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tsu2。
-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u2。
-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tu3/tu2。
-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ku2。
陸游生活在偏安江南的南宋時期,國家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他一生力主抗金,是少數堅定的主戰派代表人物。然而,君主懦弱,沉溺於安逸,群臣逢迎媚上,陸游屢遭排擠與打壓,壯志難酬。這首《卜算子·詠梅》借梅花自喻,表達了他在逆境中依然堅守高潔情操與堅定信念的心境。梅花雖寂寞無主,卻傲然挺立於風雨之中,無意爭春,任憑群芳嫉妒,即使零落成泥碾碎成陳,香氣依舊如故,正如陸游不屈的精神與高遠的志向。這首詞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描繪了梅花的孤高品格,又抒發了詞人的堅貞情懷,是陸游詞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不朽經典。
「著」字作為一個多音多義字,在兩岸的發音和語意配置上存在差異,這不僅反映了語言的地域特色,也體現了漢語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下將從音義配置、文獻例證及方言角度,探討「著」字在不同語境中的讀音和意義。
一、「著」字的音義配置
- 「著」字的讀音與意義根據《漢語大詞典》,「著」字在表示「遭受;遇上」時,讀音為「zhuó」(ㄓㄨㄛˊ)。例如:
然而,在現代漢語中,「著涼」一詞的「著」讀作「zháo」(ㄓㄠˊ),台灣地區則讀為一聲「ㄓㄠ」。這種音義配置的差異,反映了語言在歷史演變中的分化。 - 《百喩經·人效王眼瞤喩》:“汝爲病邪,爲著風耶,何以眼瞤?”宋楊萬里《北風》詩:“如何急灘水,更著打頭風。”《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這別莊燕同馮君瑞著了這一嚇,兩隻腳好像被釘釘住了的。”
- 「著風」與「著雨」的讀音問題雖然《漢語大詞典》未收錄「著風」和「著雨」這兩個詞,但在口語中,我們常說「吹著風」或「淋著雨」。此時,「著」字的讀音應如何選擇?
- 若從文獻例證來看,如陸游《卜算子·詠梅》中的「更著風和雨,更著風和雨。」,大陸普遍讀作「zhuó」(ㄓㄨㄛˊ)。但從語感上,「著風」與「著涼」語境相似,讀作「zháo」(ㄓㄠˊ)似乎更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
二、陸游《卜算子·詠梅》中的「著」字讀音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有一句:「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 大陸普遍將「著」讀作「zhuó」(ㄓㄨㄛˊ),強調「遭受」的語意。
- 然而,若從現代漢語的語感出發,「著風」與「著涼」語境相似,讀作「zháo」(ㄓㄠˊ)似乎更為自然。這種讀音選擇不僅貼近口語習慣,也更能傳達詩中「梅花遭受風雨侵襲」的無奈與孤寂。著ㄓㄠˊ,遭ㄗㄠ ! 兩音相近! 語意上可以互用!
三、台語中的「著」字讀音與意義
台語中的「著」字讀音更加豐富,除了常見的toh8如著火,tioh8如「有著,無著」。le7/leh8, te7/teh8 如「站著吃」!,還有「tsih8」「tsiah8」「tiau5」等,分析如下:
- 「tsih8」
- 表示「接觸」或「附著」,例如「腳靡著力」(腳沒有力氣)。引申為「盡力」或「用力」,如五代吳涵虛《上升歌》:“龍吐雲兮鳳著力。”現代漢語中的「給力」一詞,台語可表達為「tsih力」,讀音為「tsih8」。是「給」破音字 ㄐㄧˇ的入聲音!
- 「tsiah8」
- 表示「花費」或「吃力」,例如「tsiah8-力」(吃力)。文獻例證:唐白居易《府酒五絕·自勸》:“何況官供不著錢!”現代漢語中的「吃力」一詞,台語可表達為「tsiah8-力」。
- 「tiau5」
- 多用於表示「附著」或「牢固」,例如「花袂牢枝」(習慣性流產)中的「著枝」,可理解為「花未能附著於枝」。
「花袂牢枝」與「花靡著枝」
- 「花袂牢枝」中的「袂牢」意為「無法牢固」,而「花靡著枝」則更強調「未能附著」。從語意上,「花靡著枝」更為貼切,
「記不住」與「記靡牢」
- 「記不住」在台語中可表達為「記靡牢」,其中「靡」表示「未能」,「牢」表示「牢固」。這種表達方式既保留了古漢語的語法結構,又融入了方言的特色。
四、總結
「著」字作為一個多音多義字,其讀音和意義在不同語境、地域中呈現出多樣性。。台語中的「著」字則進一步豐富了其音義配置,展現了漢語的深厚底蘊與地域特色。
在實際使用中,我們應根據語境、地域習慣以及文獻例證,選擇合適的讀音和意義,以準確傳達語意,並保留語言的多樣性與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