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芥子納須彌—雲岡石窟藝術特展

文/雲岡研究院、編輯部整理     圖/雲岡研究院

前言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北魏首都平城)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北魏時稱為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靈岩寺。雲岡石窟是中原北方地區出現的第一座大型石窟群,據《魏書•釋老志》記載,文成帝和平元年(西元460年),高僧曇曜上奏皇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石窟規模宏大,造像內容豐富,雕刻技藝精湛,是五世紀中國佛教藝術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2001年,雲岡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根據洞窟類型和造像風格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為文成帝時曇曜五窟的開鑿,帝佛合一,真容巨壯;中期為獻文帝、馮太后、孝文帝時皇家營造的大窟大像,富麗堂皇,窮諸巧麗;晚期為遷洛後民間補刻的窟龕,精緻繁縟,法相綿延。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裏描述雲岡石窟:「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所眺。」


第一單元  真容巨壯

雲岡石窟早期洞窟,即現編號第16至20窟,是由曇曜高僧主持,為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位皇帝雕刻的五座大像窟,形制上共同特點是橢圓形平面、穹窿頂,造像主要是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佛,主像形體高大,佔據了窟內主要空間。曇曜五窟的造像雄渾大氣,象徵著北魏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

 


 第二單元  窮諸巧麗

中期洞窟開鑿完成於文成帝以後至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佛教在北魏統治集團的提倡下,發展迅速。在洞窟形制上出現了前後殿堂式洞窟以及中心塔柱窟。這一期的石窟平面多作方形,而且多為成組的雙窟。壁面雕刻多作上下分層、左右分段的佈局,窟頂多雕出平棊。漢魏以來分層分段附有榜題的壁面佈局、漢式傳統的建築形式及其裝飾,日益增多;佛像的服裝,在第二期晚期也換上了新型的褒衣博帶式的樣式。佛教石窟藝術顯著地開始了中國化、本土化的進程,書寫了北魏時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歷史。

第5窟主尊 - 第5窟主尊是雲岡最高大的佛像,大佛結跏趺坐,雙手禪定。後世重塑金身,莊嚴肅穆,是雲岡敷泥施彩造像中的精品。

第6窟中心塔柱 - 第6窟洞窟為中心塔柱窟,塔柱高約14.4米、邊長約8米,上下兩層,直抵窟頂。洞窟完成於太和十八年北魏遷洛之前,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洞窟整體設計中軸貫穿,兩側對稱;壁面規範整齊,龕像上下分層,敘事左右連續,是雲岡石窟保存狀態最好的洞窟之一。 佛本行故事雕刻,分開均可以各自形成完整的段落,各有特色;合起來又能成為一個整體,是圍繞同一主題的不同組合。它完全可以代表北魏石窟中關於佛本行題材雕刻的最高成就。


第三單元 法相綿延

雲岡晚期工程並未衰落,和早、中期相比,只是沒有開鑿大型窟室而已。此期窟室式樣急劇變化,成為雲岡窟室式樣最繁雜的階段。中心塔柱、四壁三龕及重龕式洞窟是雲岡晚期流行的窟式,造像呈現出瘦骨清像的特徵,衣紋越來越重疊,龕式也越來越繁縟。

第38窟窟門 - 窟外門楣上方鐫刻一方「吳氏忠偉為亡息冠軍將軍華□侯吳天恩造像並窟」銘記,22行、300餘字,係吳忠偉為亡子吳天恩薦福所造。吳天恩,被封從二品散後爵位、三品冠軍將軍。這是雲岡目前所見北魏官職最高者的造像題記。該碑刻書體渾樸雄厚,文風情感深沉。 第38窟為圓拱形窟門,右外側框內雕戴頭冠執金剛神。窟內平面呈長方形,面闊1.98米、進深1.45米、高1.82米,四壁向上收分,窟頂鑿平棊。該窟題材豐富、佈局嚴謹,是雲岡晚期雕刻藝術的代表洞窟。北壁圓拱龕內雕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坐佛內著僧祇支,外覆褒衣博帶式衣。龕外左側雕一立菩薩與釋迦涅槃圖,右側雙菩薩與「羅睺羅因緣」佛經故事。龕楣下緣雕一組伎樂天,上緣雕持華繩童子像,之間有禪坐九佛。龕楣外兩側,簇擁供養比丘及天人,均具圓形頭光,或跪或立、合掌禮敬。龕基正中留出題銘石,兩側對稱雕刻橦倒伎樂以及「乘象入胎」「逾城出家」佛經故事圖。


第四單元 保護傳承

雲岡石窟經千年滄桑,洞窟存在自然風化、開裂剝落等問題,雲岡石質文物的保護成為世界性難題。雲岡研究院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在病害分析和保護材料研製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探索數位化保護新方式,實現文化遺產的代際傳承。以須彌之高廣入芥子中無所增減,數字技術將助力雲岡石窟經典永存。


結 語

西元五世紀,佛法初來,平城武州山層簷竦峙,瑞像巍峨,千百億化身,森然在目,神龍夭矯,靈獸雍容。鑿窟造像,正法永存,願國祚永康、眾生常樂。

穿越時空,寶島佛光山殿堂林立,萬家生佛,十方信眾明心悟道,歡喜自在……。


🪨 芥子納須彌—雲岡石窟藝術特展 ☁️

|展期|2024/12/7 — 2025/4/27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第一展廳

|詳情|http://lnago.com/ADQS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