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喜歡過年,大概是小時候過年的回憶,不樂意的事大於開心的吧!
第一不樂是除夕前的「大掃除」,在幾天內密集從裡到外清理,像是:清櫥櫃、洗整年沒用過鍋碗瓢盆、洗牆壁、洗地板、洗很多很多,偏偏那時段經常有寒流,雙手要浸入冷冰的水、最不舒服。曾經我跟媽媽說「為何要這時候洗全部,沒用到的先不用洗,以後有空再處理」,媽媽說「過年就是要大掃除,把壞的掃走,留下好的」。
第二不樂的也和天氣有關,就是晚上12點要去廟裡拜拜,常是氣溫低且陰雨天的半夜,我很想睡覺、不想去也不行,得要全家一起出門去廟裡人擠人,我們不必搶頭香但也要儘量12點一過就入內祈福,媽媽說「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順遂、賺大錢」。
第三不樂的是冰箱填滿食材,除夕滿桌食物,初一到初五有客人來我家時還要煮新的,好忙碌。沒客人時我們就吃剩菜,吃到後來本來好吃的變成不好吃。媽媽說「春節時帶客人吃外面的餐廳太昂貴,所以要自己煮,而煮多一點,才年年有餘,所以買很多,吃很久」。
第四不樂是過年到處人擠人,我們家基本是不出去玩的,當年沒有youtube,電視節目千篇一律的恭喜發財搞笑,反而我想看的戲劇或節目都因為春節停播,所以我覺得春節是超忙碌又很無聊的假期。
第五不樂是拿紅包,不管是去外婆舅舅阿姨家或姑姑們來我家,照理我們小孩子應該是很高興的收紅包,但其實我覺得就是在比誰家有錢、誰的工作發展更好。當年我們家在眾多親戚當中的錢財能力算是弱的,我收紅包,但媽媽要回包給親戚們的小孩,結果是我們更花錢,因為我們家只有兩個小孩,他們的小孩更多,一來一往,媽媽會感嘆我們家不夠有錢。而我覺得「為何要包來包去,根本是不好的習俗,應該改掉。我主張我們不要包,也不收他們包給我們的,這樣簡單處理就好,可媽媽又說「不行,過年就是要這樣」,大概是不想比輸他們。
過個農曆年,有勞民傷財的感覺,年前年後的採買烹煮清掃整理,把自己累壞了,春節親友送往迎來,媽媽在那段期間特別忙碌,人在緊張、壓力下,情緒易於被激起,身為小孩的我,也不免要被流彈波及,尤其我還會反對年節禮俗,被罵一罵也是應該。我常想為何要有那麼多天的春節假期?我實在是不樂意。還有一點,我們是開店做生意的人家,一家四口,過年時不必去誰家吃飯,每天都是全家團圓飯,春節於我而言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開心的事,反倒是為了一些習俗招致更多不開心,春節一點都不好玩,小時候的我、年輕時的我都不喜歡這樣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