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先生第三次率台灣年輕人造訪大陸交流,經哈爾濱冰雪世界到天府之國的四川成都,除了到舉世知名的熊貓基地外,也到了大詩人杜甫流放在成都的故居杜甫草堂參觀。在「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為座談主題發言,當場朗誦了杜甫的一首很有名的五言律詩《春夜喜雨》! 以詩詞為載體,構建起兩岸堅實的臍帶橋梁! 可惜,他沒有帶會吟唱詩詞的年輕人過去,不然可以來蹭馬先生的熱度,來做一場兩岸的詩詞吟唱盛會!
台灣居民,多數為閩南移民的後代,所操語音與漳泉廈者無異,因此閩南語的讀書音,又稱文讀音,民間俗曰孔子白,意思是如果要讀論語孟子等四書五經,要讀文讀音!這個中華的寶貴語音文化,還保存在台灣民間,為甚麼這麼說呢? 因為詩詞這個中華文化寶藏,除了優美的文字以外,還有優雅動聽的語音旋律,詩詞,要用文讀音吟唱! 葉嘉瑩先生心心念念者,除了詩詞的研究,教育,創作推廣以外,就是把要把詩詞吟誦語音紀錄,傳承下去,網路上可以找到bilibili 《迦陵遺音:葉嘉瑩先生吟誦集 上 兩百集》可資為證! 可惜葉先生生在北方,祖籍為滿族人,語音失去了漢語平上去入的入聲語音,加上已經高齡九十幾,她的吟誦受歡迎的程度,不及她對詩詞的講座! 有一個葉先生年輕時候的吟誦,卻是好太多了,可以參考! 葉嘉瑩吟誦辛棄疾《鷓鴣天.離豫章,別司馬漢章大監》。
來說今日的主角,《春夜喜雨》。
曾在舊貼中貼過這首詩,當時是問了一個問題,詩中「看,重」各發何音? 有位博友少陵野老_杜甫,回答一對一錯,因為普通話兩字都是四聲! 但他對「重」字的理解卻是對的!「春雨润物,锦城花更艳」! 這裡的「艷」字,就是「濃厚,飽滿」的意思,康熙字典上的釋義:『重』,【唐韻】柱用切tiong7,陽去調,本義,《說文》厚也。即濃厚,飽滿義。譬如,宋林逋《湖樓晩望》詩:“夕寒山翠重,秋淨雁行高。”宋蘇庠《菩薩蠻·自宜興還西岡作》詞:“江南鶗鴂夢,山色朝來重。”。與之相對的字是「蔫」,無水分,枯萎狀,如果沒有一場久來的春雨,就算花開,也不會有美麗濃豔挺俊的春景! 如此,才能對應接續的錦城二字,「錦」一字既呼應花重,又對應花開錦簇的成都城,不愧是功力高超的大詩人。
重,四聲,另一個含意,【增韻】輕之對也。是比較廣為人知的,坊間,多解為「花因為飽含雨水而顯得沉重」,連大陸小學六年級的教學,也是以此解說! 以「輕之對」解之,是落了下乘,完全辜負了大詩人的用心啊!
註:上圖從網路這裡擷圖有侵權請告知
詩詞的靈魂是優美的文字以及動聽的旋律,兩者缺一不可。《詩經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即是說,言,嘆,詠,歌,是詩詞表現的進化過程,最終最終都是要吟詠甚至歌舞的! 常看古裝戲劇,說一位才子,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能詩文,善樂律,語音也是樂律的一種表現! 古人依字音行腔,吟誦之間,天籟自成! 可惜,如今的語音失去入聲,只存平上去,看到一片視頻,是小學六年級的詩詞課,也是《春夜喜雨》,將詩詞語音的特色講的真生動,平聲長,仄聲短,入聲頓收,關鍵點位平聲最長! 按照老師的講解,可以吟誦詩詞,但多數老師不教吟唱! 或許是受到先天的限制吧! 其中最關鍵的是入聲字的辨識! 對母語中沒有入聲的族裔,是不可承受之重!除非,一直浸淫於詩詞的興趣者,久而久之,自然就能一眼看穿!不然,就是要將詩詞的吟誦,吟唱,大力提倡出來,尤其是在傳播,感染力強的電視,電影劇中,只要有詩詞的橋段,一定要,吟誦或吟唱! 這樣,靠著沉浸式接收,不知不覺中學會入聲字的技巧!一如,上首詩中說的,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望有心人留意之! (題外話,這位老師對「看」字為何念一聲解釋錯誤,只是純粹在平聲點位上,如此而已,同樣的字如果是在仄聲點位上,一樣是念四聲的!,可以參考前貼文韓愈的初春小雨)
七八年前在網上看到大陸民間高人在教小學五年級詩經的《黍離》,嚇我一大跳! 對十歲出頭的孩子教這麼沉重高深的詩經!會不會太超過了! 不過,要說的重點是,這位老師用普通話吟唱《黍離》,卻是讓人眼睛一亮,實在不錯,可以在youtube上查詢「陳琴老師吟誦教學」看她其他的作品! 可見吟唱在普通話不成大問題,就是要從教育上,還有戲劇,歌曲上,注重起來!如此,才能將詩詞吟唱從沉淪中,拯救回來!
這裡有段老師教唱小孩如何吟唱,可以參看。不過其中有個小錯誤,第一句中的「好雨知時節」,仄仄平平仄,兩個平聲字的長短要倒過來,因為「時節」是複字詞,指節令;季節,如,宋楊萬里《黃菊》詩:“比他紅紫開差晩,時節來時畢竟開"。把時,節兩字分太開,就喪失應有的語意了。況且這個「知」字具有重要的詩意內涵,一個「知」字把春雨說成了一個對百姓人民知冷知熱的體心人,深俱寫作功力。
閩南語音吟唱《春夜喜雨》
中文語音版《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