。這一效應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其核心概念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馬利翁效應指出,人心中的信念和期望往往會成就其最終結果。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並非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對結果充滿自信並堅定地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的發展就會朝著期望的方向前進。相反,若相信事情會困難重重,那麼阻力就會隨之而來。因此,成功人士通常具備充滿自信的態度,堅信好的事情必然會發生,這種積極的信念成為他們邁向成功的重要基石。


積極期望的態度,是贏家的態度。 當一個人事先就堅定地相信自己會成功,並持續抱持這樣的信念,即使當下所掌握的資料可能並不完全正確,他依然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期望無處不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老闆對員工的期望、我們對他人的期望,尤其是對子女、配偶、同事和部屬的期望,甚至我們對自己的期望,無不深刻地影響著生活的質量。如果我們對自己抱有積極的期望,並每天告訴自己:「今天一定會有美好的事情發生」,這樣的練習將徹底改變我們的態度,使每一天都充滿自信與希望。


皮格馬利翁效應啟示我們,當我們對某件事懷有強烈的期望時,我們所期待的事物就會更有可能實現。 同時,向他人傳遞積極的期望,不僅能激勵對方更快地進步,也能讓他們發展得更好。反之,若傳遞消極的期望,則可能使對方失去信心,進而自暴自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