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2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信仰的重生:長樂教會的歷史與希望

屏東縣滿州鄉的長樂教會(Ciulaku 教會)宛如一顆珍珠,靜靜鑲嵌在恆春半島的土地上。這間教會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座建築,而是記錄了一群族人遷徙、失落與重建的生命故事。

東海的記憶:被迫遷徙的原點

1951年,來自三地村、達瓦達旺、舊好茶和德文等部落的族人遷至牡丹鄉旭海村,並建立了東海教會。對於這些已然接受基督信仰的族人而言,教會不僅是信仰的象徵,更是教育和資訊的中心。然而,1974年,國防部的計劃改變了一切。中科院九鵬基地的設立,迫使族人再度遷徙。在戒嚴時期的不安氛圍下,語言的隔閡與權力的不對等使他們經歷了巨大的迷惘與創傷。

長樂的重生:建立新家園

遷徙至滿州鄉長樂村後,部分族人決定重建他們的信仰中心。1977年,一座新的教堂開始籌建,並於1980年12月正式成立長樂教會。在這段歷史中,杜碧玉女士的名字被人銘記,她與其他信徒一起,用信仰支撐著族人面對失落的痛楚。

此外,事工的推展中,諸如馬卡巴‧阿勇(Makaba Ayung)與哈達‧拉伊(Hada Rai)這些核心人物,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的領導與堅持,成為信徒間彼此支持的精神支柱。


事工與挑戰:不安的現況

長樂教會的信徒來自不同族群,分散且混雜。社會挑戰與內部資源的匱乏使教會舉步維艱。例如,土地登記問題自1977年教堂成立以來,一直是族人關注的焦點。歷經多年的協調與努力,該問題終於在2020年11月成功解決,象徵著族人長期努力的成果與社會正義的一小步。

然而,傳道人的頻繁輪替仍然是一項挑戰,導致教會難以制定長期計劃,信徒的參與度也因此受到影響。

轉型正義:修復與反思

近年來,長樂教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試圖釐清遷徙的歷史真相,並修復族群記憶中的傷痕。2021年,教會舉行了設教40週年暨紀念東海教會65週年的感恩禮拜,這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溯,也是對未來的展望。紀念禮拜後的和解音樂會,透過音樂撫慰族人,試圖將痛苦化為希望。

這些活動的背後,有著傳道師法法吾妮‧拉樂歌安(Vavauni Ljaljegean)與蔣記剛(Tjanubak Ljaljegean)的身影。他們堅信,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傷痕,更是一個學習與成長的契機。

社區連結與未來展望

長樂教會的使命並不限於信仰傳播,它也嘗試成為社區的支持中心。婦女刺繡與傳統美食的教學,親職講座與課業輔導,都是教會事工的方向。透過與地方學校及公所的合作,教會希望拉近與社區的關係。過去的戶外愛宴,也展現了打破族群隔閡的努力。

此外,長樂教會與其他部落教會密切合作,組成“部落教室”,推動文化保存與課業輔導等工作。這種跨教會的聯合事工,不僅增進了教會間的連結,也使族人在共同的努力中尋回了自信。

歷史的教誨:在信仰中尋找力量

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宣幹事日依‧達里瑪勞(Rii Taljimaraw)牧師所說,「透過歷史,族人能知道上帝的旨意和上帝國。」 長樂教會的歷史是一部族群在台灣社會變遷中掙扎與信仰的編年史。他們從傷痛中站起,並用信仰作為內在的力量,繼續為下一代鋪路。



長樂教會大事紀

1951年

- 居民來自 Timur(三地村)、Tjavatjavang(達瓦達旺)、Kucapungane(舊好茶)、Tjukuvulj(德文) 等部落,遷徙至牡丹鄉旭海村。- 在旭海村建立 東海教會,這些居民遷徙前已接受基督信仰。

1951-1974年間

- 東海教會存在約20年,成為當地的 信仰中心、教育中心 和 資訊中心。

1974年

- 因國防部計畫建設 中科院九鵬基地,東海教會的居民被迫再次遷徙。- 遷徙期間,居民因不識字、不懂華語,加上戒嚴氣氛,感到壓力與困惑,歷史傷害難以訴說。

1977年

- 遷徙至滿州鄉 長樂村 的部分居民決定 重建教會。

1980年12月

- 長樂村的教會正式獻堂,成立 長樂教會(Ciulaku 教會)。

1980年代初期-中期

- 中會派遣傳道人同時負責長樂和八瑤教會的事工。- 長樂教會曾是四林地區信徒的禮拜地點,後來傳道人專注牧養長樂教會,並拓展至四林的事工。- 傳道人帶領信徒每月大掃除,節日邀請鄰居參與愛宴,並嘗試舉辦戶外愛宴,減少漢人對教會的忌諱。

1980年代中期-2000年代

- 長樂教會事工與合作: 1. 與高士、八瑤、牡林等部落教會組成「部落教室」,從事文化、課業輔導、親職教育等工作。 2. 與南區展望會合作,在四林地區進行福音事工。 - 教會執事 馬德發 曾大力協助教會發展。

近年 (2010年代起)

