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旨在幫助創作者分享他們的過程並與受眾建立聯繫,而非僅僅是推銷自己。
## 第一章:你不需要是個天才
* **創造力不只是天賦,而是一種運作方式** 。
* 不要相信「孤獨的天才」神話,偉大的作品往往來自於一個互相支持、彼此學習的「群體」(**scenius**) 。
* 網路讓加入「群體」變得更容易,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想法 。
* **業餘者(amateurs)往往比專業人士更有優勢**,因為他們更願意嘗試和分享,不怕犯錯 。
* 重點是分享你所愛的,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找到你 。
## 第二章:著重過程,而非產品
* 藝術家不應將創作過程視為秘密,而應公開分享 。
* 人們對「香腸是如何製成的」感到好奇,也就是說,他們對創作過程背後的細節感興趣 。
* 透過分享你的日常過程,你可以與受眾建立獨特的聯繫 。
* **把你的工作記錄下來**,無論是以文字、照片或影片的形式 。
* 即使沒有可展示的成品,也可以分享你的過程的片段 。
## 第三章:每天分享
* **專注於每天分享一點點你的過程**,而不是追求一夜成名 。
* 每天的分享比履歷或作品集更有價值,它顯示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
* 分享的形式不重要,可以是部落格文章、推文、影片等 。
* **不要擔心你分享的所有內容都完美**,重要的是開始分享 。
* 在分享的同時也要專注於實際工作,並設定時間限制 。
## 第四章:公開你的好奇櫃
* 分享你的品味和影響,這能讓別人更了解你和你的工作 。
* 收藏和創造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 。
* 不要害怕分享你喜歡的事物,即使別人認為那是「垃圾」。
* **大方地分享他人的作品**,並正確地標註來源 。
* 提供足夠的背景資訊,讓受眾了解作品的來源、創作者等 。
## 第五章:說好故事
* 人們想知道作品從何而來、如何製作以及由誰製作 。
* 你的作品並非獨立存在,你已經在講述關於你的作品的故事 。
* **學習故事的結構**,並將其應用於你自己的敘事中 。
* 將你的工作簡報視為故事,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部分 。
* 始終以平實的語言與聽眾溝通,並重視他們的時間 。
## 第六章:說出你自己
* 能夠清楚地解釋你的工作,並將其視為與人連結的機會 。
* 你的個人簡介不應該是練習創意的場所,應簡短明瞭 。
* **避免使用浮誇的形容詞**,以及像「大師」、「忍者」等詞語 。
## 第七章:分享你所知道的
* 分享你的知識能讓你更上一層樓 。
* 當你教別人如何做你的工作時,實際上是在激發人們對你工作的興趣 。
* 透過分享知識,你也能獲得回饋和學習的機會 。
## 第八章:不要變成網路人肉垃圾
* 成為一個「開放節點」(**open node**),與他人連結,而不是只關注自己 。
* **如果你想要被關注,你必須先關注別人** 。
* 停止過度在意追蹤者的數量,開始關注追蹤者的品質 。
* 如果你想變得有趣,你必須對事物感興趣 。
* 與其花時間建立人脈,不如把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工作 。
## 第九章:避開吸血鬼
* **測試你身邊的人和事物是否會讓你感到能量耗盡**,並避免與那些會讓你感到疲憊的人接觸 。
* 找到你的「同類」,也就是那些與你分享相同熱情和目標的人 。
* 與網路上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見面,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 。
## 第十章:學習如何接受打擊
* 當你把作品發佈到網路上時,你必須準備好接受各種評價 。
* **將批評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不是人身攻擊 。
* 不要讓批評阻止你分享你的作品,並記得你的工作不是你這個人 。
* 區分建設性的批評和負面的「網路酸民」言論 。
* 使用「封鎖」功能,刪除惡意評論,甚至關閉評論功能 。
## 第十一章:賣掉
* 不要害怕談論錢,也不要認為為了錢而創作會腐蝕創造力 。
* 接受成功,並慶祝他人的勝利 。
* **利用你的受眾成為你的贊助人**,無論是透過捐款、群眾募資或銷售產品 。
* 要確定你提供的作品是真正有價值的,然後再為其定價 。
* 建立電子郵件列表,與你的受眾保持聯繫 。
## 第十二章:堅持下去
* 有野心,並持續挑戰自我,不要害怕改變 。
* 利用你的成功幫助那些幫助你的人 。
* **要懂得說「是」也要懂得說「不」**,並盡力完成你的工作 。
* 永遠不要過早放棄,要堅持到最後 。
* 把你的工作視為一系列的挑戰,並不斷地進步 。
## 第十三章:休息一下
* **定期休息對於恢復精神和激發創意至關重要** 。
* 利用通勤、運動和親近大自然等機會來放鬆身心 。
* 明確區分工作和生活,以免讓你感到永遠都在工作 。
* 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學夠了時,就該換個方向,尋找新的學習目標 。
* **從頭開始,重新成為一個業餘者,並公開地學習新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