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圍繞著仁惠和英惠兩姊妹和其家庭為故事主軸,講述兩個女人的受傷,雖然是很多書都會出現的題材,但是作者寫的這本書透露很多背後我們可以去思考和挖掘的延伸,而素食者的意義也可以劫毒成很多面向。以下,我會用我的角度、女性的視角去寫心得。(可能很主觀,其他人不見得認同)
在這個濫情的社會裡,大家都想要追求愛情的甜蜜美好,但是這背後付出的辛酸苦楚也很少被拿上檯面來討論,就像大家身邊一定都會有一些很恩愛穩定的情侶,某天突然分手了,被吐苦水的知情人才知道原來光鮮亮麗的美好戀情私下是多麼暗濤洶湧。
「她清晰地記得最後一次看到他的雙眼,那張充滿恐懼的臉是如此陌生,那不再是自己想要尊敬的人的臉,不再是心甘情願去忍耐和照顧的人的臉。她終於醒悟到,自己所了解的他,只不過是一個影子罷了。」看清一個曾經付出過心力的人不堪的另一面,最痛苦的到底是發現事實的殘酷,還是心疼一直傻傻付出的自己?我覺得愛一個人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很難知道你愛的他所展現的是否是他真實的樣貌、是否有所隱瞞,也不知道會不會哪天他突然就變了,但是在你一無所知獲知之半解的情況下,就要把自己部份的心交付出去。看書的當下才能領會到《金剛經》裡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作為女性,尤其是心思細膩又易碎的人來說,不管是談戀愛或是任何感情的付出,都承受著很大的風險,一旦夢幻破碎,心裡的悲慟和思緒的反噬都是浪濤洶湧的衝擊的。而仁惠在故事中體現了女性的脆弱和堅強,在被丈夫背叛時,她反覆的自責、懷疑自己,同時又要照顧好事業、孩子和反常的妹妹,相較起事發後淡出風暴的丈夫,在受到各方打擊的仁惠反而凸顯出她堅韌的一面,這樣的她也體現出在男人(大男人主義的爸爸和丈夫)和社會期待的傷害和壓力之下,她給自己保護妹妹的責任、母愛的光輝和所謂正常人的責任。
而愛是有條件的。這句話在某次我和老師的談話中提到,那時我雖然懂得這句話,但始終不願意相信這個足以打破我所有對言情小說浪漫忠貞愛情幻想的事實,直到在這本書中,看到在他們夫妻對話和做出抉擇時,腦中卻一直浮現這句話,愛真的是有條件的。「她可是我在這世上挑了又挑,再平凡不過的女子了。」,「挑」這個詞很殘忍,代表他們的愛和結合,不是沒來由地心動,也不是無條件的嚮往,一切都是有條件下權衡利弊後,對自己最好最安全的選擇。但是,其實誰都一樣,無分男女,人與人關係的深入都是經過內心篩選的,但我希望我和每個用心經營關係的人,即使在某天我們初識吸引對方的理由消失或改變了,仍舊能繼續被彼此的其他面向吸引。
在英惠決定吃素且原因只是為了一個怪夢時,她的丈夫並沒有興趣去追問使她不能安穩入睡,甚至後來體重爆瘦的原因,只是不解妻子現在準備的飯菜都是些什麼?而原本房事順利的他們,也從英惠吃素後停止了,所以到頭來,更讓丈夫傷腦筋的是她再也不肯跟他做愛了。彷彿,一切的反常都不是重點,妻子如何也不是要緊事,危及到自己生活的事才是大事,所以丈夫只在乎自己的三餐,只在乎自己的慾望,這是他願意結婚的條件性,他卻在日漸衰弱的妻子無法滿足條件後,無情的離婚。這讓我想到我爺爺奶奶,有一次奶奶跟我說上次她和爺爺聊天,跟爺爺說:「我這樣每天幫你忙東忙西,累得要死,會比你早死吧!」,而爺爺回答:「你死了關係阿,我每天有飯吃就好了。」,那時我看到奶奶的眼眶紅紅的,把自己大半生都奉獻在夫家、每天忙三餐和家事的她,最後換來的也只是這樣的回答,但即使如此,我知道奶奶還是會繼續照顧爺爺直到生命的盡頭。可是好悲哀,我突然就不知道為什麼,女人要付出這些青春和勞力只為了愛情、為了男人、為了一個有條件的愛。
「近來他們之間似乎形成了一種僅靠孩子連接的、不存在其他任何牽絆的伴侶關係。」若是一段關係是靠第三方來維繫,那有何意義?就好像是,和你在同校的一群好朋友中,有一個你不太喜歡的人,但又為了不撕破臉的繼續和大家和平共處,而假裝和那位朋友友好,那這樣的感情毫無意義,且作為在中間搭建友情橋梁的朋友壓力肯定很大,夾在中間要雙面兼顧。我也曾經聽過一個訪問,一個父母不合卻堅持不離婚的孩子的想法,他說做為他們中間的夾心餅乾很痛苦,看著父母每天在自己面前毫不掩飾的爭吵也對自己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陰影,他無法選擇任何一方,因為對於這麼有壓力的家庭他實在無法單純的去愛自己的父母,寧願他們趕緊離婚分開,也不要以要給孩子完整的家之名綁住彼此,孩子的心理壓力真的很大。其實,這個孩子的想法亦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很能感同身受,這樣的牽絆,最後只會成為割斷這個家的致命繩。
