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霸凌者》:何去何從的霸凌?面對孩子,我們該怎麼做?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其實我不願意把這兩個主角成為加害人、受害人
因為這兩個孩子都是因為社會的環境而被牽連
raw-image

最近剛讀完漫畫《我的孩子是霸凌者》(娘がいじめをしていました)。

沉重、壓抑。

漫畫中只有兩個色調:粉色是被霸凌者,藍色是霸凌者。

兩個校園霸凌背後的小家庭,讓我不禁反思,當我們成為父母後,究竟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錯誤與困難?




自己的孩子是霸凌者

故事從母親發現女兒成為班上的霸凌者展開。

其實我覺得,小愛一開始就不認爲這是在欺負小春,只是在開玩笑,而且大家都在笑。或許是爲了人際關係,小學的她並不知道給別人帶來怎樣的痛苦。而自己母親因為過去曾遭受校園霸凌,對於孩子的行為無法接受,內心的創傷再度浮現。她陷入深深的自責,甚至在女兒哭訴自己也被同學欺負時,冷冷地回應:「自作自受」。

母親未曾解決的內心陰影,最終把這些未解的痛苦投射到女兒身上。
原本被霸凌所苦的媽媽,長大之後發現自己的孩子竟然是讓別人痛苦的其中一員。

爸爸的逃避

左邊是受害人的爸爸,右邊是加害者的爸爸

左邊是受害人的爸爸,右邊是加害者的爸爸

小愛的父親認為,女兒能誠實說出自己參與霸凌的事,是一種勇氣,他對此表示肯定。然而,小春的父親卻選擇忽視,認為這只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不願介入。他認為孩子之間的事情不值得大驚小怪,甚至拒絕深入了解。這樣的態度讓孩子失去了對成人世界的信任。

不知道是不是這本漫畫特別刻意描寫出來的,但是我覺得爸爸對於小孩的關注,真的不太夠。許多父親認為處理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是母親的責任,而自己則只需關注更大、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這些小小的事情積累累積起來,就會變成燎原之火。

如果、假設這樣的冷漠態度僅僅是逃避責任?還是代表了一種不同的教養風格?在傳統的家庭結構中,父親往往被賦予「理性」和「權威」的角色,因此他們更傾向於對孩子的問題保持距離,以免「干涉太多」而顯得軟弱。

孩子應該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而不是依賴父母來解決。但是以現代教育觀念看來,父母雙方應該給予足夠的安全感(而不是媽媽而已),孩子才會信任愛與美好。

老師的角色:逃避到承擔責任的掙扎

左邊是小春媽媽,右邊是小愛媽媽

左邊是小春媽媽,右邊是小愛媽媽

起初,老師針對霸凌問題有進行小春談話,但是對於「停止霸凌」沒有什麼效果。然而到後來,小愛的媽媽懇求老師:「請站在小孩這邊」老師的內心掙扎漸漸浮現。他從最初的逃避,到最終承諾「我也會一起背負,陪妳一起往前」。

老師在現實中也常常面臨巨大的壓力。
可能害怕介入後會引發更大的糾紛,甚至遭到家長指責,畢竟這種事情沒有絕對是「對」的處置方式。

然而,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改變孩子的命運時,終究選擇了責任與支持。這提醒我們,即使在面對困難的處境下,只要有勇氣承擔責任,就能為孩子帶來希望。

道歉的無力

小愛的家人選擇帶著孩子去向受害者道歉,試圖達成和解。

然而,對於受害者而言,道歉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特效藥。當孩子被長期霸凌後,心理創傷並不會因為一句「對不起」而消失,只可以讓時間去淡化,但是不會不見。

受害者家長一度想為孩子爭取公正,然後霸凌的孩子,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作為家長和老師,認爲只是道歉就結束的話,其實我們是否在試圖簡化問題、追求表面上的和解,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真正的道歉,應該是基於深刻的反省和行動,而不是僅僅為了平息紛爭。

但是小朋友知道道歉的意義在哪裡嗎?大人有告訴他嗎?

我覺得先應該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被排擠,如果是因為性格問題就欺負自己的孩子,或許考慮讓孩子轉學。

如果有一個成年人和我說職場不愉快,老闆很機車,同事一直嘲笑他——就像在一個隨時會被PUA的職場中。你會勸他繼續待在那裡嗎?不會!你會勸他快點換工作,因爲我們都知道繼續下去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但為什麼變成小朋友的時候就變成——你要去適應?

有人說一直換學校小孩要重新適應好難好難之類的,有時候是因爲大人麻煩……

當然,如果問題是孩子的行為問題,那就需要帶回家好好教育了。

霸凌的惡循環

霸凌者最終也成為了被霸凌的對象。霸凌並不是單純的善惡對立,而更像是一個殘酷的循環。當加害者的行為被揭發,原本的霸凌者就會成了被排擠和報復的對象,讓人不禁反思:這種循環的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問題?

孩子們在學校中為了融入群體、尋求認同,可能選擇霸凌他人,而當他們成為被排擠的對象時,也無法找到健康的出口。這是一個殘酷的循環,而非簡單的「因果報應」。

那假設,如果孩子不去欺負別人,就會成為被欺負的人呢?

