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2/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人生到底在幹嘛?從哲學反思到英雄旅程的啟發》

有點驚奇的反思

當有人問:「我的人生到底在幹嘛?」時,有一位哲學家的回答,與我的方法完全相反。

他說:「把人生和偉大的史詩主角相比,是錯誤的。」

理由是,現實人生通常邋遢又混亂,無法達到偉大故事的水準。期待越高,失望越深,這現象被稱為「偉大故事的詛咒」。

這種觀點其實頗有市場,就像薛西佛斯推石頭的故事,經常被詮釋為一種「接受現實」的寓言。

不過,假如我是薛西佛斯,我可能會邊推石頭邊在心中編寫rap,把那些眾神罵個徹底。


內心的rap與反抗的藝術

這樣的想法其實並非毫無根據。

《支配與抵抗的藝術》提到,說唱對罵的rap,起源於黑人奴隸文化。年長的黑人會讓年輕一輩進行rap對罵,以鍛煉他們的忍耐力——表面上恭敬接受壓迫,但內心則不斷編寫譏諷,為未來的反抗蓄力。


卡繆的《薛西佛斯的神話》裡,可能也藏著某種反抗的寓意。書寫於德軍占領巴黎的時期,或許這推石頭的故事,正是在講述如何在無望的情境下找回力量。


哲學家的觀點:平凡也有價值

回到這位哲學家的觀點,他的核心主張是:即便人生乏味,仍能擁有價值。

但我的看法卻不同:乏味的人生,應該努力「加點料」讓它有趣起來。


英雄旅程:人生方向的導航器

當有人問我類似「人生在幹嘛」的問題,我常會拿出英雄旅程的圖,來解釋這種迷茫。

英雄旅程是一個經典公式,出現在許多神話、小說和動漫中。它將故事分為兩部分:

1. 普通世界:英雄的日常生活;

2. 歷險世界:充滿挑戰與成長的冒險旅程。


迷失與覺醒

在歷險世界中,感到迷惘與困惑是極為正常的。

有時,我們需要一陣狂風,或是一個輕推,讓自己踏上旅程。而這趟冒險,不一定是成為眾人敬仰的英雄——有時候,只需成為身邊幾個人的英雄,就足夠了。


我不同階段的角色轉換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踏上英雄旅程。現實中,健康狀況、經濟壓力或心理狀態,可能讓某些人無法走向冒險。

在這種情況下,我會鼓勵他們思考另一種定位:

• 傳功長老:幫助他人找到方向;

• 啟蒙導師:用經驗與智慧,協助別人完成冒險。

這些角色,同樣擁有深刻的價值。


英雄旅程的12階段

1. 普通世界:故事從英雄的日常生活展開。

2. 召喚冒險:英雄接收到挑戰或任務。

3. 拒絕召喚:因恐懼或猶豫,英雄拒絕冒險。

4. 遇見導師:指引英雄的導師出現,提供指導與幫助。

5. 跨越第一道門檻:英雄下定決心,踏上未知旅程。

6. 考驗、盟友與敵人:歷險中遇到各種挑戰,建立人際關係網絡。

7. 接近洞穴深處:接近目標的關鍵點,面對更大挑戰。

8. 重大考驗:生死攸關的時刻,英雄突破極限。

9. 獲得獎賞:經歷試煉後,獲得寶物或力量。

10. 返程:帶著獎賞回歸普通世界。

11. 復活:面對最終挑戰,實現內在轉變。

12. 回歸並帶回寶物:將經驗或成果分享,造福他人。


結語:你的旅程,由你定義

當人生迷茫時,不妨將自己視作故事中的英雄,理解迷惘只是成長的一部分。你可以選擇接受乏味,也可以嘗試為人生加料。

不論是挑戰自我,或成為別人的啟蒙導師,人生的價值從來不止一種模式。

你認為你的「人生劇本」目前處於哪個階段?歡迎留言分享,說不定你的故事,會啟發其他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