所以,愛沒有那麼簡單。但即使我們心裡都清楚這些殘忍的反面事實,卻還是有無數人脫離不了、割捨不下,我覺得也沒有對與錯,人也是有動物本能的,只是這些都是慾望的克制罷了,物競天擇、繁衍後代、優生篩選等等。或許有些美好的愛情,只是因為還沒經過嚴苛的考驗而已,但我們還是能選擇勇敢的去愛,只是在退出一段感情時,我們也要足夠勇敢堅強,要一直一直堅定的愛自己,很愛自己。除了無法選擇的家人以外,只有愛自己是無條件的。
故事中,除了仁惠的丈夫肉體出軌背叛她、英惠的丈夫在她病了以後拋棄她以外,她們兩姊妹的父親也是帶給她們陰影很大的原因。
「自從小時候姊妹倆輪流被性情暴躁的父親搧耳光開始,她便產生了近似母愛般的、要一直照顧妹妹的責任感。」在父親的大男人主義下,姊妹倆不只是生理上受到傷害,連同他們的心裡都產生改變,以至於後來姊姊即使是面對和自己丈夫做愛、又住進精神病院的妹妹,也還是承擔起她的一切照顧責任,仁惠承受的打擊和苦難不亞於妹妹,但支持著她沒有發瘋的原因,就是這些她拋卻不了的重擔。
「吃吧,聽爸爸的話,趕快吃下去。我這都是為了你好,這樣下去要是生病了怎麼辦啊?」英惠的父親想要逼她把肉吃下去,在場的其他家人都被爸爸的這番話感動,包括爸爸本人。這個社會有多少人被這種自我感動又別無選擇的變態強制愛荼毒啊?這根本不是為了她好,只是爸爸自顧自地出演一場慈父鬧劇,爸爸甚至沒有過問英惠反常的原因,連追根究柢的耐心都沒有。這是我認為在我目前生命裡最難解的前三名議題,一方面是父母那個年代笨拙的愛的給予,一方面是自己不能理解也不想要被這樣對待地接受,既無法殘忍無情的全面否定父母,又不甘心被控制強迫,到頭來不是忍受不了而爆發衝突,就是忍氣吞聲以至於委屈了自己,和父母的感情也只是好不起來,差不到撕破臉的程度。我們都說00後抵制社會亂象,其實我們有些人只是想要推翻過去傳統的觀念,若是真的好的習慣或風俗,那就不應該是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我們都在抗爭,雖然這些不流血的光榮革命,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已經在淌血了......,根深柢固的社會觀念惹的禍,矛盾的是這些不是任何一方的錯,只是時代信仰的差異而已。
人人都嚮往的愛情,卻在遭遇困難之後,彷彿變得一文不值,人性的脆弱也在作者描寫的故事中顯得不堪一擊又邪惡。
「一切出乎我的意料,她竟有如此自私、任性的一面。我怎麼也沒有想到他會是一個這麼不理智的女人。」英惠只是沒有在上班日準時叫醒他、沒有替他準備襯衫和領帶而已,或許,老公從來都沒有真正了解過自己的妻子,只是妻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意願做事,就擅自把她腦補成一個壞女人。比較懂事的人都會犧牲自己來維持平衡,一旦某天他不願意繼續吃虧了,其他人反倒會反過頭來指責他的不是,默默付出的細節、生活中的小事,那些不會被在乎的工作都是他在付出,卻落了個打破平衡的壞人的鍋。
「坦白講,我對莫名其妙的事一點耐性也沒有。」可悲的是,從開始到結束丈夫都不曾問過英惠做了什麼夢,對於失眠的她也只是自顧自地入睡。在愛意不夠熱烈時,一切都可以是莫名其妙的破事,在愛意濃烈時,一切雞毛蒜皮都是大事,到底是什麼控制著那倏忽即逝的愛呢?是激素?賀爾蒙?還是慾望?在相安無事時,一切都很好,若有一方脫軌了,彷彿之前的包容和耐心都是假象,一切的承諾和美好在問題面前都不堪一擊,不可否認的,我覺得人類就是一頭被欲望控制的野獸,區別只在自控力的強弱而已。
「他對從未有過任何一句怨言,總是一個人任勞任怨地照顧家裡和店裡的妻子感激不盡。但最近每當看到妻子,他都會想起小姨子的臉。」即使丈夫心裡很清楚知道妻子付出了多少、有多好,但這些都不妨礙他對小姨子的慾望。所以愛最不可控的就是,不管多努力維持、付出或犧牲都沒有辦法阻止那些不知何時會失控的慾望,更無法喚回一顆早已出走的心。我不知道男女對於慾望的條件和差異性,但身為女性我認為我們更有強烈守護家的使命感,但是專一和重感情在這個社會是好的嗎?這樣的人格特質固然可貴又真誠,但是往往也很容易受傷,而且是重傷......
我想,作者把英惠寫成一位突然吃素的女人的原因是因為,她再也受不了我們這些富有慾望的野獸身上的肉味和血腥味,所以她不願意跟吃肉的丈夫做愛,因為他身上有肉味,卻願意跟身上畫滿花草圖騰的姊夫做愛,因為她覺得那才是她嚮往的、喜愛的植物世界,所以英惠願意成為一棵樹,她甚至不想活了。這就是一本關於女性受傷的書,縱使男性可能會有想要反駁的,但同樣身為女性,我能在角色的身上看到我部份的影子,以及身邊奶奶、媽媽和其他女性的影子,只願脆弱、細膩又堅強、強大、可愛的女人們都能被好好地溫柔對待。/3764