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十念法

精要十念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個人往生在握,共同菩提大業


精要十念法

在此提議,以淨空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為淨宗學人今後之一般自修與共修之常規。茲說明於後:

自修者

自修者,日中九次念十聲佛號,亦即晨起與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後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計九次。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而原有之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

共修者,凡講經、開會、聚餐等無特定儀軌之集會,在共同行事之始,行此十念法。亦即約同大眾合掌,同聲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而後始進行講經、開會、用餐等活動事宜。

蒙佛加佑

蒙佛加佑

按此自修與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試舉如下:

此法簡單易行,用時少而收效宏,確實切要,可久可廣。為「佛化家庭」之具體有效方法。例如:於家庭中三餐時行之,則舉家之成員或信或不信皆蒙攝持不遺。此法有佛化親朋鄰里、普及社會之大利益。

以簡單易行,一日九次,從早到晚,佛氣不斷。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繼,日復一日。久能如斯,則行人之氣質心性將逐漸清淨,信心與法樂生焉,福大莫能窮。

如能隨順親和,稱念十聲佛號,便有祛除雜染、澄淨心念、凝聚心神、專心務道,以及所辦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議等等之功德。

自修與共修,相資相融,資糧集聚,個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提大業,亦共成焉。

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試姑名之。

  • 一為「淨業加行十念法」,是對已有定課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課業上加行之故。
  • 一為「簡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適於無定課者言,因現今社會遞變,匆忙無暇,局礙多難故。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平易圓具,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標準,亦甚符合無缺。


因每次念佛時間短,易攝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貫穿於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總而言之,此法簡要輕鬆,毫無滯難之苦,如此法大行,則淨業學人幸甚!未來眾生幸甚!諸佛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 一九九四年 諸佛歡喜日 美國淨宗學會四眾同倫 敬勸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6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