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站在孩子的身邊

這個不是溺愛,我的孩子都對的概念。

raw-image

漫畫的最後一幕,當小愛的父母選擇對孩子說:「我也會一起背負,陪妳一起往前。」

因爲是家人,所以我會帶着你一起走。這句話讓整個故事達到情感的高潮。它告訴我們,作為父母和教育者,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都應該與他們一起承擔,陪伴他們走向修復與成長的道路。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不能一味責罵或逃避,而是要學會傾聽、理解,並真正陪伴他們。這不是在縱容錯誤,而是幫助他們在困境中學習如何面對、如何成長。只有當我們選擇與孩子共同承擔責任,他們才能學會面對未來的挑戰。

逃避不是解決之道,真正的支持才能讓孩子成長
內容總結
我的孩子是霸凌者
5
/5
12會員
44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不僅分享身爲業務/業務助理實用技巧和作業流程,更會討論工作中的人生感悟,從商業經驗中提煉智慧。 同時,還有一個週週講書系列,讓我們的思維每週充電。 無論你是職場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業務老手,這個空間將幫助你在成長的路上不斷進步,在商道與書香之間找到平衡與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邊談商務邊翻書 的其他內容
只有輸出才能累積經驗,改變人生 這本書談「輸出」的概念、方法和原因。雖然這本書對於已經有固定輸出習慣的人來說有點太基礎,但是對於剛剛起步,目前輸入習慣佔8成以上的人來說,是時候進階到「輸出的世界」了~
4/5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這本書很有趣,又正經又不正經,一天就看完了。 ★ Google中的小巫毒娃娃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問題 ★ 加速度的世界
5/5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
這本書談關於「金錢的真相」和「社會運作方式」 ★ 存錢其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因為問題的解決不在於金錢本身,而在於你把錢支付給誰,由那個人來幫你解決問題。 ★ 金錢不僅僅是貨幣,它象徵著對他人勞動的「感謝」,是對他們付出的肯定與支持。 就像是你如果因爲我的文章而留言、按讚,我也會很開心喲
5/5きみのお金は誰のため
《孫子兵法》剔除了細膩的人際關係之想法,只根據戰略性判斷去做選擇,打勝仗。職場也並非只是單純的生存競爭,而是一個動態策略與協作的戰場。我們有時候在職場過於痛苦,就是因爲情感擺在成功之前,但是作者提醒我們以策略性眼光來看待日常工作中的挑戰,我覺得是一本好書。 透過我的文字,用十五分鐘來看完這本書吧!
5/5職場平步青雲術!孫子兵法
我們常常感覺自己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手頭總有事情等著處理,卻說不清自己到底在忙什麼。這是我在剛是辦公室小菜鳥的時候常有的疑問。明明一件事可能20分鐘可以處理完,但是做完發現2個小時過去了!瞳孔地震!又要下班了! 這和時間管理有關係,有很大很大的關係
4/524小時全為己所用
閱讀這篇講書,可以在短短的15分鐘內得到這本書的精華! 這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很多人都有的通病——希望未雨綢繆而過度儲蓄。人生應該「極大化體驗價值」,而非「極大化財富」,所以應該用我們的資產、財富去創造體驗和回憶。雖然裡面有太過極端的例子,但整體而言值得一看!
4/5《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只有輸出才能累積經驗,改變人生 這本書談「輸出」的概念、方法和原因。雖然這本書對於已經有固定輸出習慣的人來說有點太基礎,但是對於剛剛起步,目前輸入習慣佔8成以上的人來說,是時候進階到「輸出的世界」了~
4/5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這本書很有趣,又正經又不正經,一天就看完了。 ★ Google中的小巫毒娃娃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問題 ★ 加速度的世界
5/5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
這本書談關於「金錢的真相」和「社會運作方式」 ★ 存錢其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因為問題的解決不在於金錢本身,而在於你把錢支付給誰,由那個人來幫你解決問題。 ★ 金錢不僅僅是貨幣,它象徵著對他人勞動的「感謝」,是對他們付出的肯定與支持。 就像是你如果因爲我的文章而留言、按讚,我也會很開心喲
5/5きみのお金は誰のため
《孫子兵法》剔除了細膩的人際關係之想法,只根據戰略性判斷去做選擇,打勝仗。職場也並非只是單純的生存競爭,而是一個動態策略與協作的戰場。我們有時候在職場過於痛苦,就是因爲情感擺在成功之前,但是作者提醒我們以策略性眼光來看待日常工作中的挑戰,我覺得是一本好書。 透過我的文字,用十五分鐘來看完這本書吧!
5/5職場平步青雲術!孫子兵法
我們常常感覺自己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手頭總有事情等著處理,卻說不清自己到底在忙什麼。這是我在剛是辦公室小菜鳥的時候常有的疑問。明明一件事可能20分鐘可以處理完,但是做完發現2個小時過去了!瞳孔地震!又要下班了! 這和時間管理有關係,有很大很大的關係
4/524小時全為己所用
閱讀這篇講書,可以在短短的15分鐘內得到這本書的精華! 這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很多人都有的通病——希望未雨綢繆而過度儲蓄。人生應該「極大化體驗價值」,而非「極大化財富」,所以應該用我們的資產、財富去創造體驗和回憶。雖然裡面有太過極端的例子,但整體而言值得一看!
4/5《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網路上常說一句話:「那些性犯罪的人,不會等你的孩子長大。」我們不能夠等到孩子長大,才教他們有關兩性與身體自主權的事情,家長應該主動出擊: 一、給予孩童「知」的權利 二、給予孩子「反抗」的權力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網路上常說一句話:「那些性犯罪的人,不會等你的孩子長大。」我們不能夠等到孩子長大,才教他們有關兩性與身體自主權的事情,家長應該主動出擊: 一、給予孩童「知」的權利 二、給予孩子「反抗」的權力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