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母親來說,就是有時沒有感受我想表達的立場。
簡單來說,我母親要求我整理口罩,我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感到不悅提出, 不要亂放我的藥物。
結果,往往是我母親退讓。
這是怎麼回事?
基本上,在小世界的星兒,是需要星爸媽的示範。
而在應用行為分析,可以藉由〝眼神追視〞做為引導。
近到桌面,遠到整個室內。
而整個過程,務必引導星兒理解,只要有專注,才能得到獎勵。
在這部分有完成,星爸媽就可以進行用行動做示範,以星兒理解,〝傾聽〞是什麼。
簡單來說,星兒的學習速度慢,不代表沒有用途。
像是,星兒的繪畫,就是星兒的溝通方式。
至於我在練琴,就是在進行另類溝通。
事實上,這只是自我音樂療癒。
只是,這是我和主之間的溝通。
其實,也只是星爸媽有沒有找出和開發星兒的潛能意願。
因此,在於星爸媽的責任,可重要。
像是,其實我母親是有意願對我放手。
不是說,我一姊一弟,是地球人,就直接放手。
說實話,那是心態問題。
而我母親無法對我放手,說是看社會新聞太多,仔細想想,那是藉口。
因為,我認為,這和社會新聞無關。
我的未來藍圖,是以捷運為主。
因為,我住的社區,有捷運。
自從我知道,我母親自我評估可以開十年的汽車,就有想到,可以帶我母親搭乘捷運。
不僅環保,也有運動空間,以做為老年延緩失智、維持活力、永續愉悅的心情。
我想,就算在十年以內,我母親就能理解,遲早對我放手,這回事。
當然,也是環境所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