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肩膀上的重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次要介紹一本由日本《每日新聞》針對「兒少照顧者」系列報導集結而成的書,書中記錄了在日本第一線記者眼中,「兒少照顧者」的現況,書名是《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作者是每日新聞編輯部—取材組,譯者是蕭秋梅。

      書的主題很特別,與以往看的書都不太相同。會吸引我借這本書的原因,是我看了開篇故事,講述「兒少照顧者」(young care)的採訪故事。

      故事中講述了一個已成人的「兒少照顧者」,從小六開始就照顧自己八十幾歲,患有失智症的奶奶,直到他上大學為止。

      邊看書的時候,心裡不斷疑惑著:「這是個什麼樣的家庭呢?怎麼讓一個十多歲的孩子照顧一個八十幾歲的長輩呢?家裡沒有其他成員嗎?孩子的父母在哪裡?老人家的孩子們又在做什麼呢?」一連串的疑問,引得自己一直讀下去,直到把故事看完。

      一般來說,從小六到大學,中間大約八年到十年。這階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正在學校接受教育,參加各類社團,與同儕嘻嘻鬧鬧,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的年紀。雖然說,他們也不是沒有煩惱,但是在他們的煩惱清單中,可能沒有包含:準備奶奶的晚餐、陪奶奶去醫院看病、接家服員的電話、處理奶奶臨時突然的生病住院、隨時接聽奶奶的電話,安撫她的情緒等等。

      但是,在這個故事裡的主人翁,小六開始就一肩挑起了照顧年長奶奶的責任。因為,他的父母很小就離婚,父親工作忙碌,母親早已不跟他生活,奶奶照顧他長大。現在,奶奶老了,需要有人照顧,爸爸因為工作養家,也沒有多餘的心力,於是這個照護的重擔,只好落在孩子身上。

      我們可以想像,即便是大人要照顧患患有失智症的長者都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他的心裡承受的壓力不知道有多大。報導中,主人翁已經長大,現在回頭再看曾經的歷程,言談中沒有想像中的悲情,比較多的是他慶幸自己為奶奶做了這些事,也算是回報她對自己的照顧。更何況,自己已經長大了,同時這段經驗,也成為了養份,讓自己可以順利找到工作。

       什麼是「兒少照顧者」呢?

raw-image

「兒少照顧者」又稱為「年輕照顧者」,是未滿十八歲的孩童,在家庭成員中有人需要照顧時,扛起原應由成人擔負的照照個責任。

      乍看之下,這好像是一個新名詞,但是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由兒童、青少年擔負起家人照顧的狀況由來已久。只不過,很少人注意到這件事。未曾注意的原因應該有以下幾個:

      一是他們年紀小,不太知道如何尋找社會資源來協助自己。

      二是只要聽到他們做這些事,大人們通常會用很「正面」地讚賞他們,例如:孝順、懂事、體貼……

      三是他們不知道要如何表達自己的狀況,又擔心說了之後會被人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剛開始看書時,也是很同情有這樣遭遇的人,看到這一點才發現,唉~自己又自以為是了。

      四是他們可能曾經說過,但是聽的人卻無法理解,還是堅持他們的做法。因此他們會認為就算說了,對現況也沒有任何改善。 

      總之因為各種因素,讓這群年幼的照顧者,多數只能獨自承擔照顧的壓力和責任,很難得到更多的支持與支援。

      書中提到,日本本來沒有針對這群年輕的照顧者的統計,但是因為採訪與報導的醞釀,地方政府才開始相關的統計,但是取得統計數字也是個困難的過程。因為這群孩子不一定知道自己符合「兒少照顧者」的標準,再不然就是他們也怕別人的眼光。所以統計出來的數據不一定正確。

      這群「兒少照顧者」要照顧哪些人呢?

raw-image

      以日本的統計,最高比例是祖母,再來是有身心障礙問題的母親、父親,還有有身心障礙問題的手足,或者健康年幼的手足。

      他們照顧這些家族成員,通常不是因為家裡沒大人,比較多的是家裡的大人們本身就需要人照顧,或者是大人要工作,他們認為小孩幫忙照顧沒問題。也就是說,除了家裡人手不夠的原因外,大人也認為小孩「應該」幫忙。只不過這些小孩提供的幫忙範圍越來越大,大到佔用了他們學習、休息、與朋友互動的時間,大到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影響他們的發展。