- 面臨挑戰: 1. 家庭不睦、青少年行為偏差。 2. 信徒較被動,依賴牧者規劃事工,並希望維持現狀。

- 轉型正義:投入歷史調查,釐清遷徙過程,修復歷史創傷。 - 活動規劃:尋根之旅、文史與繪本製作、親職教育等。

2020年11月23日

- 教會的 土地所有權問題終於解決,土地成功登記於教會名下,結束長期的爭議與不確定性。

2021年12月11日

- 舉行 長樂教會設教40週年暨東海教會65週年感恩禮拜,釋放族人壓抑的痛苦。

2021年12月11日後

- 舉辦 和解音樂會,邀請創作歌手 原野歡唱 和 藍海,透過音樂陪伴族人,走過歷史傷痛。



重要人物事蹟

杜碧玉

  • 她是 長樂教會 的開拓者之一,扮演了關鍵角色。
  • 她的丈夫 陳毛茲高士八瑤 的開拓者。杜碧玉在長樂教會的早期建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德發

  • 馬德發 是長樂教會的執事,對教會有著深遠的幫助。
  • 他在教會建堂事工中貢獻巨大,協助教會解決許多事務,特別是在初期的發展階段。

林寶玉長老

  • 曾任職於恆春基督教醫院,並與 林碧娥 一同為 四林 地區的事工服務。
  • 她們在資金和力量上都為牡林教會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林碧娥

  • 出身於 高士教會,後嫁到四林,並積極參與 展望會 在四林地區的福音事工。
  • 她與 林寶玉長老 共同為四林地區的教會發展貢獻良多,並參與了 牡林教會 的建立。

李旭東

  • 他是 老村長,關心並幫助他的兒子 李正宗
  • 由於傳道人的關心,他奉獻土地給教會,並成為 牡林教會 的所在地。這一奉獻對教會的建立至關重要。

早期到長樂教會服事的傳道人

  • 這些傳道人在長樂教會的開拓與早期發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 一位傳道人曾帶領信徒每月進行大掃除,並邀請鄰居參加節日愛宴。
    • 他們也嘗試在戶外舉辦愛宴,以減少當地漢人對進入教會的忌諱。
    • 這些傳道人的努力為長樂教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促進了教會與社區的連結。

已移居屏東的長老

  • 這位長老的名字未具體提及,但他在長樂教會土地登記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登記在他的名下。
  • 然而,他已不住在長樂,也未再參與當地的聚會。這導致教會在土地所有權方面面臨挑戰。

Vavauni Ljaljegean(法法吾妮・拉樂歌安)與 Tjanubak Ljaljegean(蔣記剛)

  • 他們是 長樂教會 的傳道師,負責推動教會的 轉型正義歷史真相調查
  • 他們從神學院的教會歷史課程中認識到教會歷史的重要性,並從兩本歷史悠久的教會議事錄中得到啟發。
  • 他們帶領教會通過釐清遷徙過程的細節來修復歷史創傷。

中會的調派人員

  • 中會的調派決策 影響了長樂教會傳道人的輪替和事工發展方向。
  • 由於中會的調動經常基於關係和教會政治,這導致了傳道人輪替頻繁,並對教會的發展造成了影響。

協助建堂的同工

  • 除了 馬德發執事,還有 王國來弟兄 也對建堂事工做出了貢獻。
  • 高士教會八瑤教會 也曾協助建堂。
  • 母會涼山教會 的弟兄會曾兩次前來幫忙。
  • 這些同工的參與確保了長樂教會的建堂事工順利完成。



參考資料

  1. 林婉婷. (2021年4月6日). Ciulaku教會遷徙史 找尋真相 促成和解. 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
    取自 https://www.churchnews.tw
  2. 吳祈得. (2021年12月16日). 長樂教會轉型正義 記憶歷史 往前邁進. 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
    取自 https://www.churchnews.tw
  3. 陳怡真. (2000年6月). 從恆春區之教會發展史及其社會概況 探討其可能的宣教方向(上).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



後記

長樂教會的歷史讓我深刻感受到,信仰不僅是一種精神的寄託,更是族人面對困境與挑戰時的力量來源。從東海到長樂,族人歷經了多次的遷徙與失落,每一次的變動似乎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與痛苦。然而,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信仰的力量顯得尤為珍貴與強大。

教會的成立與重建,不僅是物質建築的堆砌,更是一段屬靈生命的重生。每一次的遷徙,每一次的困難,都是對信仰的試煉。就如同耶穌在山上講道時所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4)。族人不僅在物質上需要重建,更在心靈上需要依賴上帝的話語與指引,這使他們能夠在困難中站立得穩,並不斷向前行。

特別是當教會面對內部挑戰與外界壓力時,我看到教會的成員們並沒有放棄信仰,而是更加堅定地依靠上帝的恩典來渡過每一個難關。杜碧玉女士、馬卡巴‧阿勇和哈達‧拉伊等領袖的堅持,讓我看見信仰如何在困境中彰顯出無比的堅韌與力量。他們不僅為族人建造了物質的家園,更為他們建造了信仰的避風港。

在這些過程中,我深感上帝的保守與引導。即使族人經歷了屢次的困難,土地登記問題的長期掙扎,甚至傳道人的更替,依然未曾削弱他們的信心。這讓我想到「凡事都能行」(馬可福音9:23),只要依靠上帝的恩典,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信仰的根基都能穩固不移。

當我看到教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和解音樂會,並且積極連結社區時,我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並不僅僅是停留在神學的層面,而是實際進入生活,成為社會與人際關係中的治癒力量。這正是基督教的使命——不僅要在靈裡建造神的國度,更要在現實生活中彰顯基督的愛與光。

長樂教會的歷史是一個活生生的見證,它教會我如何在困境中依靠上帝,如何在信仰中尋找真正的力量與希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