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走,你要加班?你不要放牠出來,外面在下雨。把牠顧好,下班時綁回去。」逍遙園喫茶店全身黑衣接近1.9米高左邊戴耳環的年輕師傅,嚴厲乃至幾近訓斥的口吻跟兩位白衣黑褲店員說話。店員一個染了一束MK金,短褲長靴,一個黑長髮做了慈禧式美甲,聞言,笑嘻嘻地擼狗。
轉過頭,兩位小姐姐下班,店內剩我一位食客。男師傅把桌椅收拾停當,蹲下來,雙掌排1胸,跟小柴犬說︰「Sit,手手,很好。今天最後一根喔。」說着取出狗狗的零食條,語氣出乎意料地溫柔。
見識過好幾回類似的餐飲職場,男性師傅對女性職員莫明的嚴肅。女性職員好像也不覺得是甚麼一回事。大抵是他們溝通文化。若不是下雨,也見識不到這樣的一幕,柴犬的地位比員工高呀。
每每逛遊日式寺院,總會聯想到舊時KOEI一系列戰略遊戲裡的僧兵,比方說安國寺惠瓊之流。僧兵防御力高,槍矛適性強,有些還會補給,唯一點短是沒有馬,移動力低。然而逍遙願的主人大谷光瑞移動力卻是極高,周遊列國,足蹟遍佈全球。1899年,他還到過香港。
大谷光瑞是戰前西本願寺住持,作為宗教領袖,他的本業更偏向徐霞客那類型的探險家。他熱愛旅遊,寫下不少遊記,分藏於歐洲、日本等地博物館。跟我們想像裡面,出家人那種不理世事不同,他感覺是入世修行,他本人也擔當過孫中山顧問。
宗教團體財力雄厚,1939年大谷光瑞自臺糖(日)手中接收了大港埔旱地,興建逍遙園。在爝時高雄火車站一帶都是甘蔗田,不似得現在高樓林立。可想而知樓高兩層的逍遙園建成後,景色開闊。
逍遙園落成之時,大谷光瑞經已65歲,這是他東亞十多座別墅中其中一棟。然而落成不到三年,戰爭爆發,直到戰後建築物由國民政府接管,一如既往的處理方法,給官員作宿舍。
現在的逍遙園只剩下起居間,其他建築已拆除。變成,全區最矮的建築物,拍照取景極度艱難,常落在其他建築物影子裡。去過兩三回,每次都是陰天,十分巧妙。
一樓空間主要劃分為喫茶店和展示區,喫茶店焙茶挺好喝,茶點就OK啦,不強求。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防空洞,蓋在地面的防空洞還是第一次進去,這能防甚麼呢?
二樓會有定時導覽,高雄巿政府在這方面很用心,幾乎每個史蹟景點都有導覽。踩着舒服的塌塌米,想想看舊時富貴人家的起居間,放到現在可以劏20間套房。而唯一,唯一比較不友善是燈光很暗,舊時採光是否這樣就不得而知了。
二樓展館設置大谷光瑞生平介紹,對後來的主人就不太說明了。不得不說,儘管有標示說明,仍不容易想像人們在這裡的生活狀況。或許與不熟悉日本傳統起居習慣有關。
要是能夠找三兩知己,喝茶下棋,玩玩寶可夢卡,渡過一個下午,應當不錯。或弄台投映機,大家圍坐塌塌米,播放四十五分鐘紀錄片,亦是適合。四十五分鐘就好,盤腿太久,腳麻。
特殊的觀景空間,能想像以前這邊都是甘蔗田,一望無際。現在的話,我會想讓模特兒空個旗袍,背對着窗,提一管70-200從一樓往上拍,然後她回頭曖昧地笑着。2046。
查找資料,逍遙園所在的文化中心地段在日治時期是城巿以外,很郊區的郊區。現在則變成了人人搶住的台電A區,颱風打來絕對不會斷電的地區。2024年的颱風,有些住鳳山外圍、林園的同事斷水斷電一周,每位同事都關心他們有沒有洗澡。
我心想,高雄真是和平的地方,不是關心人命傷亡、財物損失、有沒有錢吃飯,而是洗澡……沒有洗的話難不成要去你家洗嗎?
既是台電A區,逍遙園消費自然不低,若不是下雨,恐怕只坐得起防空洞。看着時間不早,不妨礙店家打烊。多喝一口好的焙茶。今天是口太渴或怎樣,這壺培茶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恰巧一位客人進店,看着打烊了稍為失落。黑衣男師傅主動上前︰
「可以幫您做外帶喔。現在剛好賣完了,其他都還有喔。您從哪邊來?回家帶點小吃,你家人真幸福呢。襯托的花是不能吃啦……唔,你很喜歡?下次再來,我可以送你。」
他和客人講話的語調,跟擼狗的話音,一模一樣地溫柔。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