      其實,不管是哪一個年齡階層的照顧者都辛苦的,不管照顧長者、幼兒、或者是身心有狀況的家,負擔都也都很重,都需要許多的社會支援與社會支持。會介紹這本書的原因,除了是希望大家可以對自己身邊的照顧者多一點關心外,也是希望我們可以少一點道德綁架,用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需要,放鬆地抒發情緒。

      畢竟,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成為一個「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不只需要政府,也需要每個人對各族群多一點關心與支持,少一點自以為是的苛責或同情,對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15
謝謝您的分享❤️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2會員
329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寧閱療癒工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以前到現在,新聞媒體常常會報導許多令人心痛的虐童事件,施虐者不只是保母或幼兒園老師,有時是自己的親人甚至是父母。 我一直認為,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陪伴,尤其是來自父母的陪伴。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個主題。 最近幾年,有一些虐童的案件,看到新聞的時候總覺得特別心疼,那麼可愛的年紀本該被好好保
Thumbnail
從以前到現在,新聞媒體常常會報導許多令人心痛的虐童事件,施虐者不只是保母或幼兒園老師,有時是自己的親人甚至是父母。 我一直認為,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陪伴,尤其是來自父母的陪伴。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個主題。 最近幾年,有一些虐童的案件,看到新聞的時候總覺得特別心疼,那麼可愛的年紀本該被好好保
Thumbnail
Netflix影集《童話故事下集》中,「媽寶男」角色引發了人們對親子教育的深刻反思。這位角色的成長過程讓我們不禁想問,當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甚至完全無法為自己負責時,這樣的教養方式會帶來什麼後果?
Thumbnail
Netflix影集《童話故事下集》中,「媽寶男」角色引發了人們對親子教育的深刻反思。這位角色的成長過程讓我們不禁想問,當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甚至完全無法為自己負責時,這樣的教養方式會帶來什麼後果?
Thumbnail
霸凌事件,其實默默在我們身邊發生。那其中牽涉其中的「主角」與「配角」是加害者、被害者?或是沉默的旁觀者?實際上,當霸凌事件被放在檯面「被處理」時,事件的主角就悄悄轉換成為介入處理的大人們。 兩個家庭的大人,在處理這件事的歷程,讓我看得雞皮疙瘩。畫風很可愛,主題很讓人慎思。
Thumbnail
霸凌事件,其實默默在我們身邊發生。那其中牽涉其中的「主角」與「配角」是加害者、被害者?或是沉默的旁觀者?實際上,當霸凌事件被放在檯面「被處理」時,事件的主角就悄悄轉換成為介入處理的大人們。 兩個家庭的大人,在處理這件事的歷程,讓我看得雞皮疙瘩。畫風很可愛,主題很讓人慎思。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十三日舉行「侯趙顧、好照顧」兒童課後照顧免費政見記者會,包括推動公立國小課後照顧全面免費、課後照顧延長到晚間七時、偏鄉及弱勢學童開設照顧專班等。 今年十月,嘉義民雄一戶低收入戶家庭,父親外出做粗工,母親被村幹事通知,外出重辦低收入戶申請,家裡只有二歲弟弟及四歲妹妹留在房內
Thumbnail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十三日舉行「侯趙顧、好照顧」兒童課後照顧免費政見記者會,包括推動公立國小課後照顧全面免費、課後照顧延長到晚間七時、偏鄉及弱勢學童開設照顧專班等。 今年十月,嘉義民雄一戶低收入戶家庭,父親外出做粗工,母親被村幹事通知,外出重辦低收入戶申請,家裡只有二歲弟弟及四歲妹妹留在房內
Thumbnail
       當孩子上了國中以後,好多媽媽都感覺作苦力的壓力少了些,孩子獨立了,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上課、寫作業、可能有補習、上網,儘管很多是我們看不慣的事,打電動、跟同學相約去看電影、K小說、漫畫、用Fac、line、line問同學功課…....但同時也感到我們的重要性大大減低了。
Thumbnail
       當孩子上了國中以後,好多媽媽都感覺作苦力的壓力少了些,孩子獨立了,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上課、寫作業、可能有補習、上網,儘管很多是我們看不慣的事,打電動、跟同學相約去看電影、K小說、漫畫、用Fac、line、line問同學功課…....但同時也感到我們的重要性大大減低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