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公開場合,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執行長吳志毅強調,台灣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領跑者,並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隨著全球科技需求的急劇增長,尤其是人工智慧(AI)和高效能運算(HPC)領域,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台灣也面臨著來自其他國家的挑戰,尤其是地緣政治的變動,對產業的影響深遠。
吳志毅提到,儘管摩爾定律(每18至24個月,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會翻倍)面臨物理極限的挑戰,但他相信,透過技術創新,這一現象仍能延續。特別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先進製程上的突破,例如台積電的3nm和未來2nm技術,將成為推動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此外,材料創新、3D晶片堆疊技術以及極紫外光(EUV)光刻技術等,也在為未來的半導體發展鋪路。吳志毅引用古語“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技術發展中的潛力,表達了對半導體未來突破的信心。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無疑源自於其強大的生態系統。以台積電為例,該公司不僅在先進製程技術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其完善的供應鏈和合作模式,讓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吳志毅指出,台灣的半導體企業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和靈活應變的能力,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並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維持領先。
此外,台灣企業之間的合作也極為密切。從IC設計公司聯發科到晶圓代工巨頭台積電,再到封裝測試公司日月光,台灣擁有一個完整且高效的半導體產業鏈。這使得台灣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吸引眾多客戶,並且能夠在市場變動中保持穩定的競爭力。
隨著美中科技對抗的升級,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角色愈加關鍵。多國希望建立本地半導體製造能力,並紛紛來台灣取經,這顯示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吳志毅表示,雖然台灣在半導體領域擁有領先優勢,但未來如何應對來自中國及其他國家的競爭,將是台灣半導體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在美中科技對抗的背景下,許多國家加大了對半導體產業的政策支持與投資。例如,美國推出《晶片法案》,推動本土半導體製造,減少對外依賴;韓國和日本也在積極擴大本國半導體企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這些變化可能會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並對台灣的市場佔有率造成一定影響。
在全球推動綠色科技的背景下,台灣半導體產業亦面臨著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半導體製造需要大量的能源並產生一定的化學廢料,這對環境造成壓力。為應對這一挑戰,台灣的半導體企業正積極採取措施。以台積電為例,該公司已設定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達60%的目標,並且積極推動環保和節能技術的應用。此外,台灣政府也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
儘管台灣擁有強大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但人才短缺問題依然困擾著行業發展。隨著全球對半導體專業人才需求的增加,台灣在設計和製造領域面臨著人才流失和招聘困難的挑戰。為應對這一問題,台灣企業與高等教育機構合作,開設相關專業課程,並通過國際合作引進外國人才。此外,企業還積極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和職涯發展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才加入。
總結來看,台灣半導體產業憑藉先進技術的突破、完整的產業鏈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全球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儘管面臨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以及環保和人才短缺等挑戰,吳志毅對台灣半導體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相信,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生態系統的完善,台灣將能夠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繼續保持領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