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了一款低成本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聲稱性能可媲美美國的ChatGPT。恰恰引發了美國半導體股價,尤其有輝達(NVIDIA)與台積電ADR雙雙大跌,引發市場恐慌,美股要GG了嗎?
今天,就讓我們透過這個案例,重新探討 指數投資與分散風險的核心概念!
在股市的波動中,你是左邊還是右邊?
這次市場恐慌的核心來自於對 AI 產業鏈的擔憂,但是否代表整體市場都會受到同等衝擊?讓我們來看圖說故事XD
輝達受消息影響劇烈波動,股價大跌。
這不明究理的就大跌了一根,究竟是機會還是命運?
短線投資者與長期投資者的熱烈的意見交換顯示在成交量上,誰對、誰錯?
會不會都只是源自於恐懼與不確定性做出的倉促決策?
作為美國科技股 ETF,VGT 也受到影響,但跌幅相較輝達較為溫和,顯示整個科技產業雖然有影響,但不至於全面崩潰。
把視角往更大格局切換,是否也沒有那麼恐慌了,甚至沒有跌破上個月的低點。
VTI(全美股 ETF)則表現更穩定
比起前陣子的大跌(忘記什麼原因了XD),基本上就跟個沒事人一樣。
看起來因為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引發的輝達股價波動,似乎並沒有給市場帶來進一步的衝擊,放到更大格局而言,以VTI來說根本就「沒感覺」,這也是全市場分散的指數化投資人專屬的「麻木」XD
指數投資讓我們不再過度關注單一類股,而是享受市場的整體成長。
「事實上,單一消息引發的市場劇烈波動,並不代表整體經濟或股市的基本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DeepSeek 的技術突破確實可能影響 AI 晶片產業的競爭格局,但短期內,這是否會真正削弱 NVIDIA 或台積電的市場地位,仍有待觀察。歷史證明,市場情緒往往會過度反應,導致個股或產業短期內被錯殺。」(這是我讓 GPT 看新聞寫出來的一段投資廢話,好像很專業XD)
市場上的許多投資報告,也常常充滿這種模稜兩可的論述,然後投資人就會根據這些資訊做決策。
講講我的「觀點」(純屬唬爛,股價不等於觀點)
雖然這話跟指數投資沒直接關係,但如果中國 AI 降低了訓練成本,那代表所有中小企業進入 AI 輔助領域的門檻大幅降低。
綜所皆知,當別人有,而你沒有,你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
這或許會帶來產業結構的轉變,原本 只有大公司享有 AI 的技術特權,未來可能變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就像當年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一樣,最終人人手上都有 AI 終端運算裝置。這不就代表 AI 需求變得像手搖飲一樣,低門檻、又全民受惠?怎麼看都是大利多。
如果我是大公司,我們想一個更簡單的案例,假設我要組電腦,說不定將來windows12軟體優化的相當好,也內建AI,更厲害的是它可以用十年前的CPU就跑得又快又順,你會怎麼選呢?
但我不在乎,因為……
我靠指數投資累積了很多資產,不管作業系統再怎麼優化,我 一樣直上 Intel i9-14900K 或 AMD 9800X3D CPU,還要搭配尊貴的 NVIDIA 5090 顯示卡,記憶體插好插滿!
畢竟高手相爭、分秒必爭,由不得半點延遲。
言盡於此,其實也可以發現美股雖然半導體類股指數大跌,但許多中小型的軟體公司其實反而是上漲的,也可能代表許多投資者有類似的判斷,低門檻AI帶來企業獲利增長的機會,世界上的所有產業只要能受惠,都將百花齊放,所以又要回到分散投資的真諦。
當你投資全市場,就能參與所有可能的機會,而不是困在某一個類股的短期風暴中。
這次事件再度提醒我們,任何個股或類股都有一時的強弱,波動的風險無法避免,但透過指數投資,我們就不會在資訊不完全的情況下陷入「隧道視覺」(Tunnel Vision),過度關注某一個產業或個股的波動,以至於做出不完善的決策。
指數投資的核心優勢在於 全市場配置,它能讓投資組合自然適應市場變動,可以讓我們有效應對以下狀況
1.類股輪動效應:當半導體產業短期承壓,其他產業(如醫療、消費、金融)可能表現穩健,緩衝資產損失。
其實你也可以理解成股票市場內的資金進行「內部再平衡」,資產重新訂價,資金由估值過高的股票流向估值過低的股票。
2.避免極端情境:如果重押單一個股,投資報酬會高度依賴該企業的表現;但投資指數(如VTI、標普500、台股 0050)則能確保即使某個產業遇到短期風暴,整體投資組合仍具有穩定性。
積極地來說,你買進的是整體市場,讓市場內的各大公司自由競爭、使出渾身解數,爭取更高的獲利與成長。市值加權機制確保優勝劣汰:績效好的企業會自然增加比重,落後的企業則逐步被淘汰,形成「自動加減碼」的效果,讓投資組合始終與市場中的強者同行。
3.均值回歸趨勢:市場短期波動劇烈,但從歷史來看,指數的長期趨勢仍然向上,關鍵在於持續持有,而非因市場情緒而頻繁進出。
如果資金輪轉的等級由股票間提升到資產間,那就需要更大一個格局的分散配置,也就是「股票」部位、「債券」部位間的股債組合來做再平衡。
雖然分散代表的是投資報酬率的稀釋,但透過妥適的配置,你可以降低關注市場的心力,透過良好的資產配置與資金投入計畫,完整參與到資本市場的報酬。
當然分散不只有全市場,分散各股風險是一種基本概念,分散產業也是一種做法,所以最簡單的就是分散全市場,全部的風險自動稀釋,全部的機會自動分一杯羹。
全市場投資的最大好處,就是不會因噎廢食,也不會陷入「投資的隧道視覺」。
市場的短期波動,本質上是類股輪動,而非全面性的股票資產崩跌。當我們投資全市場,我們不需要去猜測下一個贏家,而是讓市場內的所有企業自由競爭,最終自然淘汰弱者,擁抱強者。
市場在走,分散要有!
坐穩,讓產業的更替帶給你豐碩成果
本來想要趁過年期間更新個壓歲錢投資議題,當成手上沒有部位也不知道怎麼開始的懶人包,但想想好像透過貼近市場的實戰觀念講解指數投資更有意思,就先講分散,看看接下來幾天有沒有心力再寫文章了XD
講那麼多還是有朋友手癢想要抄底個股,只能說要做短線交易並非不可行,而是每一次交易都是獨立事件,都要想好賠付的風險額度(先想賠錢總額),不能用指數投資的角度來持有,如果市場給的反應就是要繼續往下跌,跌破買進當下的設定的停損點(必須是有意義的參考點),那就要壯士斷腕。
不過機會可遇不可求,再不然就要全市場掃標的,我想大多數人並沒有那樣的研究量體跟信念進行大規模的分析跟驗證,還是好好指數投資最輕鬆自在,努力搬磚加大本金最實在。
在文章的最後,來試用一下vocus全新功能,大家可以投個票喔~
感謝你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有趣就幫我點個喜歡或收藏吧
祝大家農曆年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