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構建澳門未來》:探索澳門教育發展的新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份書摘將探討《構建澳門未來》這本書中關於澳門教育發展的觀點。這本書深入分析了澳門教育的現狀與挑戰,並為澳門教育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澳門教育的複雜性,並思考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澳門教育的現狀與挑戰

  • 教育事業的發展: 澳門的教育事業在不斷向前發展 [1]。各種統計數據和研究文獻都顯示了這一點,然而,教育工作者、專家學者和民眾都認為還有許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強 [1]。
  • 教育經費投入與分配: 近年來,澳門的教育經費投入大幅增加,然而公共教育開支佔GDP的百分比與OECD國家相比仍然偏低 [1]。同時,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勻,傳統的教育模式也比較單一化 [1]。
  • 師資問題: 澳門的教師隊伍面臨著素質保證、工作量大、待遇一般、缺少晉升機會等問題 [1]。此外,澳門也難以從外地招募足夠的師資 [1]。
  • 教育政策的理解: 教育界對教育政策的理解以及高等教育發展策略的理解並不清晰 [1]。
  • "畢業即失業": 澳門高等教育正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失業"或者出現低薪的"年輕人危機" [1].
  • 教育定位和發展策略: 澳門高等教育的定位和發展策略,有待時度勢,制定適當的政策,才能有效地推動其發展 [1]。

對澳門教育未來發展的建議

  • 廣納意見: 應廣泛聽取教育工作者、專家學者和學生的意見,將其納入澳門教育未來發展的重點考量 [1]。
  • 加強監管: 要加強監管經費的運用情況,增加各級院校的土地供應 [1]。
  • 檢討人力資源政策: 要檢討人力資源政策法規,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定位 [1]。
  • 推動多元發展: 應推動多元地區擴展澳門的產業類別 [1]。
  • 完善教育結構: 要更精密地關注教育體系和產業結構之間的轉變 [1]。
  • 訂立具體發展策略: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訂立具體的教育發展策略,並通盤考慮整體規劃 [1]。
  • 關注經濟社會發展: 要關注澳門的歷史和文化,要關注隨著澳門博彩產業蓬勃發展,以及澳門的產業結構轉變 [1]。

總結

《構建澳門未來》這本書點出了澳門教育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如資源分配不均、師資問題、政策理解不清等。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如廣納意見、加強監管、檢討政策等。這本書強調了澳門教育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並制定出更具體的發展策略,以應對未來挑戰,並有效地推動澳門教育的發展。

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

  • 澳門教育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 如何更有效地分配教育資源?
  • 如何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
  • 澳門的高等教育應該如何發展?
  • 教育如何應對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
avatar-img
7會員
85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ni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松浦彌太郎的工作基本》這本書提供了關於工作、生活和自我成長的寶貴見解。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工作與生活的融合,以及培養積極的工作態度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文章摘錄了書中的重點,例如將每天視為生產日、用心感受、準備的重要性、同心協力、尊重他人,以及自我探索等方面,引導讀者將這些原則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未來十年微趨勢》一書探討當前社會的微小卻深遠的趨勢,涵蓋科技、商業、生活、保健及政治等面向。本文針對此書,提出SEO建議,以提升網路能見度。
這本書《教會無牆 轉化》似乎在探討教會如何走出傳統的框架,更積極地融入社區,關懷弱勢群體,並與其他機構合作。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鼓勵教會以更開放的心態去服侍人群,並以實際行動來回應社會的需要。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重新思考教會在社會中的角色。 教會的角色與使命 超越圍牆: 本書
這本書《老師說話》旨在探討教師如何運用語言來改善學生的行為。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強調了同理心、鼓勵、和理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實用句子和對話,幫助老師以積極和支持性的方式與學生溝通。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運用語言來建立積極的師生關係,並促進學生的成長。
這份書摘深入探討拜占庭神學中關於基督的深刻思考,涵蓋基督的神人二性、卡爾西頓會議的影響、一性論與卡爾西頓派的觀點差異,以及重要神學家的觀點(奧利金、偽狄奧尼修斯、馬克西姆、大馬士革的約翰),並探討拜占庭神學的神祕經驗、神人合作、圖像神學和靈修實踐等重要面向。最後,總結拜占庭神學對現代讀者的啟示。
這本書《托爾斯泰教育》似乎探討了教育的本質,並提出了對傳統教育的挑戰。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深入探討了學習的真正意義,以及如何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重新思考教育的價值和目標。 教育的核心理念 學習的樂趣: 作者強調學習應該是有趣且引人入勝的
《松浦彌太郎的工作基本》這本書提供了關於工作、生活和自我成長的寶貴見解。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工作與生活的融合,以及培養積極的工作態度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文章摘錄了書中的重點,例如將每天視為生產日、用心感受、準備的重要性、同心協力、尊重他人,以及自我探索等方面,引導讀者將這些原則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未來十年微趨勢》一書探討當前社會的微小卻深遠的趨勢,涵蓋科技、商業、生活、保健及政治等面向。本文針對此書,提出SEO建議,以提升網路能見度。
這本書《教會無牆 轉化》似乎在探討教會如何走出傳統的框架,更積極地融入社區,關懷弱勢群體,並與其他機構合作。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鼓勵教會以更開放的心態去服侍人群,並以實際行動來回應社會的需要。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重新思考教會在社會中的角色。 教會的角色與使命 超越圍牆: 本書
這本書《老師說話》旨在探討教師如何運用語言來改善學生的行為。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強調了同理心、鼓勵、和理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實用句子和對話,幫助老師以積極和支持性的方式與學生溝通。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運用語言來建立積極的師生關係,並促進學生的成長。
這份書摘深入探討拜占庭神學中關於基督的深刻思考,涵蓋基督的神人二性、卡爾西頓會議的影響、一性論與卡爾西頓派的觀點差異,以及重要神學家的觀點(奧利金、偽狄奧尼修斯、馬克西姆、大馬士革的約翰),並探討拜占庭神學的神祕經驗、神人合作、圖像神學和靈修實踐等重要面向。最後,總結拜占庭神學對現代讀者的啟示。
這本書《托爾斯泰教育》似乎探討了教育的本質,並提出了對傳統教育的挑戰。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深入探討了學習的真正意義,以及如何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重新思考教育的價值和目標。 教育的核心理念 學習的樂趣: 作者強調學習應該是有趣且引人入勝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認識復臨國際學校生活與課程 .三大優勢—國際化教育環境 .三大優勢—自我成長與管理 .三大優勢—品格培養與能力 .了解更多,成為國際化英才!
Thumbnail
彰化縣近年面臨裁併校問題,地方教育環境需要更多的重視。裁併校的政策施行,必須減少對學生及社區的負面影響,地方創生無法自外於教育,區域的教育品質如何確實提高,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對話,確保孩子們能夠在求學歷程中,擁有完整的基本權利。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中國教育體系的變動,對中國學校未來的可信任性帶來的影響。討論了在國際上的看待,以及對於中國教育體系的質疑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影響。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認識復臨國際學校生活與課程 .三大優勢—國際化教育環境 .三大優勢—自我成長與管理 .三大優勢—品格培養與能力 .了解更多,成為國際化英才!
Thumbnail
彰化縣近年面臨裁併校問題,地方教育環境需要更多的重視。裁併校的政策施行,必須減少對學生及社區的負面影響,地方創生無法自外於教育,區域的教育品質如何確實提高,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對話,確保孩子們能夠在求學歷程中,擁有完整的基本權利。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中國教育體系的變動,對中國學校未來的可信任性帶來的影響。討論了在國際上的看待,以及對於中國教育體系的質疑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影響。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